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实践性与能动性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检录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对于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对于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 )
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③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在不断的深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甲说: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人工影响天气,将来必定能够“天随人意”。乙说:无论到什么时候也实现不了“天随人意”。两者的共同点是( )
A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B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割裂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D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做什么事情,都要想一想,我们的决策和工作,能不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这是因为( )
A只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就能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B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是人们活动的根本动力和目的
5.“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却不能充饥”这说明( )
A意识的反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B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有效果
C意识的能动作用巨大,但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
D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是有限
6.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随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毛毛虫思路”。我们从“毛毛虫思路”中获得的启示是( )
A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观念,追求精神解放
B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7.在物质运动规律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认为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B认为事物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
C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认为规律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8.温家宝总理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上指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这是国际上的共识。这体现了(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两点论和重点论也是相互统一的
在我国医学领域,一种革命已悄然而至。长期以来以“心死亡”判定死亡的标准将被“脑死亡”取代。“脑死亡”不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已经有了首次的实践。当然,其中必然有阵痛,有疑惑,但这毕竟是科学和理性的选择,是对人的生命的最大尊重。据此回答9-10题。
9.“脑死亡”代替“心死亡”标准,这体现了( )
A新事物和旧事物是根本不同的 B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
C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发展是显著的运动、变化
10.在“脑死亡”代替“心死亡”的实践中,必然有阵痛,有疑惑。这反映了( )
A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B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可能一帆风顺
C新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 D旧事物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11.认为“由于人们有意识地进行整理,才有了规律”的观点( )
A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认为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C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确认人们可以发现规律
12.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说明( )
A世界上大多数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过去和现在都有矛盾 D现在和将来都有矛盾
13.近一段时期以来,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干部群众中开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活动,“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有( )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我国有“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15.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B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获得理性认识
C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完成认识的任务 D只有经过思考,认识运动才能完结
16.以下关于哲学上的“价值”问题的四种理解,正确的一种是( )
A价值就是指人们是否利用了客观事物,某种东西被人们利用了就有价值,反之就没有价值
B价值是指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了人们的所有需要,只有满足了人们所有需要的事物才是有价值的
C价值是指人们能否认识客观事物,凡能被人认识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就是没价值的
D价值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凡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有价值的,反之,是无价值的
速度问题效益问题,表面上看无非是个快慢问题,但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却是个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问题,因而也是个政治问题.据此回答17—18题.
17.上述材料包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B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D科学理论是体系化、系统化的真理
18.上述材料从辩证法角度看,主要体现了( )
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整体是各局部的总和
19.马克思:“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表明( )
①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
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价值观
③一个人的社会意识状况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决定的
④价值观无所谓正确与错误
⑤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读3幅漫画,回答20~22题。
20.图1中“宝宝快跳!”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父母的要求是( )
A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B主观主义,不从实际出发
C急于求成,不注意量的积累 D强调客观,忽视主观能动作用
21.图2中二人在思想方法上的共同错误是( )
①片面性和绝对化 ②一点论和均衡论
③经验论和教条主义 ④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右图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外因有时也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外因偶尔也会单独地起作用
23.“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和书本知识”。
这一观点( )
①肯定了认识既来源于实践又来源于书本 ②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承认了认识即是感性,又是理性的 ④否定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4.从人的需要方面来说,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 )
A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一致 B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一致
C同多数人利益、同进步阶级利益相一致
D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27分。
25.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但是,两者发展的功能和定位不同。西部大开发主要是改善环境功能,为发展打下基础,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目的是为了全国现代化建设提供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发挥原有的产业优势。这一观点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6.我国科学家赵玉芬、曹培生在第十一届国际生命起源大会上,用大量事实和严密的论证证明氨基酸和磷的化合物——磷酰化氨基酸是生命起源的种子,国外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揭示了生命起源的千古之谜。这一事例说明(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D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能发现创造物质
27.下列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事( )
A联系是构成事物发展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
B任何联系都会导致事物的发展 C发展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发展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2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A想问题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 B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地、不容忽视 D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9.社会活动虽然受人们一定的思想动机的支配,但从本质上看,社会也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的东西。这是因为( )
A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的最终方向
30.《淮南子·说山训》中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此话说明( )
A因果关系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 B因果关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C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1.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要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必须( )
A立足已知事实 B根据已知规律
C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 D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32.马克思主义哲学( )
A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B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C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D具有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等显著特点,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这两句话表明( )
A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B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C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D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具有多样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三、(第34小题)简答题:本题满分9分。
34.在敢于否定传统做法,积极改变训练观念,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全方位与国际接轨方面,孙海平教练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榜样。经过数年的努力,他创造了一套符合跨栏项目规律和特点,同时又对刘翔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刘翔成绩水平的快速进步,以及没有伤病,能够常年进行系统训练,都与孙海平的训练方法有着密切联系。
孙海平教练的做法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四、(第35小题)简答题:本题满分9分。
35.2004年,我国出现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过热、低水平建设严重、生产能力过剩、经济运行过热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央及时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专家指出,此次调控是预防性调控,是“点刹车”,即当局部问题有所显露,还未演化为全局性问题时就及早动手,并根据经济运行新阶段的特点,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财政政策逐步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过渡;此次调控是结构性调控,因此中央财政针对不同领域的情况区别对待,通过压钢铁等过热行业,保农业、环境和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薄弱部门,做到有保有压、有促有控;此次经济波动还呈现出投资热、生产热、消费冷、经济运行冷热不均等特点,因此中央财政在调控时双向使劲、冷热兼治,既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确保经济持续均衡发展。总之,中央财政就是在“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上做文章,即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国债与赤字,防止经济总量失衡,同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发挥了公共财政在宏观调控中主力军的作用。
结合材料,说明财政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五、(第36小题)辨析题:本题满分1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6.只要坚持实践,就能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
六、(第37小题)辨析题:本题满分11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7.细节决定成败。
七、(第38小题)论述题:本题满分18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台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8.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某市领导制定了2005年农村工作思路:要改变过去的工作方法,选择一个贫困乡蹲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到全市。A乡地处偏壤,经济基础薄弱,人多地少,人们却守着家门过穷日子,不愿出远门打工或搞多种经营,经调查这与一定的迷信思想有关。针对这一情况,市工作组入村入户,与农民一起生活、劳动,带领群众学习科普知识,移风易俗,并紧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这一关键问题,一方面鼓励村民在农闲季节外出打工,一方面帮助农户搞多种经营,并尽力解决农户在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经过数年的努力,A乡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⑴该市领导是如何坚持辩证唯物论的?(8分)
⑵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10分)
八、(第39小题)论述题:本题满分18分。其中设置2分综合评价分.用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9.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说:“二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胜利,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没有任何理由自满。”“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很快、很深刻,许多变化还没有最后定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处在深刻的调整之中。这种形势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二十年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江泽民同志的上述论述是怎样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的?
姓名 班级 学号 选择题得分 总成绩
一.单选题: 1—5 6—10 11—15
16—20 21—24
二.不定项: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5.答:
36.答:
34.答:
37.答:
38.答:⑴
⑵
39.答:
[期末联考模拟测试一参考答案]
1~5 BACCC 6~10 BDCCD 11~15 CBCBD 16~20 DACCB 21~24 DBDD
25 ABD 26 ABC 27 AC 28 ABCD 29 ABC 30 ABC 31 ABC 32 ABCD 33 CD
34.⑴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全方位与国际接轨,体现了发展、联系的道理。
⑵敢于否定传统做法,积极改变训练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认识的深化发展。
⑶经过数年努力,创造了一套符合跨栏项目规律和特点训练方法,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统一。
⑷训练方法既符合跨栏项目规律和特点,又对刘翔具有很强针对性,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35.⑴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针对钢铁、电解铝等行业过热而农业、公共卫生等行业又过冷的不同特点,财政在调控时区别对待,有压有保。(3分)
⑵具体分析事物发展每一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针对经济运行过热呈现出的阶段性的新特点,中央财政政策由积极过渡到稳健。(3分)
⑶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每一个侧面的特点。针对投资热、生产热、消费冷的不同侧面的特点,财政在调控时冷热兼治,既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确保经济持续均衡发展。(3分)
[解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自于矛盾特殊性原理,因此,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三个方面表现来进行分析,关键在于要用理论的三个层次对材料逐条分析,不要笼统地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说。
36.⑴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分)
⑵只有通过参加实践,才能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4分)
⑶要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此,辨题的观点是片面的。(4分)
37.⑴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部分以什么样的结构形成整体,对整体的总体功能产生不同影响;部分的性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性能状态起着决定作用。从这个角度讲,细节影响成败,甚至关键的细节对事物的成败的确起着决定作用。(4分)
⑵整体与部分是既相互联系,又有着严格区分,其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一般来讲,整体处于主导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具有部分所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决定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节无法替代整体的功能,细节不可能决定成败。(4分)
⑶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同时又要重视搞好局部,特别是关键的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笼统地说细节决定成败是片面的。(3分)
38.⑴①该市领导坚持一切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市情制定了农村工作思路,针对A乡的实际情况展开工作,发展了当地经济。(3分)
②该市领导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贯彻落实两个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另一方面带领村民学习科普知识,破除迷信,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3分)
⑵①该市领导“先选择一个贫困乡蹲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到全市”,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②A乡村民“守着家门过穷日子,不愿出远门打工或搞多种经营,与一定的迷信思想有关”、“经过数年的努力,A乡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③该市领导“紧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这个关键问题”,发展当地经济,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④A乡农户一方面学习科普知识,移风易俗,另一方面在市领导帮助下解决在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体现了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
⑤“经过数年的努力,A乡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任意4点得12分,每点3分)
39.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
⑵“经济全球化”、当今世界的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体现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分)
⑶“当前世界形势发展很快、很深刻,许多变化也没有最后定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处在深刻的调整之中”等论述体现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分)
⑷“二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胜利,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没有任何理由自满”、“当今世界形势发展既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体现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3分)
⑸既看到“当今世界形势发展既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又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3分)
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