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二政治同步测试(2)—— 联系的、发展地看问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2005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一方面,去年经济发展很快,效益明显提高,活力有所增强;另一方面,经济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据此回答1—3题。
1.温家宝总理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坚持了 ( )
A.发展的观点 B.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C.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2.在概括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毛主席的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首诗教育我们要 ( )
A.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搞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B.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勇于战胜困难
C.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解决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D.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
3.同时,温家宝总理又引用了屈原的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理的求索过程,也就是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B.认识世界的过程
C.认识和把握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并用于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D.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必须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据此回答4—5题。
4.对待事物的昨天 ( )
①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即把对象放到总的历史过程中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
和分析 ②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去衡量事物的过去,更不能苛求于前人 ③做到主
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不应作过多的分析,因为它对今天不起多大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只有了解祖国的昨天,才能真正正确认识祖国的今天,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设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这是由 ( )
A.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过程决定的
B.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决定的
C.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决定的
D.要把事物放在一定环境中去看决定的
6.漫画《放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放 生
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循环经济是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一一产品一—消费——污染排放”所构成。材料表明 ( )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遵循事物的客观联系,按客观规律办事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改造和利用规律
D.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据此回答8—10题。
8.中央针对中部地区出现的经济放缓趋势,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的背景下,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这一地区正面临“凹陷之忧”,提出促进中部崛起的略。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反作用 B.价值观对人生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人的意识有着无限的作用
9.从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中部就是中国的“腰”,只有“腰板”直了,才能走得正、走得稳,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这说明 ( )
A.整体统帅部分,对部分有决定作用
B.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有决定作用
C.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
D.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
10.实现中部崛起战略,主要在于内部的驱动力。政府部门也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加强对
落后地区的开发和援助,通过金融政策向落后地区注入更多资金,通过收入政策平衡地区
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以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 )
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D.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运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2.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牢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是事关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大事。
请结合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必要性的认识。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3.观察和分析问题时,着眼于未来,就是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
14.在西部开发过程中,由于资金、技术、人们的认识等方面的问题,有人对于综合开发中,发展生产与治理、保护环境同步进行的措施,认为不切实际,投资太大,劳民伤财,应该是先发展生产,后治理环境。试评析该观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15.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年份
森林覆盖
率(%)
耕地面积
(万亩)
年降水量
(毫米)
河流含沙
量(%)
粮食总产量
(亿千克)
1965
19
50
420
10
1.025
1977
65
65
350
35
0.975
2004
41
40
500
7
1.525
统计资料中蕴涵什么哲学道理?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6.2004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成绩突出,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耕地减少、地力下降、水利设施老化、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能力有限……在这样脆弱的基础上,农业发展的好势头可能受阻。
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在现阶段如何保持农业发展的好势头。
高二政治同步测试(2)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A 6.D 7.B 8.C 9.B 10.C
11.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②尊重客观规律,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办事。
③积极创造条件,践行科学发展观。
12.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要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②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是原有科技水平的重复,而是发展和提高,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13.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着,事物都有其产生、
发展、灭亡的历史。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处理实际问题。
②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是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二是要弄清楚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三是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因此,我们在分析复杂事物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地、灵活地运用以上观点。
③题中认为着眼于未来,就是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是片面的。
14.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不同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而孤立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②当前,我们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但发展生产决不是孤立的,它和人口、资源、污染有机的联系着。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不顾环境污染而发展生产,只图急功近利,就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题中观点是错误的,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15. 蕴涵的哲学道理有: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注重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尽管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仍然减少,反之粮食产量增加。
②规律是客观的。违背了规律必然受到惩罚,尊重规律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给我们的启示有:①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②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注:学生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16. 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整体处于统帅地位,要求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受耕地、水利设施、农业投入、农业科技等各种因素影响的有机统一整体,因此必须统筹全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②任何整体都由部分组成,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这要求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只有做好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等局部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农业发展的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