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教材赏析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76
《黄河的主人》教材赏析
作者:教育资源网 来源:http://www.chinaespn.com
一、 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有一条大河,它的水是浑黄色的,呈“几”字形,奔腾在我国的西北部,那是什么河?对,是我们的母亲河 -- 黄河。那你对黄河了解多少呢?滚滚黄河,那万马奔腾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谁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读一读《黄河的主人》一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黄河上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被誉为 黄河的主人 。为什么艄公会成为 黄河的主人 呢?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黄河的主人》一课,主要通过对羊皮筏子、艄公、乘客的描写,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被誉为 黄河的主人 。 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艄公的精神,因而课文重点围绕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这一中心句来写的。 那课文是怎么来具体描写的呢? 全文共有 8 个自然段,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描写了初次看到滚滚黄河上行驶着的羊皮筏子的情景。先写黄河的气势之大;接着写首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 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一句点明了羊皮筏子之小;最后写羊皮筏子在河中行驶的情景。 第四至六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作者看到的羊皮筏子上的情况。先点明上文所描写的河中的东西就是羊皮筏子,然后写羊皮筏子上装载的情况,以及乘客和艄公在行驶中所表现出的神情。 第七至八自然段,写坐羊皮筏子人的初次感受以及人们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的赞美。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黄河的主人》一课,我们是不是对黄河的主人 --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特别的敬佩?是不是觉得课文写得很吸引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现在就去细细品尝课文的三个小节,找找答案吧! 精彩片断(一) 像突然遇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点评 1 、用一个比喻点出了注意力被吸引的不受控制,感到惊异、新奇万分。 2 、两个“那么”极写出了羊皮筏子之小、之轻。 3 、“小小的浪头”“整个儿吞没”形象地写出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中之渺小,之危险。 读着这一段,我们好像也感受到了一股强磁力,被课文的描写深深地吸引住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因为作者一开始,就先抓住自己初次看到羊皮筏子时的兴奋、新奇、惊异的心情来写,较为引人入胜。然后又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羊皮筏子之小,尤其是跟宽阔的黄河相比更让人觉得它的渺小,它的危险。 精彩片断(二)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有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点评 1 与羊作比较,写出了羊皮筏子之小。 2 对船上装载货物的描写,突出了羊皮筏子虽小,装载量之大。 【欣赏】 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但上面却装着六个人和两只满满的麻袋。体积之小,而装载量之大,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羊皮筏子在黄河中行驶是多么的危险。 精彩片断(三)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点评 1 我的 提心吊胆 与艄公的 沉着 形成对比,突出了艄公的勇敢。 2 抓住人物的神情和动作,描写了艄公的勇敢、沉着和谨慎。 3 用比喻进一步写出乘客的从容。 【欣赏】 这一段,作者主要是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等进行细致地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乘客在同一场景中不同的反应: 我 是提心吊胆、神情紧张; 艄公 是沉着、不慌张,小心而大胆地撑着篙; 乘客 则是有说有笑,没有一点儿惧怕和担心。一个 而 字,使 我 的担心与艄公的沉着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艄公的勇敢。而 乘客 的从容则从侧面衬托了艄公驾驶技术的高超,羊皮筏子行驶的平稳和安全,与 我 的担心、紧张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艄公的勇敢和沉着。 整个一段,描写生动,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侧面描写 习作时,我们有时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描写其他,以此间接地烘托出所要描写的对象。这种方法就叫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习惯上说的 烘云托月法 ,就是指的这种方法。 课文《黄河的主人》中,就有好几处运用了这样的方法。 1 、 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人”是坐在羊皮筏子上的,这里写 人 贴着水面漂流的情景,实际上是间接地写出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中快速行驶的情景。 2 、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这里描写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自如的神态,点明了他们一点也不害怕。皮筏子那么小,那么轻,在黄河里行驶肯定很危险,可是乘客们为什么不害怕呢?这就从侧面写出了艄公驾驶皮筏子的技术之高超。 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正是通过对乘客等相关对象的描写,从侧面烘托、表现出来的。 侧面描写的恰当运用,能有力地突出所要烘托的人和物,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给人以鲜明感。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冬天就要来临了,天气也会逐渐变冷,你能把冬天的寒冷写出来吗?写时不能出现 冷 、 寒冷 等直接形容冷的词语,试试看。 (提示:抓住冬天里周围的人、事、景的变化,从侧面来写。) 附:课后练习 3 提示: 提心吊胆 -- 家里的录音机声音,我想试着把它修好,不料却被我搞得一点声音都没了,我不禁提心吊胆起来,生怕妈妈责备。 尝试 -- 我做数学题目时,总是不满足用一种方法解答,而是尝试着用多种方法。 课后练习 4 提示: 胆战心惊: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惊涛骇浪:骇,惊惧。使人惊怕的大风浪。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1 、中华民族的摇篮 -- 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 5464 公里,流域面积 75 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这都证明了从遥远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西段北麓( l ù)卡日曲河的涌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自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是黄河的上游。开始一段河水清澈透明,两岸水草丰美。流到青海高原东部,沿途穿过龙羊峡、刘家峡等不少峡谷。峡谷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那里已建立了好几个大水电站。黄河出青铜峡,进入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河套平原农田肥沃,草原肥美,有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的说法。 自河口至河南省孟津是黄河的中游。在禹门口,黄河被龙门山所夹峙,急流从只有百米宽的河漕( c á o )中涌出,这就是有名的 龙门 。过风陵渡后,黄河又急转东流,穿过三门砥( d ǐ)柱(也叫三门峡)。这里是著名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所在地。在中游段,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又有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含沙量剧增,河水变得十分浑浊,是名副其实的 黄河 了。 自孟津至入海口是黄河的下游,就是华北平原。这里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高。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河堤也不得不一再加高,自郑州黄河花园口一段起,河床平均比两岸地面高 4--5 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 10 米,成了世界闻名的 地上悬河 。所以一旦河堤决口,黄河改道,常常造成灾害。 黄河不但以 地上悬河 闻名世界,而且还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 一碗水,半碗泥 的说法。最大年输沙量可达 43.9 亿吨,平均年输沙量也有 16 亿吨。这些泥沙如果用载重 4 吨的卡车来装运,每天运一次, 110 万辆卡车运输一年才能运完。这 16 亿吨泥沙中有 4 亿吨沉积在河道中,有 12 亿吨被带入海口。结果,入海口每年向海中推进 3 公里。近百年来,黄河在河口推积成了一个面积为 5400 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如果不是渤海不断下沉,黄河的泥沙早就把 7.7 万平方公里的渤海填平了。 2 、羊皮筏子:乘船游江河,本来是寻常的事,但在郑州的雁滩乘船游黄河,却非同一般,甚至可以说有点怪,它怪就怪在漂流所坐的船只古老淳朴,土香土气。这里所说的 船 ,其实就是指皮筏子。它像一叶小 舟 ,在黄河里飘着,轻得很。空筏子,用手指头就能拨得团团转。重筏子,载六七人,只需用桨板轻轻一点就离岸上路了。 羊皮筏子俗称 排子 ,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客货两用。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 浑脱 并排捆扎在细木架上制成。驾筏的艄公俗称“排子匠”,他们不仅是划筏的能手,而且是制筏、修筏的巧匠。所谓 浑脱 ,就是囫囵脱下的羊皮。“排子匠”把皮板较厚的山羊割去头蹄,再将羊皮完整脱下,经浸水、暴晒、去皮、灌入食盐和香油等一系列的炮制工序,然后将十四五个吹得圆鼓鼓的 浑脱 绑在经粗纬细、纵横交叉的木架上 -- 排子 做成了!这种 排子 称为小筏。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