埭头中学苏教版语文高二期中考试模拟(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埭头中学苏教版语文高二期中考试模拟(一)

ID:295159

大小:150.9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埭头中学苏教版高二期中考试模拟(一)          语 文 试 题      2007/4/9 埭头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狄宇俊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看顾/看涨         笼络/烟笼雾锁        泥沙俱下/泥古不化        B.挣扎/挣钱          未遂/称心遂愿        应对如流/应运而生        C.阑珊/删改         提挈/锲而不舍        字斟句酌/真知灼见        D.堤岸/提防         妃嫔/落英缤纷        故态复萌/海誓山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口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宇        轩昂的状元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B.第79届奥斯卡颁奖日前揭晓,《满城尽带黄金甲》无功而返,《颍州的孩子》则拿下        最佳纪录短片奖,铩羽而归。        C.在记者招待会上,看到英国首相布莱尔故作幽默的滑稽样子,一位女记者忍俊不禁        地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D.美国近日决定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同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理由,        即防范伊朗的威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台湾检方在以贪污罪起诉马英九之后,马英九13日18时举行记者会,宣布辞去国        民党主席一职,并决定参选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        B.持续了将近四年的中国KTV版权纠纷终于有了一个实质性的结果,云南昆明于年前。        签下卡拉OK版权费“中国第一单”。        C.中国建设部官员指出,房地产领域的官商勾结、权线交易问题相当严重,已成为腐         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D.除能够发出海啸预警外,这套新研制的天灾预警系统还可以对火山爆发和地震等极        端天气状况发现警报,通知民众迅速撤离。 二、(12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中日古代的“书籍之路” 20070329 何谓“书籍之路”?这要从“丝绸之路”谈起。“丝绸之路”的说法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用以指称两汉之际中国与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之间的贸易通道。进入20世纪中期,好事者不断为之添枝加叶,遂使“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所不至。而东亚文化交流的模式,我曾提出当是海上的“书籍之路”。当西方人坚信丝绸是以“羊毛树”上采集而来时,日本列岛的先民已经开始养蚕植桑,生产丝绸了。追溯中日古代历史,持续性、大批量的丝绸交易未曾出现,其影响甚至不及陶瓷。 日本从630年开始派出唐使。贞观五年(631),第一批遣唐使到达长安时,唐太宗因他们远道而来,“敕所司无令岁贡”,并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往抚。日本人甘冒鲸波之险,意欲得到什么呢?《旧唐书》已经给了答案:“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赐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遣唐使源于遣隋使,据《经籍后传记》记载,第一批遣隋使便为求书而来:“是时国家书籍未多,爰遣使臣于隋国,买求书籍。”第二批遣唐使回国(654)后,大使吉士长丹因“多得文书宝物”而获封户、晋位、赐姓,可见求书多寡还会影响仕途。有唐一代,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日本的典籍究竟有多少?9世纪后期骗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辑入汉文书籍1579部17345卷,其数量应该说是非常惊人的。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缘,日本公私珍藏唐代典籍颇富。据大市阪市美术馆编撰的《唐钞本》,仅日藏唐代写本就有《唐诗卷》等43种,其中不乏中国散佚、日本仅存的“佚存书”。唐未至五代,中原动乱,典籍散毁严重,吴越国王遣使日本,赍重金请抄天台遗书。日本遣日延为“缮写法门度送门使”,以至“一宗教文,复还中国”。由此可知,“书籍之路”并非自西往东的单通道,而呈往返环流之状。尤其是清代黎庶昌、杨守敬等掀起的东瀛访书热,使大量域内失传已久的珍籍完璧西归。“书籍之路”以“佚书回归”的形式,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了汉文书籍的生存时空。 沙漠,驼队,西方,夕阳西下,背负的是鲜艳的丝绸,这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大海,船队,东方,旭日东升,运载的是飘香的书籍,这是古代的书籍之路。但是,古代输往西域的丝绸,现在即便从深埋沙漠的遗存中出土,也已经腐朽而不堪穿用;而当年遣隋唐携归的书籍,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智慧的源泉。这些书籍是文明的种子。如果说丝绸是中华文明的名胜征,那么书籍是文明的种子。如果说丝绸是中华物质文明的象征,那么书籍则凝聚着更多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创意,因而具有强大的再生机能,可以超越时空惠及后代。遣隋唐使携归的书籍,经过传抄、翻刻而流布世间,再经阐释、翻译而深入人心,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4.下列对“书籍之路”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书籍之路”是日本为加速文明进程,派遣隋唐使买求“文书宝物”泛海而还之路 B.“书籍之路”是始于隋延至清,惠及日中双方文明发展的汉文书籍海上往返之路。        C.“书籍之路”是有效地拓展和延伸汉文书籍生存时空的“佚书回归”之路。        D.“书籍之路”是隋唐时期往反于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海上运载书籍之路 5.对于“书籍之路”与“丝绸之路”的区别,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丝绸之路”由中国通往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书籍之路”仅限于中国与日本之间的        交流。                      B.“丝绸之路”输送的丝绸早已失去使用价值,“书籍之路”输送的书籍却可以惠及后        代。        C.“丝绸之路”使中西方在贸易交往中互惠互利,“书籍之路”则从根本上影响中日文        明进程。        D.“丝绸之路”已成定论,被国际上广泛接受;“书籍之路”则是作者提出的新见解。 6.下列不属于“日本公私珍藏唐代典籍颇富”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日本官方重视从中国求书,遣唐使求书多寡甚至影响到仕途升降。        B.唐代统治者对遣唐使持欢迎和鼓励态度,为其多得文书宝物提供了方便。        C.日本与中国隔海相邻,这有利于日本使者通过各种途径泛海求书。        D.遣唐使携归书籍具有强大的再生机能,经过阐释、翻译而深入人心。 7.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日本列岛的先民早就开始养蚕植桑,生产丝绸,可见“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处        不至。        B.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既不是丝绸也不是陶瓷,而是当时传到日本的书        籍。        C.“丝绸之路”和“书籍之路”的区别不限于地理特征,而应该是根植于更深的文明内         核。        D.“书籍之路”在中日两国之间呈往返环流之状,从而使大量汉文典籍得以保全和延续。 三、(9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咐。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    )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⑥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辞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第Ⅱ卷(共130分) 四、(23分)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译文:                                                                                      (2)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译文:                                                                                       (3)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译文: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生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弹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此情可待情追忆,                         。(李商隐《锦瑟》)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5)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6)                       ,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五、(22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惜别樱桃园 童道明 为了挽救一座即将拍卖的樱桃园,女主人从巴黎回到俄罗斯故乡,一个商人建议她把樱桃园改造成别墅出租。女主认不听,樱桃园易主。新的主人正是那个提建议的商人。樱桃园原先的女主人落下了几滴眼泪,走了。落幕前,观众听到“从远入隐隐传来的砍伐树木的斧声”……这就是契诃夫的《樱桃园》。 从《樱桃园》这部戏可以生发出种种不同的题旨来。在贵族阶级行将入木的20世纪初,由此可以反思到“贵族阶级的没落”;在阶级斗争如火如荼的十月革命后,由此可以导引出“阶级斗争的火花”;而在阶级观点逐渐让给人类意识的上世纪中后叶,则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樱桃园的消失”中,发现了“人类的困惑”。 “困惑”在哪?美丽的“樱桃园”终究敌不过实用的“别墅楼”,几幢有物质经济效益的别墅楼的出现,要伴随一座有精神家园意味的樱桃园的毁灭。“困惑”在趋新与怀旧的两难选择,“困惑”在情感与理智的永恒冲突,“困惑”在按历史法则注定要让位给“别墅楼”的“樱桃园”毕竟也值得几分眷恋,“困惑”在让人听了心颤的“砍伐树木的斧声”,同时还可以听作“时代前进的脚步声……” 《樱桃园》里包裹的那颗俄罗斯困惑的灵魂,像是升腾到了天空,它的呼唤在各种肤色的人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黑头发黄皮肤的龙的传人。 五十年代末,旅欧华人作家凌叔华重游日本京都银阁寺,发现“当年池上那树斜卧的粉色山茶不见民。猩红的天竹也不在水边照影了……清脆的鸟声也听不到了。”而在寺庙山门旁边“却多了一个卖票窗口了”。告别已经成为营业性旅游点的银阁寺,凌叔华女士在她的散文《重游日本》里写下了自己的“心灵困惑”:“我惘惘的走出了庙门,大有契诃夫的《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有一天这锦镜池内会不会填上洋灰,作为公共游泳池呢?我不由得一路问自己。” 有《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并不非得是女性,也并不非得熟悉契诃夫的剧本。五十年代中期,当北京的老牌楼、老城墙在新马路不断拓展的同时不断消失与萎缩的时候,最有契诃夫《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北京市民,我想一定是梁思成先生了。 时代在快速地按着历史的法则前进,跟着时代前进的我们,不得不与一些旧的但也美丽的事物告别。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纪之初,我们好像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别墅楼”拔地而起,同时也每天都在目睹“樱桃园”就地消失。我们好像每天都能隐隐听到令我们忧喜参半、令我们心潮澎湃、也令我们心灵怅惘的“砍伐树木的斧声”。我们无法逆“历史潮流”,保留一座座注定要消失的“樱桃园”。但我们可以把消失了的、消失着的、将要消失的“樱桃园”,保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它确确实实值得我们记忆。大到巍峨的北京城墙,小到被曹禺写进《北京人》的发出“孜妞妞、孜妞妞”声响的曾为“北平独有的单轮小水车”。 谢谢契诃夫。他让我们知道,哪怕是朦朦胧胧地知道,为什么跨入新世纪门槛的我们,心中会有这种甜蜜与苦涩同在复杂感受;他启发我们进入21世纪的人,和复杂的、冷冰冰的电脑打交道的现代人,要懂得多情善感,要懂得在复杂的、热乎乎的感情世界上倘佯,要懂得惜别“樱桃园”。 14.(1)本文中“樱桃园”喻指什么? 答:                                                                                                                                                                (2)樱桃园主人的“心境”是怎样的?(4分) 答:                                                                                                                                                                                                                                   15.文中写凌叔华和梁思成,用意是什么?并具体说说写这两个人的手法有什么不同。(4分) 答:                                                                                                                                                                                                                                               16.(1)文中画线句中的“忧喜参半”指的是什么? 答:                                                                                                                                                                                                                                     (2)文章反复提到“砍伐树木的斧声”有什么作用?(8分) 答:                                                                                                                                                                                                                                  17.请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作者是怎样逐层表达文章主旨的。(6分) 答:                                                                                                                                                                                                                                      六、(15分) 18.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5分) 从去年12月开始,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熊猫烧香”病毒,短短两个月内,被该病毒感染的个人用户高达几百万,受害企业用户达上千家,直接和间接损失无法估量。那只卡通“熊猫”在大“烧”了网络一通后,又变种为“金猪报喜”,危害指数再度升级。 在全国各地有关警方的协作下,此案很快告破,六名嫌犯被抓获。主犯李俊归案后后悔不已,在看守所内写出了杀毒程序软件,经试验,该程序能在几分钟内彻底杀灭“熊猫烧香”病毒。公安部门正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鉴定,预计一周内可在互联网上公布,供网民免费下载。 答:                                                                                                                                                                                                                                       19.下面是某家长收到的学校通知,有多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兹定于本周五(24日)下午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请您14:00到学校阶梯教室聆 ①                                     ② 听校长报告,随后分班听取期中考试情况汇报,并与科任老师碰碰头。望您百忙中莅临 ③                         ④                ⑤ 指导。   序号 修改     20.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格式,运用对偶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6分) 列车行至安徽,有这样一段广播稿: 各位旅客:从沃土千里的淮北平原到群山连绵的皖南山区,风光秀美,历史悠久。黄山松奇绝天下,采石矶雄踞大江。曹操父子诗兴盎然,徽州商人叱咤风云。前人曾感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现在,你已经随着列车进入了安徽大地。 接下来,前方到达的是六朝古都南京,这里是山川地形,人文荟萃。            ,             。            ,            。            :“            ,            。”……现在,你已经随着列车进入了南京。 七、(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企业家曾问别人,怎样让石头漂在水上,在大家冥思苦想之际,他告诉大家,有了速度就能做到。 美国土著人有个习惯,每逢外出,走两天,就要停下来休整一段时间。用他们的话说,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 有学者主张,提了多年的发展战略“又快又好”,应改为“又好又快”,这引发了各方的思考。 请以“快与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