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教后小记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mqxx.com/blog/user1/69/archives/2005/877.html 点击数:80
《欢乐的泼水节》教后小记
这堂课上下来,自己认为在以下方面做得不错:
【感谢您浏览莲山课件!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5ykj.com】
1、在思想教育方面:通过《欢乐的泼水节》这一课的教学,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在这堂课中,我就是在整个教学中始终渗透着民族团结的教育:通过朗读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创设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参加泼水节,体会傣族人民的心情;特别是第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我通过导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56个民族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是多么幸福呀!难怪他们过起自己的节日来是多么快乐呀!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吗?介绍一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介绍:火把节、刀杆节、沐浴节、那达慕,图文并茂,学生的兴趣很高,达到了思想教育!
2、在整篇课文的处理上,做到疏密有致,该反复体会的,就花大量时间去品,去读,去体会,像课文的第二小节的描写泼水场面的话,我就通过看图、说话、表演、创设情景去反复体会,学生在兴致勃勃中体会到傣族人民的欢快,并通过朗读表现了出来。比较次要的我就一带而过,既突出了重点。又接生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因为这是一课两上,对比两堂课,感想较多:
1、要仔细研究学生,确实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第一次上课时,我出示图画
后,让学生用“老人、孩子、小伙儿、姑娘”说话,学生不知从何说起,再让他们找找有关话语,学生的困难也很大,这里,我就没有很好地估计孩子们的水平,以至匆匆而过。在第二次上时,我就考虑到这个情况,让学生自由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当学生的话语不规范时,再相机引导,这样就体现了教师的“导”,再出示书本上的话语品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水到渠成。
2、能只追求形式上的“花描”,每个教学环节要好好考虑对学生有没有实效,如果对学生没有实在的好处,再“花描”的环节也应该砍掉,像在第一次上课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故意按讲课的顺序朗读第二节,说说行不行?师生一起找出表示泼水先后顺序的词语,板书:这一天、大街的两旁、开始泼水了、清水的象征,根据板书引读课文,学生试背第二节。但试下来,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第二次上课时,虽然自认为这个环节很特别,但还是坚决砍掉了。
http://www.mqxx.com/blog/user1/69/archives/2005/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