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试卷共8页,包括7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其中前3道大题(10个小题)为选择题。fFFd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粗糙(cāo) 拂晓(fó) 祛除(qū) 有恃无恐(shì)
B. 窗棂(1íng) 奇葩(pà) 两靥(yè) 茕(qióng)茕孑立
C. 丛冢(zhǒng) 一爿(pán) 迤逦(1ǐ) 更(gēng)相为命
D. 掎(jī)角 垓(gāi)心 肴馔(zhuàn) 亵(xiè)渎神灵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级既然下达了这项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 为之。
②司法机关在界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时,对是否要有国家工作人员参与犯罪活动或为犯罪活动提供非法 ,一直以来都有不同认识。
③有的企业领导变着法儿要职工下岗待业,而去 低廉的外地民工。
④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敢大胆创作,只会 地按旧框框写作。
A. 勉力 庇护 雇用 循规蹈矩
B. 勉励 庇护 雇佣 安分守已
C. 勉力 庇佑 雇用 循规蹈矩
D. 勉励 庇佑 雇佣 安分守已
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俗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鲁讯的作品在艺术创造上实现了一种突破,而《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则使这种创造达到了登峰造极。
B. 王伟左右坐的都是学习尖子,什么疑难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答,真是左右逢源。
C. 当一种美丽,美得让我们感同身受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D. 西部的发展,将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商机。但是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对我们来说任重道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年左右前濮水边上发生的一幕。
B.青少年中,对于这种盲目追星、虚掷时间、浪费生命的行为,至今仍未受到批评,得到纠正。
C. 大众文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通俗文化,它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D. 非农产业的加速发展,会推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加速向一元化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城乡结构的变化。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庄学精神,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得开”的精神。“开”字,从门,人生中有许多人为的门,人为的壁障,封闭了我们的自由心灵,遮蔽了人类的生命真谛。在庄子看来,人生的真实意义,必须打破这些壁障才能获得。机巧、智识、功名、利禄等,都是将心灵闭死的门。《庄子》一书,无处不是讲勘破富贵功名、声色犬马,以及人们的一切自以为聪明的享受,去抵达自由人生的境界。所以《庄子》一书,充满各种“小”与“大”的对比,引领人们由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灵空间,进入无限自由的精神境界。 有名的《秋水》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四海之大,可在天地中间,就像蚁穴在大泽里一样;而中国在四海之内,就像小米在大仓里一样。宇宙空间如此开阔广大,有什么理由值得把心灵封闭起来呢? 这里,庄子所谓“中国 → 四海→天地”跟孔子所谓“鲁→东山→泰山”一样,精神的视界是开放的,空间的体验是伸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种精神并存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儒道互证的一个实例。但是,这两种精神又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儒家思想传统以“刚健”为中心,借空间的张势提升人的精神的向上性;道家思想传统则以“自由”为中心,借空间的拓阔,以抒发人的个体的自由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种共生又是一种深刻的儒道互补。 由于以“自由”为中心,道家尤其庄子的心理空间体验,充满着否定性力量,充满着挣脱的意欲,充满着开合、翕辟、张弛、动静的对立统一因素。 《逍遥游》中,鲲鹏的空间就比斥鷃、学鸠的世界,广大得多,自由得多;列子御风而行的空间,又比鲲鹏更自由自在;然而至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游于无穷”,又比鲲鹏、列子更自由、更无限。尧拥有天下之广大与美,但尧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以天下为不足道。清人宣颖《南华经〈逍遥游〉》说:“譬如九层之台,身止到得这一层,便不知上层是何气象。”便拈出了《逍遥游》主旨与结构。 十分有趣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何要在“桃花源”的入口处,虚构一个非常逼仄的山口?这正是诗人从道家庄子那儿化来的形式。他要使进桃源的人首先感受到某种挤压感、某种逼仄与紧张,象征着现实人生的种种拘束,然后挣扎而出,伸张到一个开阔自由的“豁然开朗”的空间。此种心理空间体验为后代许多诗人所接受,遂形成中国山水诗中一个不易被觉察却深深联通着庄学精神的思想传统。
5.根据文意下列对“空间的拓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精神空间由低而高地伸展。
B. 精神空间由逼仄向开阔地拓展。
C. 以“刚健”为中心,努力进取。
D.以“自由”为中心,开放恬淡。
6.下列对“庄学精神”内涵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庄学精神,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得开”的精神。B.庄学精神,能引领人们由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灵空间,进入无限自由的精神空间。C.庄学精神,是一种视界开放、空间体验伸展的自由精神。D.庄学精神,是一种以“自由”为中心,主张借空间的拓阔,来抒发人的个体的自由感的哲学精神。
7.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庄学精神中充满了“对立统一因素”的一项是 A.中国在四海之内,就像小米在大仓里一样;四海在天地之间,就像蚁穴在大泽里一样。B.列子御风而行的空间比鲲鹏更自由自在,但至人的空间,比鲲鹏、列子更自由、更无限。C.尧拥有天下之广大,然而尧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以为天下为不足道。D.借空间张势提升人的精神的向上性,与借空间拓阔以抒发人的个体的自由感间的微妙差异。
三、(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果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引师趣霍邑 趣:开往
B.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 仗:兵器
C.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 发:拿出
D.及将旋,谓左右曰 旋:凯旋
9.下列各项都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①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 ②折节下士,推财养客
③关中豪杰争走赴义 ④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⑤冲断其军,引兵奋击 ⑥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
⑦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 ⑧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A.①⑤⑦ B.①②④
C.②⑥⑧ D.③⑦⑧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李世民善于收买人心,十八岁时就领导了李氏集团推翻隋朝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卓越的才能。
B.在战争中,李世民善于分析敌情,恰当部署,抓住了敌人的要害,速战速决,出奇制胜,凭借突出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钦佩。
C.选文赞美了李世民青年时期的英雄事迹;曾巩的评论强调了唐太宗是唐朝所有的皇帝中最突出的,其治国状况也是最隆盛清明的。
D.曾巩在评论对李世民推崇备至,认为古代的帝王是圣明的,而唐太宗的功绩与他们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2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4分)
译文:
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4分)
译文:
(3)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2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中的三四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4分)
答:
结合全诗,简析作者用什么手法写“溪居(农村)”景象的?所写景象有什么特点? (4分)
答:
13.(任选两小题)( 4 分)
(1)文学常识填空(每空0.5分)
苏轼(1037-1101)北宋 ① 、书画家。字子瞻,号 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③ 变法而求外职,后因④“ ”罪贬黄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⑤“ ”之一。其诗词⑥ ,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 ⑦ 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文⑧《 》传诵甚广。
(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①云销雨霁,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②A. 不废江河万古流。B.星垂平野阔,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父亲的新年
傅东华
①中学生杂志社邀我谈话的那天晚上,母亲从故乡到上海。女儿娟,儿子浩,都特地向学校告了假,和我一起到车站迎接。
②母亲接到了,在别后的琐屑家庭谈话中,提到明年是父亲的七十阴寿。那时我心里正被《中学生》编辑出给我的题目“新年”占据着,及至提到父亲,这才像通了电似的突然把新年的观念的和父亲的影像融合了起来。
③是的,自从我能记忆的时候起直到我童年的终了,每个新年的回忆里总是父亲的影像居于最前列。一到腊月初头,父亲的面容就变严肃了,账目要清理,年事要备办,一切都得父亲独个人担当。有时候,父亲紧皱着眉头,双手互相笼在袖筒里,默不作声地在房里整日地往来踱着,我们都知道他正过着难 关,于是新年将到的喜望就不觉被给父亲的同情所销克。
④但是到了新年的晚上,年夜饭照例是十大碗,照例一到上灯就开始。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我们却已安然团坐吃喝了。因为这,父亲总是很郑重的对我们说:“我们能够这样也就不容易啦。”
⑤元日早起,父亲就穿着廪生的衣冠开始请神供祖。正厅中心的方桌上这时挂上红桌帏,朝南一张椅子上披上红椅罩,上面竖着一个纸神马,桌上供着神果盒:这就是过新年的主要背景了。在这背景上演着过新年的节目的就只父亲一个人。我们都是看客。我们看过他毕恭毕敬的跪拜祖先,看着他送往迎来地招待贺年客。这些,在我们都是过新年的有趣的节目,在父亲却是严肃的义务。啊,我是直到现在才了解这种义务的意义的。
⑥到了灯节,每夜,父亲总先领我们到别处看过一遍,这才回家等着,等到灯行过我家门口,我们全家人就都站在门口看。行列的末节是关圣帝君的香亭,前面有个灯伞仪仗,伴有细乐,后面四面尖角旗,一面大帅旗,都挂着灯笼,也有一副锣鼓伴着,总是冬仓冬仓地敲得那么单调。我们听见这声音,总感着一种兴会完尽的不快,而父亲每夜又必加一上句结束词:“好啦好啦,明天再看啦!”这使我们愈加觉得难过。最后一夜他只换了一个字,音调却悲怆得多:“好啦好啦,明年再看啦!”我们听见这话时的感触是难以形容的,但也直到现在,我才十分了解这话的意义。
⑦父亲去世已经27年了,故乡废止行灯也已有了好几年,即使他活到现在,也已不复得“明年再看啦”。
⑧娟和浩都不曾见过祖父,不知祖父怎么个样子。他们自己的父亲不会像祖父那样过新年给他们看,这是他们的不幸。但是每年新年终了时的那种悲怆情调他们却也尝不着,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幸福?而且当他们的父亲过着这样的新年的时候,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
14.文中先后出现“明年再看啦”这句话。(6分)
(1)在第⑥段中,“我们”和“父亲”对这句话的感触是什么?(4分)
答:“我们”:
“父亲”:
(2)联系全文,第⑦段中的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2分)
答:
15.请分条归纳出“父亲”这形象的特点。(8分)
答:
16.作品将“父亲”放在“新年”中描写,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7.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篇首《中学生》约稿的叙述并非闲笔,它与篇末“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等文字遥相呼应,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B.第③段“是的,自从我能记忆起……居于最前列”一句,有承接过渡的作用,从而使文章的时空转换严谨自然。
C.第④段“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在往来如鲫”的描写,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突出“我家”怡然自乐的生活景况。
D.父亲紧皱眉头踱步与必恭必敬跪拜祖先容,灯节的热闹气氛与父亲的悲怆音调等对比描写,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
E.作者的文笔十分朴实,而“父亲”的形象极其鲜明,作品的思想感情与非常深沉真挚,足见作者文字功底十分深厚。
六、(16分)
18.下面一段文字,有的地方表意不够准确,请指出并加以改正。(6分)
在生活中,懊悔不仅能消耗我们的精神,磨灭我们的意志,而且能促使我们反思,帮助我们总结。沉湎于“下次”的懊悔是必要的懊悔,着眼于既往的懊悔是无谓的浪费。
改正:
(1)
(2)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先在(1)处为上文补写一个结论,然后在(2)、(3)两处填入恰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6分)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挡住了他们的视线。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因此,(1),(2);这将使我们思想开放,视野宽广,从而发展我们的事业;(3)。
20、读下面的材料,就所给的选项排序,使与所填处前后文连贯,衔接合理,符合人物心理与性格。(4分)
清代某私塾先生有四个学生。一天,当地来了戏班,四个学生都想去看戏。先生见此情景便说:“我提一个问题,如果谁答得妙,我就允许谁去看戏。”我的问题是:“读书好还是看戏好?”
学生甲不多想便说:“ ”。
先生生气的说:“你就知道玩!”
学生乙回答:“ 。”
先生笑着说:“此老生常谈也,谁都会说。”
学生丙采用了圆滑的说法:“ 。”
先生不以为然的说:“此调停两可之说,恰似汝之为人。”
学生丁灵机一动答道:“ 。”
先生十分满意:“好,好,此言得之矣。”
①自然是读书好 !②读书即是看戏,看戏即是读书。③看戏好!④书也须读,戏也须看
答: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残疾人舞蹈家邰丽华因领舞“千手观音”而家喻户晓。当有人问她:“你会不会觉得老天不公平,没有给你一个健全的身体,让你听不到这个世界?”邰丽华回答说:“没有,我感觉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一个点,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你可以去选择看人的角度,然后带着一颗快乐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就是我对生活的感悟。”
请以“缺陷与圆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齐市一中期中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006.5.3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C B D D C B D
8.(应为“放下”。悬门是城门外层的闸门,平时悬起,敌人攻城时放下,以加强防御)
9.下列各项都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③从侧面表现李世民善于收买人心;其他都是表现其军事才能)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不合原意,应为“唐太宗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译文】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名讳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她的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高祖守太原时,太宗十八岁。当时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起义。经常屈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等到起义时,太宗就率领军队攻占了西河,攻克城池。大军又向西进发到贾胡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来抵抗起义的军队。恰逢雨下了很久,起义军的粮食已经用尽,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军回太原,再来谋划以后的起义。太宗说:“本来我们举兵起义,是要来拯救苍生的,应当先进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到小小的敌人就要撤退,恐怕跟从我们起义的人很快将解体。回去守住太原区区一个城,这也只是当强盗而已,又凭什么能自我保全?” 高祖不采纳他的意见,急忙命令军队撤退。太宗于是在帐外哭泣,哭泣的声音在帐内也能听到。太祖召见他,问他原因,太宗回答说:“现在我们凭正义的名义起兵,前进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后退回去就一定解体。我们的军队解体了,又有敌人在后追击,死亡很快就到了,因此悲伤。”太祖这才领悟,不再要求退兵。、八月已卯,雨停了,高祖率领军队向霍邑进发。太宗从南园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军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随军放下悬门,老生拉着绳子想把悬门拉上去,被太宗军队斩死,于是平定了霍邑。
义军到了河东,关中的豪杰争相奔来归顺义军。太宗请求让起义军入关,攻下永丰仓,发粮食来赈济穷困贫乏的人,收服关内各路盗贼来谋求进军京师。高祖认为他的计策很好。不就平定了京城,高祖辅佐政务,被授予唐国内史的官职,改封为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又被封为右元帅,统领十万军队,占领了东都。等到要凯旋的时候,太宗对手下的人说:“贼军见我们回去,一定会追赶我们,我们要多处伏击来等待他们。”不久隋朝将领段达率领一万多人从后面赶来,经过三王陵的时候,伏击着的唐军出来攻打他们,段达大败。高祖称帝,任命太宗为尚书令,进而封他为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开始他在唐朝建立以来的第一战攻打仁杲……仁杲请求投降。不久各将领来贺喜太宗,趁机问他:“当初大王在郊野大战打败了敌军,可是敌军的主帅还占据着城池,大王您没有攻下城池的战具,只是带领骑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就一直迫近城下,大家都怀疑您不能攻破,可是竟然攻下了那城池,是为什么呢?”太宗说:“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如果不赶快追赶敌军继续攻打,那么城池就不能攻占了。这可以说是取得成功的谋划,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各大将说:“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取代隋朝的是唐,唐朝更换了十八位君主,统治将近三百年,治理最清明的没有比得上太宗做皇帝那个时候。(他)屈折自己,听从劝谏,心地仁厚,爱惜百姓。有统治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又有将天下治理得清明的效果,但是又因为他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所以还不能和古代贤能的帝王并称,不能称为统治最好的时候。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2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译文:经常屈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谁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2分,推,散发;莫,没有谁)
(2) 译文:不依靠步兵,就一直迫近城下,大家都怀疑您不能攻破,可是您竟然攻下了那城池,是为什么呢?(3分,待,依靠;薄,逼近,靠近;下,攻下,占领)
(3) 译文:统治将近三百年,治理清明的没有比得上太宗做君主的时候。(3分,垂,将近;治,治理得好,政治清明;局势“盛于太宗之为君也”)
12. (8分)
(1) 诗中的三四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4分)
①“疑”、“急”二字用得最好。把一个正在村边玩耍的儿童看到船儿进入水湾,“疑”是有客人来了,就“急”忙跑回去打开柴门迎客的行动写活了。②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出来了。(每处2分)
(2) 简析作者用什么手法写“溪居(农村)”景象的?所写景象有什么特点? ( 4分)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绘出一幅素淡清新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春日无闲人,大人都干活去了,只剩掩着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汩汩的溪水,飘荡的小船,玩得痛快的村童……
②村落宁静,静中有动,一切都和谐而富诗意,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每处2分)
13.(4分)(任选两小题)
(1)文学常识填空
文学家, 号东坡居士,王安石,“乌台诗案” “唐宋八大家”, 清新豪健,豪放,《赤壁赋》
(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②A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五、(22分)
14.(1)“我们” 难过(或:不快;或:兴会完尽的不快) “父亲” 悲怆(或:艰难度日悲怆)
(2)(庆幸)不再如父亲般艰难度日。(这道题只要细读上下文就能回答)
15.答案要点:①很有责任心;②很有能力;③能独立承担家庭责任;④安分守己,安于现状;⑤艰难地独立维持生计。(请注意,本题只要求归纳“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没有要求简要分析)
16.①文中的“新年”犹如一道难关,将父亲置于“新年”这一环境中,更能表现人物人性格特点;②通过父亲如何艰难地度过年关的描写,更真切形象地表达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主题。(请特别留心第③⑧两段)
17.C、D(C项突出父亲的能干;D项“踱步”与“跪拜”不构成对比)
六、(16分)
18.下面一段文字,有的地方表意不够准确,请指出并加以改正。(4分)
改正:(1)将“不仅……而且……”改为“虽然……但是……”
(2)将“沉湎”与“着眼”对调。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先在(1)处为上文补写一个结论,然后在(2)、(3)两处填入恰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6分)
(1)我们的民族要学会聆听。(2)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从而成就我们的伟大 ;这将使我们思想开放,视野宽广,从而发展我们的事业;(3)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从而完善我们的精神。
20.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语,使前后文连贯,衔接合理,符合人物心理与性格。(6分)
答:③①④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