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实录(原创)鲜花和星星(第一课时)--任春去秋来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
本课简介 《鲜花和星星》是苏教版第二册中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整首诗清新活泼,意境优美,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篇选文。全诗共分两部分,分别描写了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 这一首诗可用两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读词赏句做诗,整个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积累、想象、创造,充分感悟、享受了语言的魅力。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就是语文,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有些语文课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尤其是低年级课堂,动不动就是唱歌、跳舞、画画,还有其他形式的表演,表面上热热闹闹令人眼花缭乱,但却弱化了语文本身的学习。这样的课往往缺乏深刻的情感,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人格铺上底色,而这种人格底色的铺设应该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否则只能是一种口号。《语文课程标准》中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因此,教者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者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如字词教学、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活用平时学过的成语,适时的向学生推荐成语、教学生仿作等。在扎实语言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的情感与文字一起跳动,如:感悟“星星”“鲜花”“花儿睡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这样让学生从文字中见情感、见思想,而充满情感的阅读感悟,又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文字。 教学实录 师板书:鲜花 生齐读。 师:看到鲜花这个词你能想到哪些优美的词语呢? 生:五颜六色 生:色彩斑斓 生:美不胜收 生:五彩缤纷 生:赏心悦目 生:芳香扑鼻 生:生机盎然 …… …… 师:由“鲜花”一词,小朋友们想到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真不简单! 再读这个词语,要能让人听出小朋友对鲜花充满着赞美。 指名读 齐读(此时,小朋友们的声音中充满了赞美,目光中充满了向往) 师:同学们,鲜花是美丽的、星星是神奇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鲜花和星星》这首诗,共同感受一下鲜花的美丽,星星的可爱。 师边说边板书“和星星” 齐读课题:鲜花和星星(www.ywkt.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师: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读一遍,你们就是小评委,认真听,看老师读得怎么样? 师范读 生听得很认真,刚读完,小朋友们便鼓起掌来。然后评价老师,都说老师读的很好听。 师:这么美的小诗,你们也可以读得跟老师一样美的。但首先要把诗歌里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还要注意文中轻声字的朗读。现在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出示生字词: 最喜欢、满地、一朵、真、一颗 这里 那里、星星、花儿、睡了、数着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练习:填合适的词:一( )小草 一( )珍珠 (区分“棵”与“颗”的用法) 师:老师现在请两个小朋友们读课文,一人读描写鲜花的部分,一人读描写星星的部分。 指名学生朗读 师出示鲜花挂图 师:看看这些花儿颜色这么多,这么美,你会说些什么呢? 刚刚上课时,你们说了许多优美的词语,老师已经把它们写在小黑板上了,你能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语,并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出示词语: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赏心悦目 美丽 芳香扑鼻…… 出示句式:这里的鲜花,————————! 生:这里的鲜花,五颜六色,真是美丽极了! 生:这里的鲜花,各种各样,令人赏心悦目! 生:这里的鲜花,芳香扑鼻,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呢! 生:这里的鲜花,五彩缤纷,像一件美丽的衣服! 生:这里的鲜花。真是美不胜收,像————像我们班小朋友的笑脸! (其他孩子都快乐的笑起来) …… …… 师:鲜花美,小朋友们说的更美!文中的小姑娘也被这美丽的花儿陶醉了。 看,她说了什么? 现在老师要请个小朋友把第一部分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他哪儿读得好? 指名读 师:你们觉得她哪儿读得好? 生:“最喜欢”读得好。 师:她读到这个词的时候,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小姑娘非常喜欢鲜花。鲜花太好看了! 生:还有“满地”读的好 ,让我感觉到鲜花很多很多,地上到处都是! 师:刚才这个小朋友对“最喜欢”“满地”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了鲜花的美丽和数量之多。老师把下面两句读一读,听老师的朗读,你能体会到什么? 师朗读后两句,有意突出“这里”,“那里”“真比……还多”。 生:老师你读到“这里”,“那里”时,也让我感觉到鲜花特别多,特别漂亮! 生:“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也让我觉得地上开满了鲜花!, 师:欣赏了美丽的鲜花图,通过文字也体会到了鲜花的美和多,现在谁能够学着刚才那个小朋友和老师的样子,把鲜花的美丽和数量之多,还有对鲜花的喜欢和赞美之情读出来? 指名读 师:能配上动作美美的读一读吗? 指名读,齐读。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各种各样的花儿都睡了,这时候,天空中最美的就是那闪闪烁烁的星星了。(出示图片) 师:看到这么美这么多的星星,你又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我觉得天上的星星,———————————。 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 师:我们已经积累了两个表示多的成语了,还能记得吗? 生:不计其数 数不胜数 师:看到这么多的星星,能把这两个成语用上去吗? 生:天上的星星真是数不胜数! 生:天上的星星真是不计其数! 师:小朋友们继续说。 生:我觉得天上的星星,像美丽的珍珠! 生: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把它摘下来,你一颗,我一颗! 生: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用个梯子爬上去,跟它们一起玩。 生:我觉得天上的星星,像金黄的小灯笼! 生:我觉得天上的星星,像许多小萤火虫! 生: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摘一颗下来做小灯笼! 生:我觉得天上的星星,真像许多闪亮的小纽扣! …… …… 出示第二节的内容 师:请小朋友们读第二小节。 指名读。 师: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把“花儿睡了”读得很轻柔? 生:声音大了,会把花儿吵醒了的! 师:你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可爱的孩子,花儿睡了我们不能吵醒它,美丽的花儿我们时时都要爱护它,现在你们能试着把这部分读好吗? 生自由练读 然后指名读 再加动作读。 师:鲜花这样美丽,星星如此可爱,我们试着把这首小诗记到脑海里,愿意吗? 大家可以根据下面的提示进行背诵。 出示:我最喜欢—,这里—,那里——,真比——。到了晚上,花儿睡了,我数着——,这里——,那里——,真比——。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 ,集体背诵。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美丽的图片,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出示图画:满池的荷叶 到处是游动的鱼儿 师:老师很喜欢这幅画,所以就仿照着课文写了一段小诗。我只写了一半,你们能帮我写完吗? 出示:我最喜欢———的————,这里————,那里————,真比————还多。我最喜欢——的——,这里————,那里————,真比——————还多。 生:我最喜欢碧绿的荷叶,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真比满池的鱼儿还多。我最喜欢可爱的可爱的鱼儿,这里一条,那里一条,真比满池的荷叶还多! (学生在形容荷叶和小鱼还用到了“郁郁葱葱”“绿油油”“生机勃勃”“自由自在”“调皮可爱”“游来游去”等词语) 师:看小朋友们能不能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再把这几句小诗补充完整呢?试一试,好吗? 出示:A、我最喜欢秋天满地的落叶,这里————,那里————,真比———。 B、我最喜欢———的萤火虫,这里————,那里————,真比———。 生:我最喜欢秋天满地的落叶,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真比美丽的蝴蝶还多! 生:我最喜欢秋天满地的落叶,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真比翩翩起舞的蝴蝶还美! 生:我最喜欢自由自在的萤火虫,这里一只,那里一只,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可爱! 生:我最喜欢打着灯笼的萤火虫,这里一只,那里一只,真比天上的星星还亮!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会做诗了,将来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诗人。 :师: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小诗,再找一些你喜欢的小诗读一读,以后我们举行赛诗会。 (学生热烈鼓掌) 说课与点评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教者采用的教学思路是:初读,扫清生字障碍,正确流利的读好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每一句话、每一个片段,感悟全文,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如:由“星星”你想到什么?你为什么不愿把花儿吵醒?为什么读“花儿睡了”声音很轻柔?以此体会诗的优美意境,感受自然的美好神奇,感受人与自然的亲近;因为这个班学生整体素质好,所以在赏析课文后安排仿作,这样培养了学生运用与创造的能力。 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教者认为有这样几点特色: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词语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这一节课基础知识教学很实在,词语教学是朴实自然中显魅力。例如“星星”一词的教学片断就很精彩。一年级孩子正是善于幻想的时候,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由星星想到许多美妙的情景。这不仅是一个词语的理解朗读教学,也不仅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它还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热爱、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词都是有色彩,有活力,有生命的。教者感到欣慰的是:在给学生一个词的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美妙的世界。 2、学生美丽的情感在朗读中飞扬。教者非常注意朗读教学的实际效果,而第二小节朗读教学的引导很成功,教者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学生真的是用心灵来朗读来体会了。学生眼前出现的不再是一段话,而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了,这幅画面中的鲜花和人一样有思想、有情感。教者清楚地感觉到,学生读的是文字,而想到的是对鲜花的喜欢、对自然的热爱,学生至真至纯至美的情感在朗读中彰显。 3、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张扬。一年级学生充满了强烈的模仿与创造的欲望,用上以前积累的词形容鲜花;在学了例文以后,教者给学生设置情景,学生就能吟出一首首动人的小诗。老师的夸奖更加激发他们读诗的热情与写诗的愿望。六、七岁的年龄是极富幻想与童真的年龄,因此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小诗人,这不仅是在教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自信的种子。 容量大,教学节奏快是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