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荷花》教学片断有感
作者:佚名 转贴自:龙湾教育 点击数:57
欣赏《荷花》教学片断有感
csz638 发表于 2006-11-30 21:13:03
师:都陶醉了,是吧?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生1:我看到了美丽的荷花。
生2:我看到正在开放的荷花,还没有开放的荷花,和全部开放的荷花。
师:你看到的是各种形状的荷花。
生3:我看到了白色的荷花。
师:你注意到了荷花的颜色。但老师有个建议,能不能为荷花的颜色换上一个美美的词语?
生3:雪白的荷花。
师:雪白,哦!比普普通通的“白色”这个词可美多了。要是再加一个雪白,那就更美啦!
生3:我看到了雪白雪白的荷花。
师:听!多美的一个词语。也只有这样的词语,才配得上荷花呀!
生4: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美丽的荷花。
生5: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
师:好一个“千姿百态”!比刚才老师说的那个“各种形状”要强一百倍!
生6:我看到了绿油油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托着美满的荷花。
师:好花要有绿叶衬啊!你不但关注了荷花,还注意到了碧绿的荷叶,看得真够全面的。
生7:我看到刚开的荷花露出嫩黄色的小芽。
师:噢,那不叫小芽,叫小莲蓬。(板书“小莲蓬”,组织学生正音。)谁还有话想说吗?
生8: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
师:“亭亭玉立”,太好了!请教一下,这个词语你是从哪儿学来的?
生8:从课外书上。
师:好!只要做个有心人,哪儿都能学到语文。这么美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
生:(齐答)想!
师:打开书本,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荷花。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是怎样看荷花的。
看了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这个教学片断,本人感触很深:新课程实施已有五个年头了,课程改革和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一些问题也随之相伴而生。我们的语文课没有很好地处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过多的重视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课堂上浮躁的感悟多了,甚至脱离文本的感悟多了;课堂上多媒体演示多了;课堂上资料补充多了;课堂上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多了……表面上风风火火、热热闹闹,可本人认为这样语文学习的效果将会大大折扣,学生到底从课堂中尝到什么,值得我们老师深思。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所说:“目前的语文教育实际已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比如说,大学生写论文时病句连篇,知道有错,可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北京大学教授、博导陆俭明说:“即使在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高校和科学院里,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少数教员、研究员和个别领导,在写作、说话中,用词不当、文气不顺,语句不通,把握不住先说什么后什么,词汇贫乏,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实在,要把语文这门课的学科特点体现出来,必须处理好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很好统一。把人文性与工具性处理好,落在实处,别以为“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抓住细节突破。
王老师抓住了课堂中的细节进行资源有效整合生成,很好地处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在欣赏中感受美,在感受美的基础上用语言表达美,在表达美的过程中又欣赏美。如由“白色”到“雪白”再到“雪白雪白”,在教师充满智慧地引导下,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荷花的美,而且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很好地发展。王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龙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