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的语言实践特色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8
《七颗钻石》的语言实践特色
听了两节课,我想起了于永正老师的一句话:语文课的亮点在哪里?语文课的亮点在“语文”上,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书中。我对于老师的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语文课的亮点不在教学形式的花样上,不在教学手段的新奇上,不在老师精彩的表演中。语文课的亮点在语文教学的学法引导中,在字词句段篇的品味中,在听说读写书的训练中,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中,在学生人的整体发展中。
这两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想象补白。
两节课都能挖掘文本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补白的过程是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练习说话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说话的情境。一节课引导学生想象小姑娘可能到哪儿去找水?小狗叫些什么?水流还会流到哪里?看到星座,想说些什么?一节课引导学生想象小姑娘醒来后会想些什么?小狗会叫些什么?
2、句式引导。
第二节课用三种句式来引导学生述说自己阅读的收获、感受、体验等,为学生的每一句说话都进行了引导,学生在规范的句式中学习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等。课堂学生语言实践的量和效果都是高效的,学生语言的发展是高效的。一种句式是:因为……所以……,一种句式是:有了这清亮的水,……都可以……,第三种句式是:这水流流向……,……变得……。其中第一种句式贯串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开始是说水为什么难找,后来用这个句式概括水罐四次变化的原因。
3、字词品味
第一节课在教学“小姑娘赶紧抱着水罐向家里跑去”这句话时,引导学生“抱”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学生可以说换成“提、拿、背……”。这个比较的过程,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小姑娘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阅读理解得到了深化,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了推敲词语,学会了遣词造句,学会了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的能力。
4、品味表情达意的方法
第二节课在教学水罐的四次变化时,都是先通过句式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品味这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体现在哪些词句中。学生找到了一些词语,老师也点拨了一些词语,然后再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内化这样的表情达意的方法。比如在教学第四次变化时,先感受小姑娘也很渴,很想河水,这样的一种内心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学生找到了“再也忍不住了”和“咽了一口唾液”。小姑娘是真诚地把水送给陌生人的,体现在“笑着”等词句中。学生从这里学到了如何来描写人物的内心品质和情感。
5、联系生活。
第一节课,老师引导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爱的事例。这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同时又一次为学生创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6、揣摩谋篇布局的特点
第二节课在课文的最后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要让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升到空中?学生的回答是:妈妈和小姑娘用爱创造的。老师点拨:这是为了让爱洒满人间,送给每一个人。这是学生的理解感悟不断提升的过程,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这篇文章,体会到了作者这篇文章艺术创作的特点。因为这篇文章的艺术成就、谋篇布局的精妙集中体现在“七颗钻石变成了大熊星座”上。这样这篇课文的艺术特色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积淀成为上的写作素养、语文素养。
转载http://www.cssxblog.net/teacher/user1/28/archives/2006/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