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的香味该如何飘?
作者:初爱民 转贴自:太仓实验小学初 点击数:63
这篇课文早在几年前的希望杯评比时听过好多老师上过,我知道,教学时应着重抓住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姑娘?然后围绕“懂事”,立足于三组对话,展开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书、交流、讨论。最后,由“我”的表现体会这是作者从侧面展示文章主旨。 在教学时,一帆风顺,学生改说的地方都说到了,可是我觉得教得索然无味,究其原因,我并没有披文入情。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我没有创造出一种柔的氛围,没有达到“让顽童变细腻”的境界。 《花瓣飘香》的香味如何才能飘出来呢?我想我还是从教师的导语入手,把学生逐渐带到这种境界吧。读“为什么只摘花瓣?”是轻轻,柔柔的;读“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着头、不好意思,是低声的,也是柔的,轻轻的;读“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是低声中带有着女孩子的创造性思考,她尝试摘花是轻轻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的感觉,也是柔柔之中的体会,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轻轻的、美美的,妈妈高兴是微微的;读“你爸爸呢?”是轻柔中的一次感动,是继续对话的细声询问;读“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闪动的泪花,是静静的……我想,老师如此艺术的引导感悟,一定能够让那些调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关心的小朋友,在轻柔之中,在静悄之中,流下那感动的泪水,以像“我”一样买上两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价值的一盆是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也能够高兴。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某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