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吴甲寅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6
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案例分析
有人说:“高明的人把复杂的道理往简单了说,平庸的人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讲。”这个说法仿佛就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而言的。教师的备课要 “深入”――力求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教师上课则要“浅出”――把深刻的道理清楚明白地说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实人教版也有录用,不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内容也略有不同,可见这篇文章主旨明确,人文内涵丰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这节课的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师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描写汤姆放鱼时心情的句子,学生说出了“遗憾”、“失望”、“惋惜”、“倒霉”、“万念俱灰”等词)
师:如果我是汤姆,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好,下边我们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这次,就让你们便宜一点,我演汤姆,你们演爸爸。(众笑)先读读爸爸的话,谁先记住,谁就演爸爸。
(学生积极朗读和背诵爸爸的话。师请出一名学生和老师对演)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熟读是前提,离开这个,就谈不上语言的发展。而如何让学生心无旁悸、饶有兴趣的朗读,薛老师这一招堪称一绝;同时教师幽默的话语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
在接下来的表演中,薛老师精心设计了种种障碍。
师(扮演儿子):(拿出一张纸当作鱼,作势往上拖)
生(扮演父亲):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因为现在是晚上零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爸爸,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吗?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不要这么死脑筋。(众笑)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正确的规定就要人人去执行。
师:爸爸,我是你的儿子,你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我都听,可现在是钓鱼,你不要这么严格吗?
生: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众惊讶)
师:爸爸,今天你不让我把鱼带回家,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众笑)
生:断绝父子关系也不行,道理已跟你讲清楚了,你再不听,回家有你好受的。(众笑)
师(做害怕的样子):爸爸,你的话是对的,我就听你的,把鲈鱼放了吧。
生(摸摸老师的头):对了这才是爸爸的好孩子。(众笑)
这时的课堂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薛老师已经完全没有了所谓的师道尊严,他和学生融为了一体,达到了一种很高的教学境界。,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薛老师创设父子对话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场上,学生一定会更投入,更积极主动地寻找理由,努力说服汤姆把鲈鱼放掉。事实证明,这样巧妙的角色转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使之成为本课的一个高潮。
或许,有人会说在课堂上表演时常能见,这没什么了不起。但大家是否注意到,我们平时看见的表演,大多数是在孩子中开展的,教师只是一个旁观者。而薛老师却加入了孩子们的表演,且毫不吝啬地把爸爸的角色让给了学生,自己却扮演了本应属于孩子的角色——汤姆。这样的角色分配,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中也缩减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创设了和谐的氛围。在表演的过程中,正因为薛老师的“下放”,再加上那幽默而又儿童化的话语,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中的那一次次笑声,学生那专注的神情,那老成而精辟的见解,足以证明,此时孩子们已完全融入了课文学习中,道理已在随着笑声融进了学生的心中。
表演结束了,薛老师又创设了一些问题,把学生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师:儿子说了那么多理由,爸爸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让儿子放掉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爸爸的话。
(生齐读爸爸的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
生1:我喜欢这样的爸爸,他有爱心,教育我爱护野生动物,我在爸爸的影响下,也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生2:我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它无论什么时候,都严格遵守规定。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汤姆有遗憾吗,后悔吗?(不)一条鱼与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做人的道理)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铭刻)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板书:不管……都……)
师:生活中有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用上“不管……都 …… ”这组词语。
生1: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不能闯红灯。
生2: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生3:在公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不能随便摘花。
生4:喝了酒,不管有没有警察发现,都不能开车,否则,后果自负。(众笑)
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要求,都应该自觉遵守。(自觉遵守)
你看,这最后的造句练习,强化了教学效果,学生的道德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能够得到了真正的和谐的艺术的统一。
纵观这节课,成功之处俯拾即是。薛老师的课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处处闪现着课改的光辉。
亮点一: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在整堂课,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学中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亮点二: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在学生地体验违背文本价值取向时,教者没有采取生硬地说教,而是创设了表演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父亲角色中认识到“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的道理。接着以一句句引发思考的提问,将这种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心里,并辐射到实际行动中,真正达到了“润心无声”的效果。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发现真理,永远比给予真理更重要。”“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教师放手让学生试一试,演一演,我们会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会发现学生有更深切的体验,还会发现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自我的力量,或许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亮点三:积累迁移,语言内化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是“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薛老师利用角色效应,安排学生做汤姆的父亲这一环节,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不但热烈而且持久,想象的脑海里张满了疾驶的风帆,在闪光的语言河流上航行;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从始至终,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融洽的,完全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课堂气氛真是无拘无束的,学生没有心理负担的,他要讲话就讲话,要发言就发言,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课,学生怎能不轻松,怎能不喜欢,这正是有情感的教育,课堂如杨柳春风;有智慧的教育,课堂定呈现丰姿美色!
但是,薛法根老师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成功的。在宝带实验小学,同样是执教这篇课文,他也有过失败的经历。在那节课上,一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汤姆的爸爸对汤姆要求太高了。”说如果把那条鲈鱼放在竹篓里,再放到湖里,等过了两个小时再拿回去就行了。这种看法让许多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在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教师采取了强硬的说教:“规定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甚至略带威胁:“小时候违反规定,犯小错误;长大了就会违法犯罪。”吸从学生迷惘的表情可以看出,学生心头的疑惑并没有解开,语文学科的人文熏陶的目标也没能达到。
课后,他自我反思道:这堂课,我居然被学生牵着鼻子迷迷糊糊走了一圈,回过头来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课没有上好,但留给我的却是无尽的思索:语文教学究竟如何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这样的时刻如何得到真正的和谐的艺术的统一?经过深入的反思,薛老师最终取得了成功。
综合这两则教学案例,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一、平等地对待。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首先要有一颗孩子的心,会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儿童,尊重他们的生命姿态、思维特征、生活方式,并尽可能地预测他们在课堂中会产生的反应。这样的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教育才会如水顺滑自然。但师道尊严,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许多时候,老师嘴上说着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要营造民主的课堂,在实际课堂中却还是会不自觉地强化老师个人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想法在无形中被限制了,行为会变得拘谨起来,课堂也就变得平平淡淡了。那如何能营造真正民主的课堂呢?我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平等地对待学生,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二、艺术地引导。有首诗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同样,教育也需要水样的艺术。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认识的谬误之处,一笑之间领悟并接受文本的价值取向,这难道不是教育的艺术吗?是的,教育需要艺术地引导,因为唯有如此,话语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内心,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点燃永不熄灭的火花。
三、反思的重要。
反思是一种手段。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在失败的经历中,薛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和梳理,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取得了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能有什么改进。从这一层面上思考,反思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我们教师获得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评析,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附:教学实录片段二
(师要求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注意父亲和汤姆之间的对话,然后说说自己从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对话中知道了父亲要求汤姆将钓到的大鲈鱼立即放掉。
生2:我知道了汤姆很不情愿放掉这条大鲈鱼。
生3:我还知道爸爸为什么让汤姆把大鲈鱼放掉。那是因为离允许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汤姆钓到鲈鱼的时候还没有到规定的季节。
生4:我从对话中看出爸爸是很有原则的。
生5:我看出汤姆很舍不得那条大鲈鱼。
生6:我觉得汤姆的爸爸对汤姆要求太高了。
师(很惊讶):你是这么认为的?
生6:我想如果把那条鲈鱼放在竹篓里,把竹篓放在湖里,等过了两个小时再拿回去,不就行了吗?
(一石击起千层浪,有许多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放掉?
生(异口同声):不会!
师:如果是你的父母,他们会不会要求你把鲈鱼放掉?
生(又异口同声):不会!
师(几乎不信自己的耳朵):你们学校有哪些规定?
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许多。
师:那你们遵守这些规定吗?
生(天真地):遵守,因为学校里有许多秘密警察。
师:假如夜晚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周围既没有人,又没有车,你会闯红灯吗?
生(大声):会的,因为这不妨碍交通,如果有人有车就不可以了。
师(语重心长地):规定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小时候违反规定犯小错误,长大了就会违法犯罪。
(学生静了下来,但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同,他们还是想不通,为什么必须要放掉那条大鲈鱼呢?)
吴甲寅
转载
http://wjy2848.blog.hexun.com/6002257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