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省略的——《秦兵马俑》教学评析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1
“……”所省略的——《秦兵马俑》教学评析
非儿
昔抑神威制六合,近看兵马镇陵园。秦兵遗烈今犹在,何惧匈奴与北番。 —— 王力(著名语言学家)
这说的就是秦始皇兵马俑。今天我们同孩子们一同学习了苏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秦兵马俑》。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因此,这就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我们带领学生,透过作者独具匠心的观察视角,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走进兵马俑,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1974年的春天,秦兵马俑被临潼的农民在菜园里打井时发现,从此,在那井口就传出了历史遥远的回声,受到了世人的瞩目。随之,“艺术珍宝”、“世界瑰宝”、“古迹之冠”、“中国的金字塔”等称号接踵而来。秦兵马俑1980年走出国门,先后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次数达60多次,参观的人数达2000多万人次。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世界有七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从此,“第八大奇迹”就成为了秦兵马俑的代名词。为什么秦兵马俑受到如此地礼遇?我想原因有这样几个:一是它的规模宏大。我们的教学就从这里拉开序幕。
“……”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教学构思
【教学片断】音乐起——1、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9课——(生齐读):秦兵马俑。2、 师: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1974年春天,在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当西杨村的农民清理那厚厚的沙土层的时候,威武的俑阵破土而出、重见天日。人们惊奇地发现:这兵马俑的规模是如此宏大!——生:指名读:——“已发掘的三个俑坑,……共有6000个左右。”师:人们就在这一号坑上面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生:齐读“走进大厅,……所折服。”师:站在高处鸟瞰——生:(接读)“坑里的兵俑……所向披靡的大军。”
【评析】 人们没有想到在地下竟藏有如此庞大的一支冥军,当我们面对着气势磅礴的兵马方阵,我们能听到战鼓声声,它来自黄土的深处;战旗猎猎,它来自黄土的深处;战车隆隆,它来自黄土的深处;战马嘶鸣,它来自黄土的深处。我们知道,在那厚厚的黄土深处,掩埋着一个帝王的梦想和野心。 教师的导读帮助学生通过作者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从这些具体的描写中去感受兵马俑规模之宏大。
兵马俑受到瞩目的原因不仅仅是规模的宏大,还有这近8000个勇件件堪称“艺术精品”,正如美国国会参议长杰克逊先生说:“狮身人面像只有一件,而秦兵马俑却千姿百态,成千上万,耐人寻味。”因此,我们的教学就从文章第十小节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理解为什么说秦兵马俑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教学片断】齐读:“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1) 你知道“精美”的意思是什么?怎样的东西才是“艺术珍品”吗?(精美:精致美观。 艺术珍品:珍贵的艺术品。)(2) 那么,为什么说每一件兵马俑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呢?默读第十小节,思考: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它们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3) 学生默读、思考。(4) 汇报: “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兵马俑都是不会呼吸的呀,为什么说能听到他们的呼吸声呢?l
【评析】 [秦兵马俑是以秦代军事为题材的真实艺术,秦俑工匠严格地动用写实的手法,塑造出秦代军人的群像,兵马俑本没有生命,但精湛的技艺令它充满了生命力,所谓“模拟真人塑俑人,千夫千貌栩如生”]
l“神态各异”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各不相同的神态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生接读:有的……好像……兵马俑不仅有了生命,更饱含着真挚的感情,那请你也富有感情的读一读。丰富的联想更突出了兵马俑这一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5)同学们,注意到文中的这个省略号了吗?它省略了什么?(更多样子、更多神态、更多类型的兵马俑)
【评析】 [教师抓住“神态各异”来剖析兵马俑的精美,这些俑形象是随他们所处的地位、年龄、阅历不同而有所变化,而秦俑又属于工匠们的个体创作。因此,也使得秦俑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感情。]
“……”给了我们一个让平躺的文字站起来的方法 这些秦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头发,眉毛都精雕细刻,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然而在教学不同类型的秦俑特点时,老师们采用的往往是雷同的方式。
【教学片断】1、 这些秦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头发、眉毛,都精雕细刻,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各种类型的兵马俑,去聆听它们的呼吸声,进一步去体会它们的精美吧!一读:默读第4—9节,圈出文中都写了哪些类型的俑?(指名答)二读: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众多类型的俑的呢?自由读第4—9节,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可以多读几遍,通过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记住各种俑的特点。2、 出示两幅图,通过读课文,你能猜出它们各自是什么俑吗?并说说你的理由。3、 指名答: 你猜是什么俑?为什么?能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吗?l 点击,看看是不是将军俑?——是的。l 再仔细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还发现了将军俑的哪些特点?l将军俑 :“神态自若”的意思是什么?大敌当前,将军为何还能如此从容?(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秦朝的军队有这样的核心人物,一定是战无不胜的!武士俑 :“神态严峻”是什么样子?联系将军俑的从容自若,那都是因为将军手下有这样威武勇敢、军纪严明的战士!7、文中还介绍了其他不同类型的俑,请你选其中一个来读一读、谈一谈感受。8、汇报:骑兵俑:勇猛善战;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解释)。9、这么多种类型的兵马俑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真是——(板书:类型众多、形象鲜明)引出过渡句——齐读。
【评析】 教师采用猜一猜的方式来检验学生是否真的通过自读,抓重点词语,记住了秦俑的特点,不仅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真实地突出了秦俑形象鲜明的特点。如果再将这些类型众多的俑比较一下,你就会有新的发现:1、 军纪严明。穿着:发髻一律偏向右侧。2、 等级分明。所在位置:将军俑站在队伍前列。所持兵器: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3、 军阵严密: 一号坑是大型军阵,独立兵种,不仅有精锐的前锋,强悍的主力,还有灵活的侧翼(步兵)。战术上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二号坑是个多兵种军阵,全阵左前方是步兵方阵,中间是车兵,骑兵在后,具有灵活的战术特点。 三号坑是军阵指挥部。 抓课文的“空白”---补白---拓展。 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要突破课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信息来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填补教材“空白”,使信息成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和谐发展。这节课应该定位为语文探究性阅读课。 语文一刻也离不开文本。探究要从具体的文本而非凭空出发,最后回归而不是远离课本。这些信息要与课文联系起来。如果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语文学习无关,成了脱离教学、仅供参观的展品。这样的语文教学就像放飞而断了线的风筝。因此,教师的讲授与学生间的互动相结合,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相结合。 用赖配根老师的话作为总结:“回到文本,回到文本的细节,回到文本的血脉,回到文本得意义场,语文才能获得力量。”
“……”给我们留下了一连串的回味、思索
【教学片断】1、是的,同学们,当那俑阵重现着当年的威武与光荣时、当那吴钩和秦剑闪耀着曾经的辉煌时,到过那儿的人无不被这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所折服,更被它恢弘的气势所震撼,让我们高声朗读最后一节。2、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面对这规模宏大的兵马俑,我想说( )
面对这一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我想说 3、师生合作接读: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 “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欣然题词 : “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4、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雄心万丈的祖先感到骄傲,更为他们创造的灿烂文化而自豪!我们又仿佛看见那疾驰而来的军阵,听见战马的嘶鸣,这些都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征程中奋勇前进!让我们满怀豪情,再次朗读最后一节。5、介绍网站:www.bmy.com.cn
【评析】 两千年前,黔首的铁镢买下帝王陪葬的冥器;两千年后,农民的铁镢挖出了世界奇迹。耳旁是秦始皇不散英魂的呼唤,是统一中国,醒狮的吼叫!所以,有人说,要看中国近十年的历史;就到深圳、要看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就到上海;要看中国近千年的历史,就到北京;要看中国千年以上的历史,就到西安。 当我们被秦始皇兵马俑的恢宏气势所惊叹的时候,是作者“点兵点将”,将他们唤出了队列,让我们近前细观,仔细品味。一个本文就是一扇窗,一个窗口就是一个世界。
转载自http://www.djyw.org/user1/47/archives/2006/4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