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车18.《山外有山》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车18.《山外有山》教学设计

ID:170860

大小:6.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外有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山外有山》是浙美版小学美术第 5 册第 8课的内容,本课属于 “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运用不同的纸材来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山的造型,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表现的过程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想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分欣赏和立体纸造型这两个部分。本课教学一课时完成。授课对象为三年级学生。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美术知识、技法是一个初步认识和掌握的阶段,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该年龄的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但是在注意力的集中上存在缺陷,对物体的空间认识尚有不足。在教学中要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与多个提问展现环节,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三、设计思路:据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教学从欣赏全国各地各种名山大川的图片着手开展。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山川的造型之美,能够在此基础上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山川的图片,感受不同山川的造型之美。 2.过程与方法:合理运用自己喜欢的纸材,学习采用剪、撕、贴、拼等技巧来表现层叠的立体山峰。发展其艺术感知能力与造型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和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美感。 2.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纸材来造型表现出重叠的立体山川。   六、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问题设疑法;归纳总结法。 2.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合作法;展示法。   七、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师示范作品、卡纸。 2.学习用具:铅笔、彩色卡纸、剪刀、胶水或者双面胶。   八、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1.教师问:“同学们有没有去爬过山呀?” 2. 教师问:“你能够举出一些你听说过或者知道的山吗?” 3.教师说:“同学们说的真好,说了这么多的山你们想不想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爬这些山呢?” 1.学生答:“爬过/没有。” 2. 学生答:“华山、庐山、恒山……” 3. 学生答:“好。” 在提问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传授新课                                                               1. 走近山川:通过图片欣赏来领略不同造型的山峰。 教师问:“看了这美丽的xx山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2. 上台展示: 教师问:“有没有同学可以上来画出这座山的外形?”(3组山峰)   教师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描绘以及回答做出分析总结。 3.步骤图: 教师问:“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如何让我们手中的卡纸立起来呢?” 教师问:“如何让我们的小山看起来更漂亮呢?” 对纸造型的创作过程进行进解,以及讲授制作时需要注意的点。 教师运用多媒体来进行优秀作品的展示。 4.布置作业: a.利用自己喜欢的纸材,来设计制作立体的纸山。 b.采用撕、剪、拼等方式来进行设计制作。 c.注意位置的摆放、颜色的搭配以及大小的掌握等方面。 5.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素材进行播放制作过程的视频。 6.展示优秀作品:进行总结点评。 学生欣赏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学生上台展现。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学生自行创作(把握时间) 1. 让学生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川之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2.通过观察图片, 层层设疑, 学生回答, 培养了学生的欣赏发现美的能力。     3. 本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 1.在提问上出现了许多重复的问题。 2.在与学生的交流上没有做到随机应变。 3.在PPT的制作上有用词不到位的地方。 4.在讲授的过程中欠缺每一步的总结与归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