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会写“惯、圃”等 11 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 13 个词语。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话的含义。并说说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3.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
一个观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话的含义。并说说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2.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
一个观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真理向前一步,即是谬误。同学们,那么真理到底是什么?(唤起学生对真理这个话题的
兴趣)(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简单交流作者
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叶永烈探讨真理为什么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
理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诞(dàn)生 锲(qiè)而不舍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诞”“澡”“械”“域”“锲”,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诞”右
部是“延”,不要写成“廷”;“澡”是三点水旁;“械”“域”不要忘写倒数第二笔短撇;“锲”
右上部是“丰”和“刀”,不要写成“丰”和“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第 1 自然段,说一说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
(标题本身就是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学习第 2 自然段,并思考:句子中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作者不用文字而是用
符号代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指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这里
用符号而不是用文字,能形象地表述由“?”到“!”的“拉直”。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形象
地认识“?”和“!”的区别和联系。)2
3.课文是通过哪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
(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美国东海岸和欧洲
西海岸同纬度地区有同一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
有关。)
4.默读课文,说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以及它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真理的发现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直觉,有求知的欲望,有不断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有不
断追求、锲而不舍的韧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解开疑问,发现真理。)
四、交流探讨,见微知著
1.三个事例中,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的?默读课文,找到并勾画出来。推此说说你有什
么想法。
“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
“……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
“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2.我发现,他们都是从生活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见微知著)
五、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然后怎样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去论证这个论点的。
这就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先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
后”,然后用三个具体的事例去论证自己的观点,层层深入。)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科学家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題,
不断发问,不断质疑,追根溯源,直到解决,进而得出真理。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从文章的过渡
词或者过渡句谈起。
二、朗读课文,分清详略
1.全文写了三段论据进行论证,这些论据中间是怎么衔接起来的?
(“无独有偶——”“更有趣的是——”:过渡句和递进作用)
2.朗读课文,思考在三段论据中,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个人都遇到了很奇怪的问题,并且都抓住问题不放,锲而不舍,追根寻底,最终发现真
理。)
三、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第一个事例中的波义耳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样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去研究问题并
最终得到他的真理的?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
的反应?波义耳一连串的问题,进行了许多实验,最终凭着对科学的执着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得
出了真理。)
2.第二个事例中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样在一百个问号之后
去研究问题并最终得到他的真理的?
(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
这种蚯蚓。这引起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的注意,经过研究,最终魏格纳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
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3.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发现儿子睡觉的时候,眼
珠转动起来,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他又是怎样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去发现他的真理的?3
(以儿子、二十名成年人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
眼珠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4.这三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叙述的。)
四、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
(开头第 1 自然段直接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结尾引用华罗庚教授的
话:“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呼应开头,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使文
章读起来一气呵成。)
2.学习了本篇课文,你知道议论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才能将自己的观点阐释清楚吗?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
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
么做。)
3.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是否知道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运用修辞方法,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
五、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 日常生活 发现问题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视学生自读自悟,在交流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同时重视联系生活,在日常
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到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