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辨析题资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政治辨析题资料-

ID:296629

大小:21.2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辨题: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是要求不“唯书”,只“唯实”。 1.⑴“求真务实”要求“唯实”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4分)⑵“唯书”实质上是脱离实际、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出发的态度和做法,是教条主义的表现。“求真务实”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反对“唯书”也是正确的。(4分)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如果要求只“唯实”,否定正确意识、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片面的、有害的。(3分)2.辨题:逆境是成功的阶梯,顺境是失败的温床。 2.⑴不论逆境或顺境,都是成功或失败发生的外部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发展的条件,且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而内因事物发展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辨题观点具有相当的片面性。(3分)⑵逆境只是给个人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给人以艰难、困苦。如果能充分发挥内因作用,与恶劣环境抗争,就能变不利为有利,促成人的成功。所以,逆境不一定是成功的阶梯。(3分)⑶顺境能为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但如果不充分利用它,不发挥内因作用;如果陶醉于顺境之中,不思进取,就会有利为不利,也可能使人失败。所以,顺境也不一定是失败的温床。(3分)⑷其实,在人都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的前提下,顺境比逆境更易成功。(1分)3、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3、⑴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坚持适度的原则。(4分)⑵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当我们需要改变事物性质促成事物发展时,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4分)⑶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还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并学会“优化结构”。(3分)4、发展的实质就是运动、变化。 4、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3分)⑵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绝不是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3分)⑶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分)⑷认为“发展的实质就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没有揭示发展的特殊本质,是不科学的。(2分) 5(2 00 4 ·广东 ) 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 ·西 蒙说 :"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 , 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 , 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 , 几乎每 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扶能的痕迹。 " 辨析 : 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答案 (1)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 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 , 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 , 满足人的需要。(2) 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 , 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 , 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活动而消失 ; 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 有客观实在性。因此 " 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 这个说法 是错误的。 6.市场上商品现象千差万别,千变万化,虽然我们可以把商品现象描述得非常丰富,但还是没说出商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辨题: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现象,理性认识是本质。 6.①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可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因此,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是正确的。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都属于主观的认识范畴,而事物的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外部联系,事物的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内部联系,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且有客观实在性,所以,认为感性认识是现象,理性认识是本质的观点是错误的。7辨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就事论事。 答:(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用同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的工作方法。(4分)(2)就事论事也强调问题的具体性,但它用孤立的观点而不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这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根本不同的。(3分) (3)就事论事,只论事而不论理,不触及事物的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要分析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事物的本质。两者是根本不同的。(4分)8辨析.坚持两点论就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1)题中认为“坚持两点论就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的。(1分)因为两点论就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矛盾,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这些都反映了全面的观点。(3分)(2)题中认为“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是不全面的(2分)因为重点论不仅要求认识复杂事物时要抓主要矛盾,还要求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3分)(3)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全面,又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2分)9辨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而辍广”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4分)(2)题中的两句话都说明了规律的客观性,即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论人们是否认识,喜欢与否,承认还是不承认,只要条件存在,它就要起作用。(3分)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与活动,题中的观点并未提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也就没有体现出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3分)10辨析:背景:市场经济应该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但有人认为: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讲了诚信,无钱可赚。也有人认为:不讲信用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讲诚信的人会吃亏。辨题:我不讲诚信,是因为社会上有人不讲诚信;如果人人都讲诚信,我也会讲诚信。 答:(1)整体与局部、社会与个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2分)不讲诚信作为社会问题,必然会对个人产生消极影响,但它不能成为个人不讲诚信的根本原因。 个人有没有诚信, 关键是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3分)(2)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个人不讲诚信,社会诚信就难以建立。要建立社会诚信,要求每个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2分)(3)要建立社会诚信,也离不开国家提供的法律约束机制和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3分)(4)题中观点只看到社会因素对个人的作用和影响,而没有看到个人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因而是片面的。(1分)11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以对人民负责为借口,无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使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严重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辨题: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局性普遍性的东西,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贯彻执行。 答:(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两者紧密相联。(2分)中央路线、方针、政策是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东西,对各地区、各部门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必须贯彻执行。各地区、各部门不应只强调自身的特殊性而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终也必然损害局部利益。(3分)(2)各地区、各部门有自己的实际,只有把具有普遍性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3分)(3)既不能否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普遍指导意义,也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照搬照抄,搞“一刀切”。(2分)12辨析: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了创新意识,必然推动社会的发展。 答:(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3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分)要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正确的。(3分)(2)但创新意识必须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2分)认为有了创新意识,必然推动社会发展是片面的。(1分) 13.观察和分析问题时,着眼于未来,就是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 13.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处理实际问题。  ②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是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二是要弄清楚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三是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因此,我们在分析复杂事物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地、灵活地运用以上观点。③题中认为着眼于未来,就是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是片面的。 14.在西部开发过程中,由于资金、技术、人们的认识等方面的问题,有人对于综合开发中,发展生产与治理、保护环境同步进行的措施,认为不切实际,投资太大,劳民伤财,应该是先发展生产,后治理环境。试评析该观点。 14.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不同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而孤立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②当前,我们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但发展生产决不是孤立的,它和人口、资源、污染有机的联系着。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不顾环境污染而发展生产,只图急功近利,就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题中观点是错误的,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15(广东政治试卷第37题)辨析题:(11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 答案要点(1)世界上任何事物、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那种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样的社会根本不存在。(3分)(以上两个层次答出一个就可以给3分)(2)承认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我们就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社会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仅是不能回避的,更是不能“消除”的。(3分)(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差距拉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2分)反对那种以“和谐社会”之名行“遇到矛盾绕道走”之实的错误做法。(2分)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的观念是错误的。(1分)(注:若考生聪唯物辩证法其他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4-7分,但是完全未涉及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的则不给分)16. 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完全不同的。 16. 精析 : 这是一道单向判断型辨析题 ,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 它不仅要求考生正确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而且还要求考生在深入分析命题的基础上 ,揭示命题暗含的关系 :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 , 即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只有正确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才能进行正确的辨析。 答案 :(1)矛盾的特殊性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构成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2)矛盾不仅具有特殊性 ,而且还具有普遍性 ,再特殊的事物也总会和其他事物具有相同之处 , 只有特殊性而没有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只能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 ,而不能说世界上的事物完全不同。(3)上述观点 ,忽略了矛盾的普遍性 , 得出 " 矛盾特殊性告诉我 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完全不同的 " 的结论 , 是对矛盾特殊性的曲解 , 因而是不对的。17.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因此 , 物质不是永恒的 , 而是有生有灭的。 17. 精析 : 解答辨析题的关键是找出 " 辨析点 ", 即题中有哪些观点或观点的哪些方面 , 这些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些是合理的 , 哪些是不合理的或不准确、不完整的 , 答案的要点也多以 " 辨析点 " 设立。此题的辨析点有 : ①任何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 ②物质也是有生有灭的 ; ③物质和事物是否等同。关键在于理解物质 ( 共性 ) 是不生不灭的 ,而具体事物则是有生有灭 的。不能由具体事物的有生有灭推出其共性也是有生有灭的。 答案 :(1)这一观点看到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是正确的。但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错误的。(2)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这一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是不变的 ,永恒的 ,不生不灭的。当一种物质具体形态灭亡以后又转化为另一种具体形态而存在,其中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同本质没有改变。这一共性总是通过物质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千变万化的 ,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因而是有生有灭的。18.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要在认识现象时进行分析 ,认识本质时进行综合。 18. 精析 :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 " 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 法 " 的理解及运用能力。题中观点 , 则是在运用这一科学思维 方法解决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时给割裂开来了。 答案 :(1)认识事物的现象进行分析是必要的。只有进行分析 , 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 , 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同时 ,认识事物的现象还要进行综合 ,这样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 认识事物的本质要进行综合 , 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 , 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同时 ,认识事物的本质也离不开分析 , 否则 , 就失去了研究整体或过程的基础。(3) 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 二者密不可分。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 , 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19." 不谋全局者 , 不足以谋一域 ", 所以 ,"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 。 19.(1) 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由各个局部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 , 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原理略 )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实际正有三种情况 : 一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二是整体的功能不是局部的功能的简单相加。因为整体具有局部根本没有的性质和功能 , 而不是功能大小问题。三是 整体功能大于或小于局部功能之和。因为联系的系统性表明 ,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就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结构合理、优化 ,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 反之 ,结构不合理 , 则整体功能小于局部功能之和。 (2)" 不谋全局者 , 不足以谋一域 ", 强调的是全局对局部的决定作用 , 局部依赖于全局。但这只是全局和局部相互关系的一面 ,二者关系的另一面 ,则是局部对全局的反作用 ,全局也受局部的影响 ,有时局部甚至能够影响到全局的成败。我们常说的 :" 一着不慎 , 满盘皆输 ", 就反映了这种情形。命题说法过于笼统。20. 唯物辩证法认为 ,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因此 , 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 , 就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答案 :(1)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首 先在于国内的原因 , 在当前经济发展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 下 , 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 它必将有力地促进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在扩大内需的同时 , 还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参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 只有这样 , 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 3) 内因和外困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 , 缺一不可。21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直接的推动作用。21. 精析 : 题中观点虽然看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事物的积极的作用 ; 但对意识能动作用的理解有三处错误 : 一是把意识能动作用概念缩小了 ,只看到相反作用 , 没看到反映 ;  二是没有区别开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的不同作用 , 只看到积极作用 , 没看到错误意识的消极作用 ;  三是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理解为可 以直接对客观事物起作用 , 没有理解这种作用只是一种 " 指 挥 " 作用 , 是间接的 ,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 化。 因此 , 此题的辨点也就有以上三个方面。答案组织就依 据上述分析依次答出即可。 答案 :(1)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 , 还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 ,二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起反作用。仅仅归结为反作用 是不完整的。(2)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意识 , 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盈其规律 的意识 , 则对事物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3) 意识不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改变 , 它必须在实践中通过人们的行动 ,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 ,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改变。22. 在一定条件下事物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就是发展。22. 精析 : 矛盾的统一性有两种情形 ,一是相互依存 , 二是相互转化。而事物的转化有的可能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有的可能 就是倒退 , 题中观点是不科学的。 答案 :(1) 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 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矛盾双方既互相排斥 , 又互相斗争 , 在一定条件下又互相依存 , 并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但是矛盾双方的转化有两种情形 , 一是新事物的产生 , 它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 这是发展。如果是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 , 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占了上风则是倒退。(3) 因此 ,试题中的命题没有指出发展的实质 ,抹煞了新旧事物的区分标准 ,显然是不科学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十分有害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