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异同  把握特点 务实教学——国标本第八册《三顾茅庐》教学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研究异同  把握特点 务实教学——国标本第八册《三顾茅庐》教学谈

ID:19203

大小:8.2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研究异同  把握特点 务实教学——国标本第八册《三顾茅庐》教学谈 作者:宜兴市扶风小学 蒋达君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7 研究异同  把握特点 务实教学——国标本第八册《三顾茅庐》教学谈 宜兴市扶风小学    蒋达君 《三顾茅庐》原是小语苏教版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根据我国的历史名著《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进行改编而成,着重描写了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出山的经过,反映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虔诚,也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文章短小精悍,叙事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课改后,这篇课文被选入小语国标本第八册,文章内容未作改动,只是课后增加了两个习题:一是要求学生背诵“隆中美景”及“刘备去草堂等候诸葛亮、共商天下大事”等两个段落;二是增加了理解字、词的训练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等六个词语的意思。看似变化不大,实际上反映了编者对现今语文教学改革趋向的一种理性思考,折射出编者能体现母语教学本质的务实的教学思想。我认为,实施新课程,走进新课堂,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继承前人优秀的阅读教学成果,有的时候就应该返朴归真,该抓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还是要理直气壮地去抓,而且要抓得扎扎实实,富有实效,如字词的书写与理解、精彩语段的背诵积累等,从这篇课文前后教材的修改上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如何教好这篇课文,笔者结合课堂实践谈一些想法,供同行参考斧正: 一、联系名著,理解课题,了解梗概。 《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生以前多少已接触过,或看课外书、或收看电视,但学生对故事中的有关情节、人物了解得不是很清楚。为此,我在上课前先引导学生去收集一个小故事,去了解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可这样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名著中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实际我也是在暗示学生,本文的学习就是要透过语言文字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以次引出课题并启发学生围绕课题提出想了解的问题。然后,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其间让学生搞清“塞、晌、潺潺”等字的读音;了解“诸葛”是复姓、古时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等方面的小知识;指导“茅、恭”等字的写法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顾”、“茅庐”的相关意思,联系课文内容把课题讲完整(要求交代人物、地点、起因、事情、结果等),从而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书,在读中读准难读字、辨析易错字、初解难懂字词,应力戒没读书就让学生脱离文本去理解。 二、走近“隆中”,赏析美景,迁移写段。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是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中,穿插的一段描写隆中景色的语句,看似无关紧要,实质是编者的有意设计,诸葛亮生活在这景色秀丽、如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过着悠闲的躬耕生活,好像与世无争,但事实并非如此。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能理解,只能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朗读、对关键字词的品味,从而领悟“卧龙先生”的雄才大略和胸怀天下的心境。 在组织教学时我按三步进行,即让学生搞清“写了什么、怎样来写的、如何去仿写”。先让他们找到描写的景物(山冈、松林、溪流、竹林),圈出相关景物的特点(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 并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其间落实书后习题要求)。如对“青翠欲滴”的理解:竹叶翠绿翠绿的,绿得将要像水一样滴下来了。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从而融理解、朗读于一体。然后研究这段话是怎样来写的,格式是“景物+特点”,为学生的背诵找到规律,降低难度;同时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必要的“入格”训练也是需要的,因此最后可引导学生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这样组织教学语文味浓,也使学生学得扎实、学有收获。 三、抓住词眼,品读文本,体会感情。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从第一自然段中的“诚心诚意”就可看出。为此,在精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诚心诚意”这个词,设问: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诚心诚意”的?以此作为研读文章的主问题辐射到全篇设计教学: 1、抓刘备的表现。凡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还是要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在引导学生阅读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圈画出刘备的表现,如“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快步走进”等关键词句,反复阅读体会,逐步做到熟读成诵,从而领悟刘备请诸葛亮的一片诚心,体会刘备渴求贤才、尊重贤才的良苦用心。 2、抓张飞的言论。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张飞嚷到:‘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这里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以张飞简单粗鲁的想法反衬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在教学时应紧紧抓住刘、张两人态度的不同进行分角色朗读,在读中领会刘备的一片诚意。 3、抓修辞的妙用。文中出现了三个比喻句——“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前两个比喻句集中反映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胸怀天下的不凡气度;后一个比喻句则反映了刘备与诸葛亮的感情之切、友谊之深,可引导学生到“当作自己的老师”、“同桌吃饭”、“同榻睡觉”等词中去体会。比喻句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搞清“把什么比作什么”以外,还应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采用读说演等形式,深刻领会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 当然,以上的教学设计还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作适当调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材、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都在发生变化,关键是作为语文教师自身,应时刻站在时代的前列,站在改革的前沿阵地,经常做个有心人,去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去走近学生,倾听心声;去思考教学,探求规律,用朴实、扎实、真实、富有实效的教学去赢得课程改革的发言权,用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的态度去迎接母语教学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