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ID:171212

大小:14.2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课程目标】1、 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2、 会应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原电池。【教材分析】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电”的内容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经验,而且来源于学科学习。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接触了火力发电(或水利发电),而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不仅接触了摩擦起电,而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还学习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如电源的正负极、电压和电流等内容),因此对电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学1》已较为系统的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也学习了钠、镁、铝、铁等有关的金属知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内容。这些经验基础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为本节的学习做了知识、能力上的准备。    同时原电池是高中化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知识之一,它的教学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延伸与应用,也是后续电化学知识的基础。原电池的教学是体现学科交叉,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本节课则学习化学能转化为另外一种能量即电能,由于电化学知识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新领域,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个好的开端十分重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2、过程与方法(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     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     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启发、对比、归纳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展示火力发电示意图。情境引发的系列问题:【问题1】燃煤发电过程中伴随着怎样的能量转换关系?【问题2】火力发电有哪些优缺点?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环节才能转化为电能。由于转换环节多,能源利用率低,造成能源的极度浪费。那么,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出问题: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原电池概念引入  【过渡】问题:在导线中产生电流的本质是么?问题: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什么反应?  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够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板书】原电池概念   分析讨论得出: 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而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 可以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理论,初步让学生认识到原电池是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工作原理探究 【过渡】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够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那么,氧化还原反应如何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内容,并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一】问题:实验现象是什么?问题: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什么?问题:分析电子的转移情况,谁失电子?谁得电子?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化学能转化成什么形式的能量?问题: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实验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问题:锌片上有什么现象?问题:铜片上有什么现象?问题:使铜片表面产生氢气的电子是谁提供的?问题:怎样知道所架设的桥梁中有电子流过?【实验三】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并接上电流计,插入稀硫酸。 问题:电流计转动说明什么问题?问题:电子如何流动?问题:导线中电子定向移动产生电流,溶液中的电流怎么产生的? 【板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动画展示】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小结】1、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必须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放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同时架设桥梁,让电子从氧化反应区域转移到还原反应区域,形成原电池。2、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本质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是同时进行的,距离不但可以产生美,还可以产生电。     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单的内容【实验一】锌片逐渐溶解,锌片周围有气泡产生;Zn + 2H+ == Zn2+ + H2↑锌失电子,H+得电子;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必须使氧化反应(失电子)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实验二】锌片:锌片逐渐溶解铜片: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提供给溶液中H+的电子电流计【实验三】导线中有电流产生;锌片负极,铜片正极。外电路电子流动方向:锌→铜内电路:阳离子→正极        阴离子→负极 锌片(负极):氧化反应Zn-2e- = Zn2+铜片(正极):还原反应2H++2e- = H2 ↑  学生观看视频   加深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锌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认清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方向,为下一步实验做铺垫。     通过指针的偏转,结合实验二,得出电子的流动方向。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如何利用电流计判断电极的正负。      原电池构成条件探究     教师引导过渡,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问题:如果两极的材料相同和不同时,将会产生什么现象?问题:如果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不同时,将会产生什么现象?问题:如果两个电极在同一容器和在不同容器中,将会产生什么现象?【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完成实验报告单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单的内容。 学生归纳构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必须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两电极必须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必须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师】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请同学们思考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都有哪些?  学生尝试着总结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  学生思考总结,更深入的理解原电池 课堂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思考,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 评价反馈 课堂练习 思考并回答 及时巩固  学以致用 根据本节课内容 查阅相关资料,自制水果电池。  学生课后完成 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一、 原电池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锌片(负极): Zn-2e- = Zn2+    氧化反应铜片(正极): 2H++2e- = H2 ↑  还原反应三、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必须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两电极必须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必须形成闭合回路;(4)必须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四、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