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庐山的云雾》
作者:匡惠亚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1
评《庐山的云雾》
匡惠亚【感谢您浏览莲山课件!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ttzyw.com】
上个星期,俞敏老师借我班,上了一堂一课三析《3庐山的云雾》。俞敏老师才踏上工作岗位一年,从她的课堂教学来看,虽然没有上到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课堂氛围还是比较轻松的。
俞老师,运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将庐山那让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样子,用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画面展现给学生看,在学生的一声声“哇~~~ ”“啊~~~~”中,展开这堂课的学习,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俞老师原来是将重点放在对庐山的云雾的姿态和变化上。但是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部分的内容没有来得急上。再加上,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和感情朗读上,花了不少的时间。这部分的内容,我认为主要是放在学生的感情朗读上,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问很多的问题让他们理解。从读中感悟,从读中让学生感觉庐山云雾这一奇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为了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老师的讲解和观察书中的图片,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建议可以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所学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平时所见的晨雾,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通过绘制出来的直观画面再让他们理解“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印象会更加深刻。
对比喻句的理解,并不需要问得太细,只要能让学生了解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就行了。至于为什么这么比喻或者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等,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还是深了些。所以,在课前,对教材的深入研究还是非常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