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不能就这么完了
作者:严伯春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1
《山谷中的谜底》不能就这么完了
作者:严伯春
两课时《山谷中的谜底》教完了,今天该教学《精读与泛读》了,可在学生做眼操的间隙,我思想里突然感觉这一课不能这么就完了,是什么让我放心不下呢?一时却又没有头绪。 起立,问好。我开口了:《山谷中的谜底》一课学完,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吗?咱们先用课本上的语句来回答。学生有的说“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有的说“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上节课我们还以越王勾践的故事对这句话进行了理解。谁来说说?”“越王勾践向吴王称臣,去伺侯吴王,并不是真心屈服,这是一种策略,一种缓兵之计。假如不这样的话,越国可能真的就灭亡了。越王这样甘受屈辱是为了最后的胜利。”“是的,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二十二年一轮回,吴王夫差反成勾践阶下囚。让我们在心里再来默念: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从学生的发言你不能不承认学生课文道理学懂了。但他们真明白人生选择的艰难了吗?我突然明白我不能放心可能正是这学生的一知半解。于是我由此开始了拓展(不知是否“有度”): 这句话真是意味深长,“弯曲”不是人格的屈服,这是斗争的策略,是为了缓解眼前的压力,是为了不做无谓的牺牲,积蓄力量,寻找机会,谋取最后的胜利。同学们,现在我考考大家,假如有一天你面对无比强大的挑战,你会怎么做呢?呼啦,下面手举起了一大片,叫一人,回答非常果决:先弯曲,等机会。我追问:什么叫先弯曲,说清楚。就是不做正面抗争,因为这样是没用的。你还没抗争怎么就知道没用了呢?有一生脑筋转得快:我先抗争试试,不行的话,就弯曲一下,但我心里还想着最后要胜利。我转而面向大家,对他们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的吗?一律摇头。看来学生对课文的给予是很少有自我思想的。引导引导看。 我说,我们来看看苏武面对强大的压力是做何选择的,于是和学生讲起苏武牧羊的故事,当讲到苏武满头花白乱发、满身褴褛衣衫持节而归,汉武帝出庭迎候时,从同学们的眼眶里我分明看到了泪光。我在黑板上用力写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并在“威武不能屈”下画上横线。我问学生,苏武、文天祥他们傻吗?为什么不先弯曲一下呢?生命不重要吗?还有,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知道吗,面对猛如虎的日本军队,当时有多少人有喊,中国要亡,抵抗无用,但事实呢? 这时我又将老问题抛出:假如有一天你面对无比强大的挑战,你怎么做呢?学生这一回有些迟疑了,不知是不是应该“弯曲”了。 我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我们欣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胸怀我们也要。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弯曲的策略不能成为苟且偷安、放弃抗争的借口。同样,逞匹夫之勇不讲策略的蛮干也只能是自取灭亡。 ——知道学生不一定全能理解,但学生至少知道了一个问题的回答并不只有一个答案。(此帖在凤凰语文六备被置顶)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