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和政治常识非选择题典型例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政治经济和政治常识非选择题典型例题

ID:296825

大小:28.3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分) (3)结合材料三,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答案要点:(1)材料一反映了“十五”期间A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1年至200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2004年至200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该县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具体表现为: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4分)       (2)第一,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 第二,加强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第三,坚持科教兴农,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6分)    (3)第一,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以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社会公平,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防止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或收入悬殊,防止两极分化。要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措施,确保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第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第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8分) 2、2006年2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指出,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问题: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财政、税收和银行是如何调节农村经济发展的。 答案要点:①财政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和方向的控制来调节。目前国家通过税费改革,减轻农民的支出负担;通过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等,来发展农村经济。②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通过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管来调节。目前国家主要通过减免农业税等办法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③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并利用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利率升降等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控。目前国家通过降低利率、对农民贷款实施优惠等政策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8分)材料:2006年12月7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在2007年将把经济GDP增长率控制在7.5%左右,努力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经济经历了二十多年罕见的长期高速增长,为中国赢得了不少彩头。然而,在“快”字的背后,诸多平衡也被迅速打破。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经济增长的拉动因素比例失调,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环境、能源之间关系失衡等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为此,中央决定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把经济发展的提法由过去的“又快又好发展”变为“又好又快发展”,“好”在“快”前,从而为07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了一个科学协调发展的基调。 问题:结合经济常识有关知识,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如何实现“又好”的发展?(8分) 答案要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的发展,总的来说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分)①要依靠科技、管理等要素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效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处理速度、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促使我国经济健康良性发展。(2分)②要调整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解决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的不合理发展问题,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2分)③协调投资、消费、外贸出口之间的关系,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1分)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协调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分) 4、据《南方日报》报道,每届政府往往特别关注两件大事,一是经济增长,二是就业。明年预计超过25万高校毕业生要在广东求职!据了解,持续到2008年,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亿人以上,还有下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长的大学毕业生、军转复员干部等。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    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答案要点:(1)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管理,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吸纳更多人就业。(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3)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培训失业人员,增强他们就业能力。  (4)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5)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让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     5、材料一:我国居民基尼系数的变化(单位%) 1978年 2006年 城市 农村 城乡居民综合 0.16—0.18 0.21—0.24 0.45  注: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的区间,0.3—0.44属于合理区间,0.4—0.5表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0说明出现了两极分化。 材料二:2006年东中西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11759 7235 4160 3587 2407 1921  材料三: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2)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答案要点:(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在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区域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这说明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我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出现收入差距的扩大是难以避免的。适当差距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差距过大,又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效率,更重要的是,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6分) (2)①始终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②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③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④建立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8分)   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材料一:表1江苏工业经济增长方式   江苏 中国 发达国家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5.5 30 75  注:按国际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小于30%为粗放型,30%~50%称为准集约型,50%以上为集约型,达到70%~,以上为高度集约型。     表2江苏高新技术产业情况   江苏 中国 发达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 24 18 30~40  注:江苏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格局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外国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占绝对优势。 材料二:江苏自主创新情况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例% 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 与消化吸收经费之比 江苏 中国 发达国家 江苏 发达国家 江苏 韩国、日本 1.48 1.30 2 0.59 2.5—4.0 1:0.22 1:5~8  注:R&D(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水平的高低,与技术创新的能力和质量密切相关。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说明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和途径。 答案要点:(1)①材料一中,表1说明,江苏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低于发达国家。表2说明,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材料二说明,江苏R&D经 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一些企业重引进、轻消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②我省经济增长方式处于准集约型阶段,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原因在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2)①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技术进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必须增加研究开发经费的投人;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和职工劳动技能;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7、材料一: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一些主要原材料、能、源、水、土地纷纷告缺,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当务之急。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2)请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回答,如何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答案要点:(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 (2)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立法机关加强立法,健全能源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法律体系;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强对能源资源保护开发的监管;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浪费和破坏资源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完善法律监督机制,切实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风气。(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切实加强财政支农力度,两年内,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6年,全国将取消农业税;到2008年将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清除歧视性规定,构筑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的长效机制。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同时,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农民辛苦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1)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分析党和政府坚持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5分) (2)结合材料谈谈国家“利农、扶农”的政策有何经济意义?(7分) 答案要点:(1)①材料中的各种举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注“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坚持民主执政,执政为民。(2分)②我国政府实行一系列利农、扶农政策,正确履行了经济职能,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关注民生,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分)  (2)①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有利于调节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2分)  ②国家免征农业税和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1分)  ③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以及平等的就业制度,有利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农村社会安定。(1分) ④国家实行一系列利农、扶农政策,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分)   9、(21分)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材料一: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特别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扣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一些实事。 ⑴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7分) 材料二:为了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维护好农民切身利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7分) 答案要点:①市场存在固有弱点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2分)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脆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分)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必须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农民。(2分) ⑵①国家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意旨的执行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2分)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通过完善法律,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法律保障。(2分)③国家积极履行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完善法律制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3分)   10、材料一: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十一五”期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材料二:我国汽车工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已20多年,90%的轿车市场让给外方,绝大部分合资企业未能创造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与高利润无缘。而吉利汽车本着“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理念,加强自主创新,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连续四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两年进入中国汽车销售“十强”,成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和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代表。吉利汽车应邀参加法兰克福车展,结束了这个车坛“奥运会”百年无中国汽车的历史。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自主创新。(6分) ⑵运用经济常识,谈谈吉利汽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其他企业有哪些启示。(8分) 答案要点:⑴①国家重视自主创新是国家实施经济、文化职能的需要;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3分)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重视自主创新有利于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掌握主动权。(3分) ⑵①重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2分)②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2分)③依靠科技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2分)④坚持对外开放,开拓两个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分)   11、材料一:1958年“大跃进”中,极“左”思想尤为严重,某地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今天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明天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议结束,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队种的菜,别个队可以随便跑来挖。人民公社制度持续了20多年后失败。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很大,这成为制约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意义。(6分) (2)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党的先进性的一致性。(6分)  答案要点:(1)①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②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③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④ 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6分) (2)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党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生产发展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生活宽裕主要是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主要是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改善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管理民主主要是指加强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体现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4分)   12、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不少大型企业瞄准广大农村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纷纷到农村寻找发展的机遇,到农村办厂,利用当地土地、农产品和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产废弃物、有机垃圾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当地低廉的劳动力,发展生产,增加收益。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常识,说明企业到农村发展有何经济意义? 答案要点:(1)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2)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3)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发展循环经济;(4)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自身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前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文化产业市场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又一较量场:2005年8月,《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颁布,决定对文化领域引进外资、文化产品的引进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文件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投资参股出版物发行、娱乐节目制作、电影放映等领域,在投资核准、财税政策等方面,对非公有文化企业和其他公有文化企业将一视同仁:文件同时规定,非公有资本不得投资设立和经营监测台、有线电视传播骨干网等领域: 材料二  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把坚持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同时既要防止无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主张完全市场化的倾向,又要防止过分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完全排斥文化产业属性的倾向。 材料三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思想道德基础,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应如何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12分) (2)结合材料说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治、经济意义。(10分) 答案要点: (1)①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分)②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投资文化产业。(4分)③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4分)  (2)①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实科学的发展观。(2分)②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2分)③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④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分)⑤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实现。(2分)   14、我国GDP增长率连续4年超过10%,但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依旧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引导个方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速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使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说明如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10分) 答案要点:①发挥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同时,综合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总量平衡,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4分)②企业要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4分)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2分)   15、简述中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政治及经济意义。 答案要点:①政治意义: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充分体现;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需要。 ②经济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认真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发展红色旅游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14分) 答案要点:经济意义:①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2分)②有利于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2分)③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协调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分)④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2分) 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坚定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3分)②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3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