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爱梅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看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2
从高爱梅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看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今天,大浦中心小学的省级重点课题《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建构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了,主办单位安排了两节课,一节数学,一节语文,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很明确——搭配的规律,语文的教学内容就不像数学那样明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此,我想到了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的话题。
高爱梅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叙事性的文章,高老师选择了这个课文大概是要学生做个爱水的智者,也算呼应学校的课题。高老师将其中“孔子论水”和“弟子言志”两个片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孔子论水”从水的特点到水的品质,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孔子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呢?”,进而引发学生联想“水还有哪些品质?”。应该说,高老师的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启发学生想象,课堂气氛活跃,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基本达到。但是,《孔子游春》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怎样选择教学内容呢?
像所有的文章一样,《孔子游春》作为阅读文本,其内涵丰富,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资源大致分为“写什么”和“怎样写”两类,“写什么”包括孔子的人物形象、孔子和弟子的智慧语言、春天的美景、孔子和弟子的活动等,“怎样写”包括孔子游览的顺序、优美的语言和类比的修辞手法。如此多的内容都要涉猎和包容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够包容,这样的语文课无疑是个大杂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答案是《语文课程标准》和学情。《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里有这样的表述:“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对照标准,我觉得教学《孔子游春》第一要著是抓孔子的人物形象,通过“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核心问题带动整个教学设计,文中的孔子是个循循善诱的教育家,是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智者,是个民主平等的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性情中人,还可能有更多的答案,站在这个角度,再来看孔子的智慧语言和后面弟子的志向是有联系的,与孔子的“仁爱”之举也是有联系的,孔子的智慧就不只在于语言,而在于他的行为,在于他的思维方法——“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在于他的智慧的眼睛。省教科院杨院长所要达到的“豁抖豁抖”的整体效果,张庆所要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大概就是“纲举目张”“线穿珍珠”的效果。至于语言的学习、类比手法的学习都可以穿插其中,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想法,权当今天学习的收获与反思。
http://www.tzssng.net/blog/user1/wgm188/archives/2007/4647.html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