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通过准备、表演、评价、练写四个环节,达到课内外的沟通及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运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中。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商量活动内容。 1.孩子们,你们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日子吗?(“六一”儿童节) 2.“六一”儿童节是我们的节日,我们举办一个联欢会好吗? 3.请你们自己准备节目,可以自由组合。都想准备哪些节目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指点) 二、课外学生自由组合准备节目。 三、庆祝“六一”联欢会。 1.表演节目: (1)合唱《快乐的节日》(学生伴奏、伴舞)。 (2)讲故事《一个字》。 (3)讲笑话《写万字》。 (4)配乐古诗联诵。 朗读《早发白帝城》、《华山》;齐唱《春晓》、《风》; 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行》;齐唱《出塞》。 (5)配乐诗朗读《雨后》(并展示配画)。 (6)课本剧《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2.重点评价。 参加了今天的联欢会,我觉得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呀!那我们来评一评,那些同学的节目演得好?你最喜欢哪个节目啊?(自由发言) 一会儿回到教室,我们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四、指导写话。 刚才同学们的节目表演得很精彩,大家看得也都非常高兴。现在我们就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课件出示要求:*什么时间?我们在什么地方开了庆祝“六一”联欢会? *在联欢会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节目? *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学生写完以后,指名2—3名学生朗读自己的写话,大家点评。 五、展示交流。 将学生的写话展示在“学习园地”中,大家观看、交流。 指导教师:郑萱宿慧 课后点评 徐萌老师执教的“庆祝‘六一’联欢会”是一次综合性学习课。使用的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二下“语文百花园6”中的语文大课堂——“庆祝‘六一’联欢会”。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一个教学要求,也是一种新课型。它要求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我认为这次语文大课堂体现了以上“课标”的理念。 一、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 这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校园活动。从研究“六一”活动的内容,到学生自由组合准备节目,以至到联欢会的主持、演出、评价,以及最后的写话,每个环节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表现在:重视学生主动的参与,给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承担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自行设计。 二、注意培养合作精神。 首先表现在师生合作,如: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活动内容,师生共同评价,都是师生平等地交流。 更主要表现在生生合作上,学生不是孤立的个体去参与,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找同伴合作表演节目,从准备的全过程到表演的过程都是综合性学习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三、体现了语文知识的运用及学科间的沟通。 “语文大课堂”必须以语文活动为主,这从学生表演的节目及最后的写话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确实体现了课内外沟通及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如:表演课本剧,就要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角色;说笑话、讲故事,则需要自己去找资料阅读,再表达出来;“古诗联诵”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在联欢会上,每个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还是评委。这就促进了每个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在活动中还体现了和其它课程的融合。主要是与美术、音乐、舞蹈的巧妙融合(实验二小设有舞蹈课),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同时也受到了审美情趣的熏陶。 当然,因为对这种新课型的教法还处在探索中,这次综合性学习也必然有不足之处。但总体上应该肯定,教师的理念及教学设计是符合课标精神的,有许多值得大家借鉴之处。 点评:韩大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