1.北京的春节
一、导入: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各个地方过春节时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同学们,你们喜
欢过春节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
文化。
二、本课的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文章的详略安排及其表达效果。
2.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三、解读课文:
1、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
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放鞭炮、吃糖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
九
贴春联、大扫除、准备年货
除夕 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元宵节 赏灯、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2、文中哪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这五天的情景
写得较详细,属于详写。其余的写得相对简略,属于略写。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能够
让读者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3、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节日的热闹。腊八:ppt展示课文内容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
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
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腊八节这一天的习俗是: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从“各种”“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可以看出腊八粥的特点是:食材多。
从“色如翡翠”“色味双美”可以看出腊八蒜的特点是:色味双美。
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这两段话,体会腊八节的美好,以及人们在这一习俗中获得的满足和幸福感。
除夕:ppt展示相关内容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
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
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除夕这一天的节日习俗是: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2)从“家家”“赶”“到处”“酒肉的香味”可以感受到除夕的热闹。
从“除非”“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可以感受到人们对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的重视。
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这段话,读出除夕热闹、团圆的气氛。
元宵节:ppt展示相关内容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
年初一是体面的, 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
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1)元宵节这天的特点是处处张灯结彩,像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2) (讲解时先读一遍最后一句话)五个“有的”构成排比,不仅写出了灯的数量多,而且写出了灯的
种类之多,样式新颖有趣。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四、课堂总结本文运用朴实无华而又充满京味儿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
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体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
喜爱之情。课后,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笔,写一写自己家乡过春节时的情景吧。
同学们,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记得消化吸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