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ID:296632

大小:96.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速度问题,表面上看是个快慢问题,但在当前的条件下,却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大问题。”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不存在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事物 B.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要善于透过本质看现象 D.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2、从“5公斤大米= 4双袜子”这个等式,引出商品价值这一概念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属于 A、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B、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 C、由抽象到具体,由想象到现实         D、有主观到客观,由具体到抽象 3、在2005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21名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优雅曼妙的舞姿、美仑美奂的造型,让观众的感官和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被观众评为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千手观音》的成功说明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B.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 D.精神状态决定着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4、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建设,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为此,许多专家对是否影响生态,防止水质污染、妥善安置移民以及“大调水大浪费”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只要对事物各种因素加以综合,就能正确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B.只有对各要素首先做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 C.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D.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 一种被称为“膜下滴灌”的高效农业节水技术已在某地推广面积达170多万亩。有关专家称,这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二者优点的新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引起一场中国农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革命。回答5—6题。 5、“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二者优点”,获得“膜内滴灌”技术的成功。这说明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B.人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D.坚持内外因相结合是人们办事情取得成功的保证 6、人们在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取得膜下滴灌技术这一成果,表明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现实的 C.要认识事物的本质,既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7、“膜下滴灌”是节水技术的创新,创新思维就要求人们           ①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合理的想象 ②不能受客观实际的限制  ③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④敢于否定一切已有理论,坚持从实际出发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8、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认为:“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全局)据此回答9-10题 9、荀子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A、 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B、 不认识事物的现象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 人们的认识应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D、由于人们受现象的蒙蔽,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10、我们要不受蒙蔽而明大理,就要:①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②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 ③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④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只有人的意识符合客观性的要求,人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这是说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性创造性相统一的活动 C.实践的客观性服从于实践的目的性        D.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是统一的 12、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探测器成功地降落在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上。在降落的过程和降落之后,“惠更斯”探测器发回了大量的数据和照片,为科学家揭示土星及其卫星的形成生命的起源提供了研究资料。这说明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和必经阶段 ②认识是一个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实验活动 ④认识的发展离不开认识工具和认识手段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看事情必须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请回答: (1)为什么要以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4分)       (2)为什么“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8分)               (3)怎样才能做到“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4分)           1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迫切要求我们党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上述论断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9分)               15、材料一:当代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各国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战略。如日本的“科技立国”,西欧发展科学技术的“尤里卡计划”。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24.2%上升到30%。美国经济长期增长并能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地位主要受益于体制和科技创新。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材料三:从2000年始,我国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以鼓励创新与科技进步。 阅读材料,请回答: (1) 要创新,必须要在全社会弘扬创新精神。那么,什么是创新精神? (2分)       (2)从哲学角度分析国家要兴旺发达为什么必须创新?(9分)                   (3) 该如何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4分)         16、站在彼岸的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像是一个永恒而猜不透的谜,但是至少能部分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和思想。这个世界向我们招着手,正谋求着解放——通向这座乐园的道路并不象通向宗教的道路那样坦荡和诱人。但是,它已证明自己是可靠的。因此,我永不遗憾地选择了这条不平坦的道路。 ——爱因斯坦 用有关哲学原理阐述大科学家生动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12分)                             四川省什邡市洛水中学2007级(高二下)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A C B B D B D C B D D 13、(1)现象与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和规律的表现。因此,认识事物只能从现象入手,只有以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十分丰富的和可靠的感性材料,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即理性认识。(4分)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因为:第一,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就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因为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而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第二,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第三,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8分) (3)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必须做到:第一,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此外,还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5分) 14、(1)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理论创新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实践过程中,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不断出现,推动人们去研究、去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迫切要求我们党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15、(1)创新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培养创新思维。它要求我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从唯物论上说,创新精神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从辩证法上说,创新精神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所以,我们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要勇于支持新生事物,要在量的积累上勇于实现突破,促成事物的质变; 从认识论上说,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创新精神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深化的哲学道理。 创新性思维要求我们提高民族创新能力。 (3)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深化改革,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要不断深化、扩展、推移认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 16、(1)、“站在彼岸的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而独立存在”是指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它像是一个永恒而猜不透的迷,但是至少能部分进入我们的视野和思想”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思维作用,认识了某一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后,认识活动并未结束,任何一个具体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的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领域内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 (3)、“这个世界向我们招着手,正谋求着解放”是指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正谋求解放──通向这座乐园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的道路那样坦荡和诱人”是指从深度上讲,人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的扩展;从变化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