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高三政治考前10天自编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常州市高三政治考前10天自编试题

ID:296517

大小:51.86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基于奥运为背景材料 1、重要说明:2008年是中国年、奥运年,百年梦想,一朝梦圆。以奥运为背景的练习已经很热,量也很多。但是,奥运见证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奥运也预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高考不应该回避。中国不可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听到的都是喝彩声,肯定会有各种不和谐声音存在,中学生作为未来的成熟的大国国民,该如何面对是思想政治课高考命题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综合探究题: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说明。本题满分18分。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从2008年3月24日开始,奥运圣灭开始在全球范围传递,它点燃了国人无限的激情。某校高三学生举办了“圣火燃激情,同心迎奥运”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奥运圣火的传递受到了海外华人和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所到之处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奥运热”、“中国热”。人们普遍认为,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不只是中国人民的盛会,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盛会。奥运会火炬联结着所有相信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精神的人们,无论圣火传递到何方,都能够带给人们友谊与和平的信息,激发人们对未来的向往。 问题:(l)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奥运圣火传递的意义。(6分)     材料二: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的过程中,受到了“藏独”分子和西方反华势力的干扰。美国众议院和欧洲议会还通过决议,支持“藏独”分子阻挠圣火传递的行为,并肆意歪曲西藏的历史和现实,对中国政府进行无理指责。对此,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许多国家纷纷表态支持中国的立场。 问题:(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中中国政府所持态度的依据。(6分)     材料三:针对“藏独”分子破坏奥运圣火传递、西方反华势力恶毒攻击中国等卑劣行径,众多网民强烈抗议,纷纷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办好奥运,要把自己的爱国情感转化为踏踏实实的工作。但也有网民不能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愤怒,甚至提出:“凡是支持‘藏独’的国家,他们的商品我们都要抵制!” 问题:(3)如果请你发一个帖子,运用所学的哲学与生活知识对网民的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请列出内容要点。(6分)     1、参考答案:(l)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交流中传播。进行奥运圣火传递有利于继承、传播和发展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2分)②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分)③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2分) (2)①主权是国家的生命与灵魂,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藏独”分子行为的实质是分裂祖国、破坏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决反对。(2分)②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西藏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众议院和欧洲议会的行为干涉了我国的内政,(2分)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美国众议院和欧洲议会支持“藏独”阻挠圣火的行为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如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这一角度分析美国众议院和欧洲议合的行为。亦可给分) (3)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我们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主张,不能使用偏激手段,以免带来副作用。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始终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认清“藏独”分子和西方反华势力本质,③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劳动和奉献。爱国要立足本职,踏实工作,奋力进取,当前要竭尽全力办好奥运。(运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理回答,可酌情给分)④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任何国家发展经济都离不开其他国家,因此提出抵制支持“藏独”的国家的商品,是不可取的。(答出其中三点,可得6分。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2、今年8月8日,我国将如期举办29届奥运会,为此某校高三(5)班同学进行了相关探究,获得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读右图。奥运会对于主办城市而言。机遇与风险并存。在筹办期,由于奥运场馆和其他基础建设投资的大幅增长,经济发展相当强劲;在奥运期间,随着人流大量涌入,消费需求旺盛,经济也因此生机勃勃。但是在后奥运阶段,主办城市经济却常常出现衰退,步入低谷。 (1).请根据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形成“低谷”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请你为避免出现这种衰退提几条建议?8分   材料二: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美好的象征。以凤凰的形象作为火炬接力的标志,象征通过火炬接力把北京奥运会吉祥美好的祝福传遍全中国,带给全世界。 问题:(2)请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简要谈谈“火凤凰”的诞生所蕴涵的道理。6分     材料三,奥运会比赛日程长,赛事多,既有中外选手同场竞技的项目和比赛,又有只有国外选手参赛的项目和比赛,如何做好文明观众,也是全体中国人参与的一项比赛项目。 (3)请你尝试写几条观赛须知。4分     2、参考答案:(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进入低谷的原因可能是:一是由于有些奥运产业和设施具有时效性特点,奥运会结束之后,大量奥运设施和产业将闲置,投资和生产下降,就业率下降,二是奥运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外来需求拉动,奥运结束后。外来需求大幅度减少,导致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出现。4分 建议:坚持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靠本地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奥运后可持续发展产业, 合理利用奥运遗产,发挥其创造经济效益的作用(4分) (2)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火凤凰的诞生,是奥运火炬传递的需要,是全国一心兴迎共办奥运的需要;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火凤凰的诞生有利于传播奥运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④文化创新离不开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火凤凰中蕴含着当代中国人的时代风貌和精神。答到1 条得2分,答3条即得6分 (3)①遵守赛场规则和观众纪律;②热烈为比赛双方欢呼和鼓励;③.不噓对方选手的表现; ④爱护物品、注意环境卫生。其他须知,操作性强,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答满4点得满分,不超过4分   二、基于宏观调控为背景材料   1、材料一:专家分析:我国这一轮物价上涨有国内外多种因素。一是国际粮油价格普遍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二是中国存在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目前主要是猪肉、油料等价格上涨带动其它食品价格的上涨。三是投资膨胀、固定资产投资过高,也推动了物价上涨。四是原油、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又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成为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新增力量。五是有些不法企业以成本增加为借口联合涨价,操纵市场价格。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谈如何防止我国经济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2)专家对CPI上涨原因的分析坚持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党和国家要把“两防”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的原因。 1、参考答案:(1)大力发展粮食等农副产品生产,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抑制物价的进一步上涨;正确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抑制投资过热,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科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降低成本,降低能耗和物耗。 (2)专家对物价上涨原因的分析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专家具体分析了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坚持了联系多样性的观点,因果联系的观点,也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3)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政策实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通过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来实现科学执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此,要做好两防工作,维护好人民利益。 国家: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搞好宏观调控,来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应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好“两防”,不仅可以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还能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基于民生问题为背景材料   1、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常常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针对这一现象,某中学部分学生成立了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一些同学通过查阅,收集到以下资料:        2008年1月1日 ,《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关怀,突出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些同学通过对本地有关企业劳动者的问卷调查,获得以下信息: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有关保险     劳动者不能按时获得劳动报酬     劳动者经常被要求额外加班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随意解聘     60.8%     46.5%     38.3%     80.32%     27.25%      另一些同学采取了实地采访: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广大劳动者很是欢欣鼓舞,但同时又有一些担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否会真正切实得到维护;企业都感受到了压力,一是企业以后的用工成本提高,二是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受到限制,不像以前那样灵活了。   针对以上现象,请你同同学们一起探讨:   (1)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2)运用哲学常识评析劳动者与企业的观点       (3)运用所学知识,就解决劳动者与企业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参考答案:     (1)①有利于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③有利于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存在个体差异。劳动者与企业的观点不一致是由各自立场的差异造成的;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将得到切实维护,劳动者应该看到光明的前途;③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要求看问题要全面。企业不能只看到压力,还要看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给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带来的契机   (3)解决劳动者反映的问题:①各级人大加强对《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监管;  ②政府应大力开展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与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③司法机关依法加大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处力度;  ④劳动者也要提高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决企业所反映的问题:①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用现代管理方法,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②企业要依法经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2、材料一:2008年1月20日,山东省代省长姜大明在山东省人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7年山东省生产总值2.6万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74亿元,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07年山东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加大对民生的财政投入,推进涉及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     材料二: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切实改变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积极出台新举措,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让人民生活的更加踏实,是我国政府的责任和使命。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发展社会事业的经济意义       (2)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使财政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促进山东省社会事业的发展?       (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应怎样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参考答案:答:(1)①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③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①财政要发挥更大作用,关键在于增加财政收入,要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②必须加快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③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政策;④在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财政等手段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3)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仅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还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要正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要适时出台新举措,力图解决新问题。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着力解决社会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应在紧紧依靠本国人民的基础上,借鉴别国的经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③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可以引起质变,要学会优化结构。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切实发展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实现人民生活更加踏实的目标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克服困难,采取措施,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让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    3、十七大报告:政府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有人认为,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就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试对以上观点加以评析。       3、参考答案: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负有重要的经济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4分)政府行使好这一职能,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题中观点有一定合理性。(2分) (2)政府行使经济职能时.必须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前提,遵循社会主义市场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必须坚持依法行政。(2分) (3)要实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国家还必须积极履行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2分) (4)可见,题中观点又是不全面的。(1分)   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1:2003――2007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收入 18903.64 21715.25 26396.47 31649.29 38760.20 51304.03 支出 22053.15 24649.95 28486.89 33930.28 40422.73 49565.40  注:2005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率首次低于2%,2005-2007年中央财政赤字率持续降低, 2008年,中央财政赤字预算拟安排1800亿元,比2007年预算赤字减少了650亿元. 表2: 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安排(部分)统计表   2008年财政总支出 社保和就业支出 医疗卫生支出 三农支出 教育支出 数量 60786 2761.61 831.38 5625 1561.76 递增% 22.6 24.2 25.2 30.3 45.1  注:2008年我国GDP预期增长率为8%左右. 材料一::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六大民生新亮点: (新亮点一)从5200万到1.5亿,全国农村中小学生受益“全免”政策 (新亮点二)从探索到全面推开,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低保 (新亮点三)从40%到80%,农民将享有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新亮点四)从调整住房结构到更加重视廉租房建设,确保困难群众居有其所 (新亮点五)从研究到重点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障受重视 (新亮点六)从收费到免费,师范教育给贫困孩子多了一个光明选择 材料二:有人大代表指出:中央这几年对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民生问题出台的惠民政策非常振奋人心!但好的政策关键在落实。 ⑴分析表一、表二显示的经济信息,表二与材料一之间关系如何?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表二说明政府这一预算支出安排的必要性。     (2) 结合有关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怎样才能保证中央惠民政策的落实?     4、参考答案:⑴①表1反映出五年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要大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2003-2006年我国当年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2007年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从2005年开始中央财政赤字率不断降低,赤字规模不断缩小,表明从2005年开始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②表2反映出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与2007年相比,总支出和三农、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保支出都有所增长,但后者平均增幅远高于总支出和GDP的增幅,表明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公共事业及三农支出比重也相应增加。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增长的重点,说明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政府各种职能才能实现。③必要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以合理的财政支出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 ①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和效率;②在落实中央惠民政策过程中,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进党对解决民生问题的领导。④完善监督机制,健全监督体系,加强对各级政府监督力度,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四、基于改革开放30周年问题为背景材料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00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材料一: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40多倍。 人们的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城乡差距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环境污染污染严重,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等问题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课题。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怎样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走向富裕的中国农民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江苏省确立了文化富民工程。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全省的文化事业开始走上全面繁荣的道路。按照“把握方向,以人为本,软硬并举、争创一流”的思路,江苏的精神产品生产、文化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使得文化与经济共谋互动、事业与产业齐头并进,文化大省建设的热潮在全省范围内兴起。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就我省如何推进上述“文化富民工程”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三: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客,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党中央指出,我国现行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薄弱,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等现象仍然存在,深化机构改革势在必行。2008年3月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政府机构改革行的原因。     材料四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改革被认为是1952年全国完成土地改革之后农业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近4140元,农产品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4)假若让你写一篇有关农民与改革的评论性文章,请你写出写作提纲     1、参考答案:(1)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③贯彻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确保分配机制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④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经济抗压能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2)①依托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方式,推进文化的传播、沟通、共享。 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①我国政府承担着履行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 ②我国政府行政中存在的履职不到位、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机构设置。 ③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有利于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推动政府正确履行职能,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4)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解决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民群众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材料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客。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存在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薄弱,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等现象仍然存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本次改革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1)我国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2)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说明改革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的原因。     2、参考答案:(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在不断解决基本矛盾过程中实现的。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促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进而推进了我国政治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3)我国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履行政治、经济、文化、公共管理等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为了让行政管理机关更好地履行国家职能。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履职不到位、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机构设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推动政府正确履行职能,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五、基于灾难及民族精神问题为背景材料   1、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从这场特大自然灾害袭来的那一刻起,党和政府就始终心念灾区人民,情系灾区人民。我们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迅速赶赴抗灾一线,靠前指挥,广大党员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冲在最前面,干在危险处,发挥了“顶梁柱”、“主心骨”的作用。危难时刻,党委和政府的声音、关怀伴随在灾区人民左右,一声声问候、一个个信息安定着遭受灾难袭击的人心;一支支救援队伍、一批批救援物资增强着战胜灾害的信心。在突然袭来的灾难面前,受灾地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级党组织发挥着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 材料二:温家宝在赶往地震灾区的专机上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成立了以我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设立救援组、预报监测组等8个工作组。”这次抗震救灾工作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各级党和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全力组织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特别要抓紧通水、通电、通路,保证通信畅通,保证重要基础设施和水库大坝、铁路、涵洞安全,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 材料三: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08,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全民一心,共同抗灾!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相助;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圣火遭受屈辱,我们义无返顾;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温暖。 (1)从政治生活角度,如何理解党在抗震救灾中的坚强领导作用?     (2)请从辩证法角度分析温家宝总理在救灾工作部署的合理性。     (3)从文化常识的角度,谈谈对材料三的认识。     1、参考答案:(1)从政治生活角度,如何理解党在抗震救灾中的坚强领导作用? ①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②这体现了党的地位,即党是我们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此次地震灾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排除万难,争取最后的胜利,为国家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2)请从辩证法角度分析温家宝总理在救灾工作部署的合理性。 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统一的。这要求我们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党和政府在进行救灾工作中成立专门的指挥部,设立救援组、预报监测组等8个工作组,进行协调部署。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部署工作时要充分认识这次抗震救灾工作的特殊性,即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出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部署工作中,各级党和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特别要抓紧通水、通电、通路,保证通信畅通,保证重要基础设施和水库大坝、铁路、涵洞安全,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这些都是救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地震带来的灾害是各方面的,抗震救灾工作要注意到各方面的工作。 (3)从文化常识的角度,谈谈对材料三的认识。 ①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伟大的民族在面临种种困难时始终以一种昂扬的民族精神支撑着。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支撑起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③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可适当展开)   2、背景材料: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极端天气,雨雪冰冻灾害波及20省(区),受灾人数过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抗灾救灾。全国各地发扬“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谱写出一曲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雪灾的凯歌。 (1)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有人认为,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责任在政府。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参考答案(1)①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英勇顽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有责任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才能取得成功。命题观点有其合理性。 ②但是,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还需要人民支持政府的工作,也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与帮助;更需要受灾群众艰苦奋斗,抗灾自救。 命题观点只看到政府的职责,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因素,是不全面的。   六、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为背景材料   1、材料一: 2003—2006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   年  份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各类企业科研经费支出 总  额 比上年增长比率 占GDP的比重 总   额 比上年增长比率 占全社会支出的比重 2003 1540亿元 19.6% 1.31% 960亿元 21.9% 62.4% 2004 1996亿元 27.7% 1.33% 1314亿元 36.8% 66.8% 2005 2450亿元 24.6% 1.35% 1674亿元 27.4% 68.3% 2006 3003亿元 22.6% 1.36% 2135亿元 27.5% 71.1%  注:发达国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   材料二:据统计,目前我国2.8万多家大中型企业拥有研发机构的只占25%,75%的企业没有一个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据最新的调查显示,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仅占销售收入的0.56%。在我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外国企业申请量占50%以上,在一些高技术领域,关键技术的专利申请基本上被国外企业垄断。计算机类国外专利申请占70%,生物技术类占87%,信息类占92%,半导体类占90%。   材料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原因和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的知识,谈谈国家应该怎样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1、参考答案:(1)①材料一反映:2003—2006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实验经费快速增加,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各类企业科研经费支出高速增长,快于全社会研究与实验经费的增长,它占全社会科研经费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企业逐步成为创新的主体。(6分) ②材料二反映:不少企业对科技开发的重视不够,缺少科研机构设置;企业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4分)   (2)①原因: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任何科技发明的使用和推广,都是通过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来完成的。(4分)   ②意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8分)   (3)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统筹规划,制定扶持创新的政策,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营造创新的环境。履行文化职能,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促进科技事业发展。发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10分)   项   目 2002年 2006年 备   注     GDP增长和能源消耗 GDP总量(亿元) 120333 209407 2007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但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准煤) 154781 245669 GDP增长率 9.1% 10.7% 能源消耗增长率 8.3% 9.3% 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第一产业 13.7% 11.8%、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67.3%,中等收入国家超过50%。 第二产业 44.8% 48.7% 第三产业 41.5% 39.5% 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的拉动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1.7%﹡ 40.7% 2007年前三季度消费、投资、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0%、41.6%、21.4%,消费率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63.8%﹡ 38.9% 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4.5%﹡ 20.4% 2、材料一.我国经济发展有关指标比较表: 材料二:据统计,中国平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6.8%。但是,中国也为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是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与此同时,松花江水污染,淮河污染,太湖蓝藻事件,越来越多的环境危机为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材料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转变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是对政府发展理念的转型和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是节能减排。2007年以来,节能减排开始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强力推进的重大举措,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推动力量在相关部门,而能否成功的关键却在企业。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 材料二、三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     (3)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如何解决上述材料一、二中体现的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4)运用政治常识,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2、参考答案:(1)①2006年与2002年相比,我国GDP高速增长,但能源消费总量也高速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节能取得初步成效,但同发达国家比,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仍然严峻。②第二产业在GDP的比重不降反升,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不升反降,产业结构有待调整。③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越来越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说明投资、消费、出口的结构也待优化。 (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看问题。“中国平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6.8%。但是,中国也为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是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推动力量在相关部门,而能否成功的关键却在企业。” (3)要解决材料中体现的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①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降低物耗、能耗,节约资源,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技能,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实现经济由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方式;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⑤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4)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②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肩负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要切实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地方政府特别是困难地区履行公共服务的能力;③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完善法律法规。④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上。   3、阅读以下图表,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 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比较   中国500强 世界500强 第三产业在500强中的比重 31.2% 56% 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 1.88% 20% 国际化方面 对外直接投资370亿美元 外商投资在中国5621亿美元  注:中国500强企业单位GDP能耗分别是日本的10倍、美国的5倍、加拿大的3倍。 表2 2002-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情况 注: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3%。2006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为1.2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了1.23%,自2003年以来出现首次下降,但未能实现年初4%的预定目标。 材料二: 2007年6月,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其中,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1月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7年我国成品油、化工、钢坯钢材、建材、有色、电力6大高耗能行业税收增幅回落,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材料三:2007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依靠优化结构、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强化法制和全民参与,力争节能减排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1)表1主要反映了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企业之间存在哪些差距?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如何缩小上述差距。     (2)结合材料,说明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结合表2,试分析2006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未能实现年初4%的预定目标的主要经济原因,并给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生产经营提几条合理化建设。     3、参考答案:(1)①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存在粗放型的特点,能耗高。②在经济结构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③在技术创新与投入方面,投入低、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④在国际化方面,国际化的程度低,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太低。 措施①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的发展,指导企业的发展。②针对高能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④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⑤加强品牌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科技和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2)①税收(出口退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一国进出口贸易起着重要调节作用。②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从而达到限制该类产品生产、出口,有利于减少能耗和污染,节约和保护资源,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也有利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①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的增长和能源的消耗,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②作为国家要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利用价格、税收和信贷等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控制能源高消耗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③依法规范和控制能源消耗,运用行政手段加大对能源消耗的管理力度,促进能源的合理使用。④作为企业要加强技术自主创新,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大力发展能源低耗产品。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