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后记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2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后记
黄雪莲
【感谢您浏览莲山课件!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5ykj.com】
今天,我在3班试教了《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教后领导同事们肯定了教学设计的开放型、注重语言的积累内化等各方面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其中有些也正是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直担心的问题。现在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一、 关于学习形式
在上课时,为了达成“在朗读中感受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的愉悦之情”这一目标,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变成的事物进行随机分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时有共同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分组时,课堂有些失控,要过一会才能安静下来,而且,这样分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一起说话、不注意听等等,使分组学习处于一种放开、收不拢的局面,我想,这或许与学生年龄小有关,但教师的调控能力也是个问题:应变能力不强,有的小组两三个同学却占了整个小组的座位,同时我却让变荷叶的另外一个小组站在旁边……新课程标准提出三个唯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技能与方法,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是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情感。由于课堂的失控,更由于我对学生没有做到真正的全面关注,或许使学生产生了各种感受,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看来,关注每一个学生,要真正的做到,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行。
二、关于朗读、感悟。
【感谢您浏览莲山课件!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5ykj.com】
多读、多与语言材料多次的见面,让学生在读中求悟。张庆老师曾经说过:教师仅仅是学生与文本的介绍人,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你们组想变这种事物的原因;在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体现出来。目的就是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愉悦。在此后的小组汇报、学生的互评,我随机进行了朗读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我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感觉收效甚微:不是学生没有体会到,就是有了感悟却读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在领导同事的指点下,我明白了,原因在于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朗读的语言,没有巧妙的起到以评促读的作用,这与教师平时的激励语言很有关系。有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今后我要用自己真诚的夸奖,明确的评价指向性,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转载自广西教师教育网www.gxj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