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母亲的恩情》与如今现实生活有多远--屈华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课文《母亲的恩情》与如今现实生活有多远 苏州新区实验小学 屈华 唐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数百年来,一直是颂扬母爱的经典教材。年过半百的孟郊,以聚半世纪之深厚的情感,将母亲的恩情浓缩成了这三十个字。真可谓字字凝重是深情,句句肺腑诉衷肠。 我满怀激情踏进课堂,饱含深情地娓娓道来,期盼着孩子的共鸣,渴望着孩子的渐入佳境,甚至巴望能看到孩子盈眶的热泪…… ——课堂的实际是: 学生朗读懒散——哦,春天到了,春眠不觉晓的缘故吧! 学生诵诗没有语感——哦,古诗,出土文物了,不合时代节拍了吧! 学生表情淡漠——哦,……????!!! 偶然的一个不足,或许可以找个借口以搪塞。而就学生表露出的这么多迹象,则需要好好的反思一下了。为什么流传了千古、这么感人的一首诗却无法感动二十一世纪的孩子啊? 不妨我们先心平气和地静下心来,再回顾一下文章,找找原因: “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赏。” 现在孩子出远门,何曾要母亲亲手缝补衣赏啊!商场有的是,只要有钱,什么款式的都有!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夜深了,如今的父母都在干什么?他们早就不需要再拿针线了。或许在上网,或许在看电视,或许在阅读,或许还在外应酬,或许四方阵酣战激烈……至于,油灯,应该只有在博物馆才能看到吧! “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儿行千里母担忧!可以打个手机,发个短信,或者写封Email。还可以网络视频聊天,随时可以问问:儿啊,事情何时办好啊?何时回来啊? “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如今的母亲,青春长驻,到老也是乌发童颜。白发是什么?代表什么?不懂。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啊?小草照照阳光还要报答太阳的恩情吗?就算我不照,太阳不也一样这样照着吗?不更是白照了吗? 倒—— 想到这里,我也觉得很有道理啊!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空前发达的社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已绝非孟郊时代的那样了。 如今的孩子穿衣追求的是名牌,看不到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针脚。也无须去注意,那都是缝纫机的功劳。 如今的父母,不用担心儿女一去杳无音信,通讯空前便捷,交通越趋发达,海陆空立体交通。 如今的亲情,也绝非古代百善孝为先了哦!很多人是有奶便是娘! 那是否社会如此我们就轻视母亲的恩情了吗?是否因为太阳的无私,我们就可是心安理得得无偿享用阳光了吗?不是的。 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位网友这样写道:“母亲的爱就像清冽的河水,我就像那幸福的种子,享受着河水的滋润。母亲的爱又像那从天而降的雨露,我便像那幸福的禾苗,吮吸着雨露的甘甜。” 明白了,新时代的母亲更以更无私、更伟大的胸怀爱着自己的孩子: 君不见一位母亲为了救治儿子的心脏病,登报卖肾筹医药费。 《沉甸甸的家庭基金》中的那位母亲,母爱的表达方式则是将子女每月孝敬的钱点点滴滴积累了起来,自己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儿女哪里知道,他们的母亲是想攒下点钱,给他们留下点遗产啊! 《第一次抱母亲》里的那位儿子,在母亲生病时,偶然抱了一次母亲,居然发现一向“力大无比”的母亲居然如此的体轻。而后终于明白,是母爱才使母亲弱小的身躯暴发出了无穷的力量。 《体验母爱》中,当那位女儿自己为人母时,才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真正涵义:那只一种美好的人类情感。他还深深地呐喊:终究,这个世界需要这种广博而深远的爱。 …… 我理智地决定了:不求孩子们现在就理解《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也不求孩子现在就明白《游子吟》的意境。孟郊不也到50岁才写出这首千古名诗的吗?何不让我们的孩子也到50岁时,再来细细回味母爱,回忆儿时享受的母爱,或许还会想起曾经学过的《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那就一定还会吟诵一遍《游子吟》…… 我的教学任务完成了! 屈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