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学年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市、区)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模拟卷
拟题:杭州市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 曾良策
命题说明:据悉,“杭州高一期末考试命题倾向”如下: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难度系数:0.75
取消1~6的基础选择题
整张试卷分为6个版块:
1、2个现代文阅读,15分一大题。共30分。
2、2个文言文阅读,13分一大题。共26分。
3、1首诗歌鉴赏,6分。
4、名句默写(以诗词为主)6选4,共4分。
5、文学常识填空,4分。
6、作文,共30分。
补充:
1、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都是出自必修一、二和读本一、二。但以必修二和读本二为主。
2、现代文阅读,尤其要注意批注评点式。有2分开放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第1--4题。(13分)
(A)现在,我听见外面重炮在轰鸣。要没有炮声,周围几乎一片沉寂;只听见偶尔传来大火的吞shì( )声,以及黑暗中什么地方山墙倒坍( )的巨响。炮声均匀而有节奏。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队啊!我知道,炮声通常是这样的,但我还是这么想。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qiè( )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 ),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它无论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觉得大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高雅的。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接着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碑顶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那么又该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节选自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B)你一定可以想像,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
会问这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为止没有人拿得出完满的答案。为什么英国人的飞机愈造愈大,愈造愈精,同时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为什么每天花几百万打仗,却拿不出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艺术家或穷人?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哦,人为什么这么疯?
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来反叛了!人心里有一股毁灭的冲动,发怒、杀人的冲动。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苦心建设、培养和种植起来的一切都会被砍倒、摧毁,然后又从头来过! (节选自苏教版必修二《安妮日记》)
1.根据第(A)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吞shì( ) qiè( )意 倒坍( ) 粗犷( )
2.选段(A)中,为什么反复写“炮声”,“我”觉得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相似呢?(2分)
3.选文(B)中加点的三个“为什么”分别问到了与战争有关的哪三个方面?(3分)
4.从选段(A)(B)中,你认同安妮“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的说法吗?为什么?你认为人类制止战争的途径是什么?(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17分)
故乡的榕树(黄河浪)
⑴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荫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不知什么时侯,榕树底下辟出一块小平地,建了儿童玩的滑梯和亭子,周围又种了蒲葵和许多花朵,居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一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⑵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嘴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狗循声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他再吹响,小狗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⑶而我的心却象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_____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_____碧玉,在____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_______晶莹的露珠。
⑷ 我怀念 A ,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 B 。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⑸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秋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
⑹有时我们会问:这棵驼背的老榕树为什么会被烧成这样呢?听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大蛇藏在这树洞中,日久成精,想要升天;却因伤害人畜,犯了天条,触怒了玉皇大帝。于是有天夜里,乌云紧压着树梢,狂风摇撼着树枝,一个强烈的闪电象利剑般劈开树干,头上响起惊天动地的炸雷!榕树着火烧起来了,烧空了一段树干,烧死了那头蛇精,接着,一阵飘泼大雨把火浇熄了……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象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我们相信他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也相信他说的话。
⑺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头虔诚地烧一叠纸钱,点几柱香,她们怀着怎样的心愿来祈求这榕树之神呢?我只记得有的小孩面上长了皮癣,母亲就会把他带到这里,在榕树干上砍几刀,用渗流出来的液汁涂在患处,过些日子,那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而我最难忘的是,每当过年的时侯,老祖母都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长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侯,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她挥舞。
⑻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头四周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每当中午,亚热带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土地冒烟,惟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的荫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⑼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荫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纯朴的人们。
⑽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有时早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⑾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着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故乡桥头苍老的榕树啊,也经历了多少风霜?听说那棵“驼背”,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蔚的绿叶荫庇着乡人。而当年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们,都已长成。有的象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却仍然怀念着故乡的榕树么?有的还坐在树头的石板上,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么?但那象榕树一样垂着长长胡子的讲故事的老人已经去世了;过年时常叫我攀折榕树枝叶的老祖母也已离开人间许久了;只有桥栏杆上的小石狮子,还在听桥下的溪水滔滔流淌罢?
⑿“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不知什么时侯,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⒀故乡的榕树啊…… (选自苏教版读本一《故乡的榕树》)
5、将下列叠词分别填入第2段中的画线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2分) A、串串 B、团团 C、片片 D、袅袅
6、按照下面的提示,将从句中提出的短语归位。(2分)
我怀念 A ,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 B 。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①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
②榕树下洁白的石桥
③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
④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
⑤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
⑥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
A. B.
7、根据文章第5-10段内容回答作者由故乡的榕树想到了些什么?(4分)
8、同样是卷着用榕树叶卷起的哨笛,我与儿子却有怎样不同的心理表现?(2分)
9、《故乡的榕树》的作者运用了高超的抒情技巧,笔酣墨饱地抒写了思乡的满腔真情。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抒情?试作简要分析。(5分)
10、本文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很有特色,请举例进行评点。(2分)
二、 文言文阅读 (26分)
(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回答文后的第11--14题(12分)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节选自苏教必修一《劝学》和《荀子.劝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
B.其渐之滫 渐,逐渐
C.其质非不美也 质,质地,本身
D.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曷,怎么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④端而言,蠕而动
A.①②相同 B. ①④相同 C. ②③相同 D. ③④相同
13、下列各句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 兰槐之根是为芷
C.古之学者为己 D. 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4、下列对这三节文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进行论证,依次采用了比喻、类比、对比等论证方法。
B.第(A)段文字侧重阐述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C.第(B)段文字侧重阐述学习的环境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有所选择,才能防微杜渐,保持中庸正直。
D.第(C)段文字侧重阐述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君子学习倾注全部心血,小人却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君子也不像小人那样用学习来哗众取宠。(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18题(14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选自苏教版读本二《过秦论》)
15、把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16、第一段文字写出了陈涉起义有哪些不利因素?(四点即可,每点字数不超过5个)(4分)
17、第二段中的“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跟第一段中的哪句话相照应?(摘录原文句子即可)(1分)
18、作者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论证这个观点的?(4分)
三、诗歌鉴赏(6分)
1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不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①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四、(4分)
20、文学常识填空
(1)韩愈,字 ,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并与 等人一起倡导“ ”运动。
(2)“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这首诗中说的是三位文学家分别是 、 、 。
(3)欧.亨利是 国作家,以“欧.亨利”笔法著称于世,他的代表作有《 》等。
五、(4分)
21、默写填空(任选4题)
(1)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2)孔子曰:“ , 。”(《师说》)
(3) ,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
(5)凭谁问: ,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 ,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六、作文(30分)
苏洵:“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海伦.凯勒:“黑暗会使他更珍惜光明,哑默会教导他更喜慕声音。”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拥有时不珍惜,失去了又渴望得到。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请以“珍惜和舍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