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八册《云雀的心愿》教学后记
作者:佚名 转贴自:柳州市北雀路小学 点击数:229
苏教版第八册《云雀的心愿》教学后记
柳州市北雀路小学教学后记
姓 名
黄春燕
时 间
2006.6
课 题
《云雀的心愿》
课 型
阅读课
研究专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进行有效“三品”的研究
《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寓环保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中,说理形象通俗,语言富有情趣,适于朗读、复述训练。词汇丰富,段落结构完整,在让学生理解、积累方面指导恰当,学生会受益匪浅。根据本课特点,我的设计理念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归根结底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借助主体的实践活动--对话、阅读、写作,才得以形成、提高的。因此,本课的教学重心放在创设综合化、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上,踏踏实实地帮助学生做到以下九字诀: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为宗旨,让学生动起来,愉快地学习。 一、动笔 本学期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为了让学生扎实地养成这一优良习惯,今年,我每教一篇课文都要让学生圈圈划划。如:在初读课文中,让学生边快速阅读,边划出小云雀来到的三个地方;在精读课文中,让学生划出有关段落的中心句,重点词语,具体描写有关词语的句子;看了贫瘠的沙漠、洪水的泛滥成灾的图像后,动笔写写感受。学前学后,质疑问难。长此以往,学生不但知道读书要动笔墨,还知道读书如何动笔墨。 二、动情 加强环保意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但光靠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而应润物细无声。而直观的视频资料是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我上网搜索了大量的有关沙漠、洪水泛滥成灾的资料,加以精简。在理解“泛滥成灾”、“乱砍滥伐”、“贫瘠的沙漠”这些词语时找准时机出示。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时而惊叫,时而沉默、时而感叹,看完后再让他们谈感受,读课文,他们是那么地投入,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的动情。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森林水库”,我打开光盘,画面即刻出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天空正“哗哗”地下着大雨,雨打在树上,森林的树冠就像一把大伞,挡住了一部分的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吸收了一部分雨水。这时,画面出现了土壤的横截面,只见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更大了,它们正拼命地把剩下来的雨水吸进土壤,而且大都能够被储存起来。这样,森林的下面就形成了一个水库。由于画面真切地演示了“森林水库”形成的过程,就无需教师再泛泛地去讲解,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人们为什么要把森林叫做“森林水库”了。既节省了时间,又形象、生动。光盘中的录像及图像清晰亮丽,色彩逼真,其中配有的录音还可以渲染气氛。这样就能使课文中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被直观而有效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文字的描述更鲜明、集中,再加上图片上所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等因素,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这两个内容相对的视频资料对激发学生的环保情感,调动学生的环保意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动嘴 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悟到了“埋怨”、“心疼”,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表演。如:在教学重点段第十、十三小节时,先指导学生找规律记忆后,然后进行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小云雀与云雀妈妈,生动的体态语言及清楚简洁的对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积累了语言。总结全文后,我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你以后看到别人乱砍滥伐树木,你会怎么去劝说?如果你是小云雀,你会怎么发动大家植树造林?两题任选一题。学生利用课本知识畅说欲言。选择第二题的,有的开场白说的很精彩,如:首先,小云雀万分感谢大家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听她的演讲。随后,她声情并茂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和妈妈旅行时看到的景象。大家听得入了神。他趁热打铁,对大家说:“亲爱的同伴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也体会到了森林的重要性?请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大家听了都议论纷纷。 这种训练让学生在表演中说话,在说话中表演,动嘴动手配合得体,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动脑 有道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所以让学生会学也是我的教学宗旨,平时我很注重学法指导。如:在教学理解重点词语“泛滥成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有关视频资料后,再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具体描写这个词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我也注重让学生找规律,进行巧记,如:我让学生根据 “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明确写作顺序,再找出相应的如何蓄水的动词,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告诉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