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2《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七.8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时
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系统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3.在具体问题中,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机械能的过程,对物理现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的分析提出假设,再进行理论推导的物理研究方法。
经历归纳概括“机械能守恒条件”的过程,体会归纳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科学的魅力。
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感悟自然界的守恒思想,体会自然的对称美、自然美。
学生特征
学生已经学习 1、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的概念;2、动能定理,重力、弹力的功能关系;3、有能量守恒的前概念。学生面临困难 1、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理解不深 ; 2、机械能守恒原因的深层理解。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点编 号
学习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7.8-1 7.8-27.8-3 7.8-4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道机械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把握课文内容。2、知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4、会判定机械能守恒,并会准确的列出方程。 1、会根据物理实验现象进行猜想,首先得出猜想结论。2、会通过理论推导验证猜想。3、体会物理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 1、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科学的魅力。2、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感悟自然界的守恒思想,体会自然的对称美、自然美。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建立、推导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通过物理实验现象观察,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得出猜想结论。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功能关系,分组讨论、交流进行理论推导,最后小组选出代交流展示,教师适时跟进指导,让学生尽快验证猜想结论。
教学难点
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科学的魅力。感悟自然界的守恒思想,体会自然的对称美、自然美。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编 号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7.8-1 7.8-2 7.8-3 7.8-4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件1(视频、图片、音频、文字) 课件2(图片、文字) 课件3(文字) 演示实验(图片、音乐)
视频、图片、文字等 课文情境插图、相关补充情境插图。 图片、文字 实验
B B B、 I
E、H B、E J G
走进课题,知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知道机械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分组讨论,在实验基础上加以理论推导,验证猜想结论。 有趣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到既轻松又直观。拓展延伸,为学生创设活泼生动的乐学氛围,学会学以致用。
4分 5分 2分 5分
网上 自制网上 自制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 书 设 计
七.8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机械能 三、内容E=EK+EP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 四、条件 E2=E1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ΔEK=-ΔEP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的 设 计
教学过程结构: 一、激情导入 否 是 二、知识回顾 否 是 三、新课教学 四、演示实验 否 是 五、理论探究 否 是 六、形成规律 七、拓展延伸 否 是八、巩固训练 否 否 是九、布置作业
形 成 性 练 习
知识点编 号
学习目标
练 习 题 目 内 容
7.8-1 7.8-2 7.8-3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判断题大屏幕显示4道判断题,让学生分组竞答并得分。 2、选择题①关于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C.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0时,机械能一定守恒D.物体若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一定守恒②从离地高为H的阳台上以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它上升h后又返回下落,最后落在地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参考面)( )A.物体在最高点时机械能为mg(H+h) + mv2B.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为mg(H+h)+ mv2C.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为mgH+ mv2D.物体在落回过程中,经过阳台时的机械能为mgH+ mv2③质量均为m的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离地面高为h处以相同的动能在竖直平面内分别做平抛、竖直下抛、沿光滑斜面下滑,则( )A.三者到达地面时的速率相同B.三者到达地面时的动能相同C.三者到达地面时的机械能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④ 下列实例(均不计空气阻力)中的运动物体,机械能守恒的应是( )A.被起重机吊起的货物正在加速上升B.物体做平抛运动C.物体沿粗糙斜面匀速下滑D.一个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系一小球,小球沿光滑水平杆做往复运动参考答案:1、D 2、CD 3、ABC 4、BD
形成性评价
1.判断题1-4题同学们完成很好。 2.个别同学对某一过程判断机械能守恒掌握不是太好,有待于进一步强化训练。
教学反思
我所设计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恰当的设置了探究点 首先,本节课我自始至终都是以问题为中心,引入、过渡、分析结论。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学生探究的起点。其次,探究的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学生实验的参与等几个环节。确实,组织好教学比单纯讲知识更重要。二、注重了知识与技能循序渐进的教学 注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的过程和基本的应用,一些变形的公式表达形式和应用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其深刻的内涵放到了下一课时讲,这样面向了全体学生,降低了教学起点,我觉得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三、注重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充分体验了一个科学结论得出的过程。这正是课堂的两个大环节,教学设计在这里也占用了较长的时间。 其次,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思路,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测结论——实验验证——理论推导——得出结论——迁移应用”。四、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又分小组探究,自己搜集整理,自己总结出规律。五、学生的合作意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了升华六、不足之处1、受实验条件(充足的电源)的限制,学生无法分组实验,逐个做实验在无形当中又多用了很多时间;2、最后习题的处理有点仓促。3、学生的热情还应该再调动的高一点;教学语言还可以更精炼一点。当然存在的问题,引起的争论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这节课的价值,能够引起大家来思考或者是批判,也是有意义的。我会虚心接受意见,找到以后的增长点。 总之,我认为这节教学设计教改意识明显,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基本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