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
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 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
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 然后归纳获得知识。不
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 既
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
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
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
的丰富多彩性;
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
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
要作用, 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
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
例)
总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 无处不有, 当然,信
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
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
说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
播的内容。
引入: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
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 也就有相同的本质。 下面我们通过所
获取到的信息, 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课件演示)
3. 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
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课件演示)
4. 信息可以共享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
1、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
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 5 页:网上邻居—— >teacher —— >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
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