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段阅读练习
(一)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下列词语分别指代哪类人?
①玩物 ②活得有趣的人
③无聊生者 ④厌见者
答:①③代指祥林嫂这类人;②④代指鲁四老*这类人
2、开头和结尾都提到“萧瑟的雪花”,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为了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B、表现屋内的静,衬托“我”的无聊,引出联想
C、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D、突出雪下得很大
3、对文中画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D )
A、祥林嫂活着无依无靠,受穷受苦,死了倒是一种解脱,表现了“我”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无可奈何的内疚之情。
B、这是反语,表达了“我”对鲁镇阔人、麻木的人们的愤恨和对祥林嫂的同情。
C、这是“我”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句中的“无聊”一词与“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中的“无聊”的意思完全相同。
4、本节文字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议论。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①百无聊赖( )②尘芥堆( )③形骸( )④即使( ) 答:①思想感情没有依托;②垃圾堆;③人的形体;④就使得,就让6、在文中划线句子中,①“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如何停顿?②“无聊生者”是什么意思?文中具体指谁?“厌见者”是什么意思?文中具体指哪些人?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④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②无依无靠活不下去的人。祥林嫂。见到祥林嫂就讨厌的人。鲁四老*之流。
③反语。
④“我”对祥林嫂之类的穷人的无限同情,对吃人的旧社会的强烈憎恨) 7、雪花本无声,作者却说它“似乎瑟瑟有声”,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反衬周围环境的沉寂,烘托“我”的内心活动 8、作者开头说感得沉寂,结尾却说“渐渐的舒畅起来”,这应当怎么理解? 答:①为祥林嫂终于解脱人世的苦难而庆幸②是反语,体现“我”内心的沉痛和愤激
(二)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1、细读下面一段文字,选出对文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B )
A、嘲弄鲁镇的人们沉浸在迷信的、落后的、麻木的生活状态中。
B、揭示出沉重的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氛围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 C、暗示这种虚伪和残酷的社会现实不会维持多久的时间。 D、悲愤地控诉祥林嫂的死在鲁镇活着的人们中没有引起一点反响。2、简要概括本段文字的大意。
答:写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3、本段文字如何写祝福景象?
答:着眼于听觉,辅之以幻觉,由近而远,由实而虚。4、“我”的“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指什么?
答:怀疑祥林嫂的死与自己的回答有关。5、作者极力渲染祝福景象有何用意?
答:首尾呼应,将祥林嫂的寂然惨死与富人们的欢乐祝福形成鲜明对比,加深悲剧气氛,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6、最后划线句有何深刻含义? 答:封建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