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学会 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
送葬、哀思。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中心论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这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
教育。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 1944 年 9 月 8 日,在中共中央
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
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
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请同学们结合时
代背景走进这篇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二、朗读课文,以读悟情
1.教师范读,请学生注意朗读的技巧。
2.小组内读,各小组可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形式,但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参与进去,都有锻
炼的机会。
3.指名读,检验评价。
三、小组讨论,自学质疑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读本篇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然
后各小组将问题汇总。(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这句话
中,“完全、彻底”两个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怎样理解?司马迁是谁?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
是什么?
4.毛主席借追悼会发表演讲,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抓住问题,深入理解
1.划分层次,理清脉络。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
思是什么?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①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②死的意义:重2
于泰山,轻于鸿毛。③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④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⑤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划分层次时,也可以分成 4 层,把第四、第五自然段合成一层: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
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在文章的第一段中提出本文的中心,即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后面四个段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论述。
2.逐层分析,深入理解。①这一层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请同学们画出表示中心的句子。(我
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启发同学们回答“完全”
与“彻底”不能去掉,这两个词语说明,革命队伍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不管
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②这一层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明生命的
价值,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
鸿毛”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司马
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用了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史记》,本文引用的话选自《报任少卿书》。③指出为人民服务就要正视
缺点,改正错误。请同学们找出这里举了一个谁的例子来证明上述观点。④不怕困难,不怕牺
牲,努力奋斗。这部分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这篇作品写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当时抗日战争
尚未结束,革命仍需艰苦奋斗,所以毛主席提出,为了全民族的解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
不怕牺牲,要互相关心,搞好团结。⑤这段是整个演讲词的总结语,再次号召人民要团结起来,
抱成一个整体。
五、再读成诵,以情激情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给组内同学听。
第二课时
一、读写字词,加强积累
(重点指导“鼎”的笔顺,读写词语盘点本课的词语)
二、品析片段,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第 2、3 自然段,说说毛泽东主席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
评”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引用名言、举例子)
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层表述。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四、板书设计
12、为人民服务
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于泰山 为人民服务
死的意义:
轻于鸿毛
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发言稿。教学的难点是理解
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3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比较生涩,让学生理解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上课以前我先让
学生读熟课文,而且基本都会背诵了才开课。
这篇文章是议论文,学生刚刚接触,而且学生也对这样的文章没有兴趣,因此我为了激发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先安排学生自学,让他们去发现值得探讨的问题,也去发现自己还不理解
的问题。结果孩子们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
上课之前,我们几个同年级的老师也给我讲他们上课后的体会,就是孩子们根本没法理
解,课堂基本是“一言堂”,完全是灌输知识。因此在授课中我降低了对孩子们的要求,不然
的话,孩子们都不敢张口说话了。比如在讨论“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哪几个方面的
内容?”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你们看出了一点回答一点,看出了两点回答两点。”结果孩
子们都很踊跃,尽管孩子们的答案千差万别,甚至有点不太靠谱,但是我都一一给了肯定,结
果在全班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弄懂了这个问题。
结果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我带领着孩子们扫清了一个个障碍,达到了教学要求。
这节课结束后,我觉得我没有其他几个老师说的那种感觉。孩子们在课堂上还是比较活
跃的,参与的热情比较高,而且并不是由我灌输,一般都是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出来的。
事后,我觉得有这样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我是有备而课的,首先我降低了教学要
求,只要孩子们能畅所欲言就可以了,不必要孩子们回答问题准确,因此孩子们敢于放开,敢
于大胆说,这样孩子们才有兴趣去读书去探究。
教学的确是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样才有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