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福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本试卷分六大题,共 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不思其反。(《诗经·氓》)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是故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不霁何云?(杜牧《阿房宫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 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作《玄守论》以答之,曰: 或谓谧日:“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且道之所贵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时也。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转死沟壑,其谁知乎?” 谧曰:“人之所至惜者,命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者,疾病也。若扰全道以损性命,安得去贫贱存所欲哉?吾闻食人之禄者怀人之忧,形强犹不堪,况吾之弱疾乎!且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又生为人所不和,死为人所不惜,至矣!喑聋之徒,天下之有道者也。夫一人死而天下号者,以为损也;一人生而四海笑者,以为益也。然则号笑非益死损生也。是以至道不损,至德不益。何哉?体足也。如回天下之念以追损生之祸,运四海之心以广非益之病,岂道德之至乎!夫唯无损,则至坚矣;夫唯无益,则至厚矣。坚故终不损,厚故终不薄。苟能体坚厚之实,居不薄之真,立乎损益之外,游乎形骸之表,则我道全矣。”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莫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 阙:欠缺
B. 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综:综合
C. 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 赡:充足
D. 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沉湎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皇甫谧勤奋钻研的一组是 ( )(3分)
①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②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③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④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
⑤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⑥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4分)
译文: (2)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5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这首诗的第二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是名句,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它的妙处在哪里呢?请你作简要赏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探春在贾家是庶出,但是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倡下组织起来的。
B.《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奸雄,他的信条是“宁教天下人负我,不教我负天下人”,他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不仁,是一个政治野心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C.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在广场的一条小巷里,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伽西莫多抢走。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近卫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克洛德逃走,而伽西莫多被擒获。
D.《家》中,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E.聂赫留朵夫在陪审员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使他十分震惊。他相信她在盗窃钱财和毒死人命两方面都没有罪,但他回想起勾引玛丝洛娃的经过,并不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良心从没受到苛责。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唐吉诃德与风车“交战”的故事。
(2)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逼死尤二姐的经过。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 “无或(1)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2)?今夫弈之为数(3),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告子上》
【注】(1)“或”同“惑”,怪。(2)大王即使他有善意萌发出来,我又拿他有何办法。(3)数,技艺。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孟子认为大王资质虽然不够聪明,但这不值得让人感到奇怪。
B.本段话用了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和“羿秋诲羿” 两个比喻进行论证。
C.由于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因此必须好好地规劝他闭门思过。
D.孟子认为后一个学羿者态度不够端正,所以技艺远不如前一个学羿者。
(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孟子说的也是和上面一段话同样的道理,请你结合孟子所说的两段话,谈谈自己的认识。(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节俭的时代新意与消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对于“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特别是城镇里的“新生代”,俭朴节约,却似乎是一个新鲜事儿。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物质贫乏的年代,没有饥肠辘辘的切身感受;相反,却生活在舒适滋润,甚至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优越的时代环境中。如今他们步入社会不久或刚刚走上社会,就要直面不期而至的金融风暴和经济疲软。在经济寒潮面前,他们中的一些人,摒弃了“抠门”这个概念,拿起了“节俭”这个有效武器。
我们应该肯定这种变化,并顺势呼唤传统“节俭”意识的回归。同时,又要引导青年人,包括老一辈,全面把握节俭的时代意义和内涵,自觉地把节俭品德持之以恒、发扬光大;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如今的“节俭”是在一种新的人民生活水准、国家发展水平和社会、国际平台上的“节俭”。今天我们所主张的“节俭”,并不是一味地讲求清苦贫困,要人们什么都去省、一切都不要用,而是要人们能省则省、该用则用。因为即使在古代,人们也认为“圣人制用,丰约各有适”。对于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来说,应当以保持相对舒适甚至体面的生活为前提。但是,消费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来不是单纯地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而是伴随着心理上的需求。“简朴并不是要人脱离世俗的欢乐,而是摆脱那些仅仅是投合我们的虚荣心及欲望。”让生活丰富多彩,提高生活品位和层次,并不必然地和挥霍浪费划等号。只是说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能尽量做到节俭。“节约是避免不必要开支的科学,是合理安排我们财富的艺术,”而且“它能使人最大程度地享用生活”。
目前,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增速过快而导致的下滑趋势,中央提出了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这是十分正确的。但这种消费是指必需、正当和合理的消费,是对国计民生有利的。
消费不能是盲目的。消费需要引导,需要健康、科学而有序。社会消费水平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又要推动经济;个人消费除要量力而行、量入而出外,还应提高消费品质。我们应当基于对经济的研判,用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正确的消费文化来指导和统领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我们要全面准确地领会中央的精神,一方面要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又要避免片面强调消费,重蹈美国社会一度消费无度导致金融危机的覆辙。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5分)
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对于“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特别是城镇里的“新生代”,俭朴节约,却是一个新鲜事儿。
B.作者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节俭”的内涵也应有所变化。
C.作者认为如今的“节俭”,并不与健康而舒适的生活相矛盾。
D.让生活丰富多彩,提高生活品位和层次,并不必然地和挥霍浪费划等号。
E.目前,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趋势,我们应响应中央的号召,大力进行各种消费。
10.为什么说“消费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3分)
11.在经济寒潮面前,为什么要注重“节俭”,又要促进“消费”,二者相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概述。(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毛毛雨
陈金辉
谚曰:“七月黑,八月白,九月落山白。”山白,即毛毛雨,又有谚道“毛毛雨打湿衣裳”。农谚道出毛毛雨发生的时间和其渐湿人衣的特点。
多年不见毛毛雨,在我居住的F城关,总是进行着阴晴云雨天气的交替变换,难得出现“落山白”。屈指算来,我离开故乡熟悉的毛毛雨总该有30多个年头了。
一天傍晚,我乘公交汽车回乡,车子驶入城北不久,但见群山裹上白色的纱巾,那丝丝缕缕的毛毛细雨飘进车窗,抚摸着我滚烫的脸颊,一种亲切的温馨的家乡问候着实让我感动不己。久违了,毛毛雨!
抵达北西亭车站,我转乘摩的回乡。我的话题仍离不开毛毛雨,中年司机也脱口赞颂起毛毛雨来。他说:“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因我们地处城北,三面皆山,‘山白雨’只落在我们北区一带,很难落到县城。”司机的话,道出了毛毛雨“贵客难来”的神秘感。
沐浴在柔柔软软飘飘洒洒的雨雾中,精神顿觉无比舒畅。我仿佛置身在硕大无比的瀑布前,领受着细小雨滴的溅濡。看着路上的行人,没有一个带上雨具,也许大家也如同我一样怀着好心情,接受这轻盈潇洒的使者“润物细无声”的馈赠。
自然万物,真是丰富多彩、耐人寻味。它们走近人们的脚步和方式又是多么不一样:雷雨闪电是那么迅猛,暴风骤雨是那样粗鲁无礼,地震海啸又是多么恐怖无情。惟独毛毛雨,她是如此温柔飘逸,可亲可近。
就是这可亲可近的毛毛雨,她曾落在我生命的旅程中。
我的故乡在“人山”(因山形而得名)脚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农历九月以后,人山山上山下常飘飞着毛毛细雨,她悄悄地润泽着山野草木田间庄稼。每当毛毛雨来临时节,故乡的父老乡亲依然参加劳动,而毛毛雨更给我们贪玩的少年儿童增添了不少情趣,我们摸摸被毛毛细雨润湿的头发,照样狂奔乱跳,跋山涉水,反倒觉得精神抖擞!毛毛雨,她的百般柔情,给我的少年平添上温馨浪漫的色彩!但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她竟去向何方,大概也缘于“温室效应”,才逼使她退避三舍销声匿迹。我在不断地刨根究底,试图探明不见她芳影的原因。
今天,在家乡的土地上我们相逢了!那“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喜悦和亲切感自不在话下,而你那温柔细腻的特点,着实更让我想到我的本行工作--教书育人。
几十年来,我对待自己的万千“桃李”,都曾像毛毛雨一样地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工作吗?我曾像毛毛雨一样滋润着他们的思想情操,培育着他们的优良品格吗?其间,哪怕只有一次,我曾暴风骤雨般地批评过他们吗?我曾粗鲁地训斥过他们吗?我不断地拷问着自己!
几十年来,我在默默无声地滋兰树蕙,我以我毛毛雨般的方式,实现了师生间的和谐。许许多多的学生离开我的视线,又回到我的视线之内,虽然我叫不上他们全部的姓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仍然亲亲热热地叫我老师。并随着我的学生们像毛毛雨一样的讲述,重温着往日师生间的细枝末节点点滴滴。那些往事更像毛毛细雨一般洒落在我干涸的心怀上,给我丝丝快慰,总是伴随着一种莫名的幸福感!
在今天飘飞的毛毛雨中,我的万千思绪也随着她自由飞舞。亲情友情鼓满我的心胸,我沉浸在深深的惬意中……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本文以“毛毛雨”为题,既描绘了自然界中的“毛毛雨”,又抒写了生活中的“毛毛雨”,使人耳目一新。
B.毛毛雨只落在城北农村,而县城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县城地域宽阔,没有屏障,所以毛毛雨“贵客难来”。
C.同样是自然现象,但毛毛雨不同于雷雨闪电的迅猛、暴风骤雨的粗鲁无礼、地震海啸的恐怖无情,作者对毛毛雨情有独钟,并进而借物抒情,令人产生共鸣。
D.作者常年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以毛毛雨般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书本知识,提高学业水平,丰富文化素养。
E .本文前后连贯、首尾一致,以“毛毛雨”为感情线索,引起丰富的联想,这是古典诗歌中“比兴”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
13.联系全文回答,毛毛雨具有哪些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五个字,可选用原文词语。(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依据文章内容,探究作者为什么说“就是这可亲可近的毛毛雨,她曾落在我生命的旅程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温森特①一走进画室,迎面就扑来一股混杂着烟草、旧烟斗和油漆的好闻的气味。画室里面很宽绰,摆着画的画架散立在一方德文特出产的厚厚的地毯上。满墙都挂着习作,一个角落里放了一张老式桌子,桌前有一小块波斯地毯。北面的墙有一小半是窗户。书籍凌乱地放在各处,所有能放东西的平面上都是画家的画具。尽管这间显露出蓬勃生机的画室摆着满满当当的东西,但温森特可以感觉到其中的那种明确的秩序,而这来自毛威②的个性,它支配着这个地方。
……
毛威说:“我会尽力帮助你的。你带画来了吗?”
温森特说:“带来了。”
毛威一边看那些画,一边说:“你的画不对头,完全不对头。奇怪的是我以前怎么就没有看出来。”
“你曾经告诉我只要我画就能成为画家。”
“我错把粗野当成了力量。如果你真的想学就必须一切从头开始。那边煤箱旁的角落里有些石膏模型。如果你愿意,你现在就可以去照着它们画。”
温森特茫然地走到那个角落,坐在一只白色石膏脚前。好久好久,他头脑发木,动弹不得。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速写纸,可一笔也画不出,他转过身,……毛威已经轻轻打起鼾来。
一会儿,痛苦的感觉有点而麻木了,温森特开始画那只石膏脚。几个钟头过去了,当他表哥醒来时他已经完成了七幅。毛威像一只猫似地跳起来,仿佛并没有睡过觉似地快步走到温森特身边。
“让我看看,”他说,“让我看看。”
他看着这七幅素描,连声说:“不行!不行!不行!”
他把纸撕碎,掷在地板上。“还是那么粗野生硬!难道你就不能照模型的原样画吗?你就不能明确地画好一道线条吗?”
“你所讲的话听起来就像美术学校的老师讲的,毛威哥哥。”
“要是你多上点儿学,你现在也许就知道怎么画了。把那只脚重画一遍,看你究竟能否把它画得像一只脚!”
他穿过花园到厨房去吃了点东西,回来后又继续在灯下画他的油画。夜晚的时光逐渐过去了。温森特照着那脚画了一只又一只。他越画越讨厌面前那令人不快的石膏玩意儿。等到朦胧的曙光悄悄爬上北窗之时,他面前已经画了一大沓。他站起身,心中异常烦闷。毛威又来看他的素描,结果又把它们撕成了碎片。
“它们一无可取。”他说,“绝无可取之处。你违反了绘画的一切基本法则。喏,把这只脚带回去吧!你得一遍又一遍地画它,没画好就甭再来!”
“要是我再画,我就不是人!”温森特嚷着。
他把那只脚扔进煤箱摔得粉碎。“别再跟我说什么石膏啦!我受不了!除非没有活人的手脚可画了,我才去画模型哪!”
“如果你是这么看这个问题,那就算了。” 毛威冷冷地说。
“毛威表哥,我绝不能忍受冷漠无情的法式约束,不管这法式是你的还是别人的。我必须按我自己的气质和个性去表现事物。我应当按我所看到的样子而不是你所看到的样子画。”
“我不愿再和你发生任何关系了,” 毛威说,那声调就像一个医生在对一具死尸说话似的。
(节选自欧文·斯通《梵高传》 常涛译)
注:①温森特,即温森特·梵高,荷兰著名画家。②毛威,温森特·梵高的表哥,画家。曾答应指导梵高绘画。
12.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毛威让梵高画石膏,出发点是好的,他希望以此使梵高改掉粗野的画风。
B.梵高画不好石膏是因为他对石膏不感兴趣,从来没有去画过。
C.虽然讨厌石膏,但梵高在绘画上自有过人之处,所以才画得飞快,一会儿就画了七幅。
D.毛威的教学法是对的,但在因材施教这一点上做得不好。
E.毛威用“像一个医生在对一具死尸说话似的”声调对梵高说话,是因为他觉得梵高的想法无法理喻,这样画下去将永远无法成为画家。
13.毛威表哥认为温森特画得不对,那么毛威认为该怎样画才是正确的呢?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4分)
14.台湾诗人余光中高度评价梵高的艺术成就。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章体现了梵高哪些艺术主张?请简要概述。(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某市交通标语已经历了三次变脸:由以说教为主,较严肃呆板的“严禁酒后驾车”等, 变到更多地使用提示性语言,以及“请”、“您”等敬语的“请系好安全带”、“交警提醒您不要横穿公路”等。第三次变脸则更注重人性化、亲和力。
请写一条具有人性化、亲和力特点的交通标语(运用对偶或排比的方法)。(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列一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息息相关,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某媒体在网上就大学生实习问题进行调查,情况如下:
(一)你最希望通过实习获得什么?
工作经验69 % 实习鉴定7 % 正式工作机会21 % 其他2%
(二)你最希望通过实习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
专业技能21 % 人际交往能力26 % 实践能力51 % 其他2%
请整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就大学生培养问题给高校提出合理建议。
(1)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六、写作(7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并不出色的学生问老师:“老师,我在你心目中排第几?”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学生惊喜地问:“真的?”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得第一并不难,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参考答案:
一、(27分)
(一)(6分)
1. (6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 同是天涯沦落人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信誓旦旦 (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弟子不必不如师 (4)锲而不舍 未云何龙
(每处1分,有错、漏、添的该处不给分。如四小题全答,按前三题评分)
(二)(15分)
2.(3分) B (通晓)
3.(3分) C(①是叔母的教诲,④是皇甫谧的性格)
4.(9分)
(1)你今年二十岁,眼睛没有阅读过书本,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可以安慰我的。(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汝、道、无以译对各给1分)
(2)富贵是人人想得到的,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为什么不顾惜自已,等待困穷而不作改变呢?(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欲、恶、委、形译对各给1分)
(三)(6分)
5.(6分)
(1)第二句流露出诗人悠闲与留连山水之情(从“发船迟”可看出)。(2分)
(2)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作者不仅抓住最有特征的景物,而且写出新意。(或:每句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边写边议,景中有意,意中有情)第三句“凫眠”是水乡人所共见的,而“闲意”则由作者的想象与感觉来。第四句写岸边老树,春深着花。这也是乡村常见之景,但说它“无丑枝”,是作者的新意(或:有双关的含意)。(4分)
二、(16分)
(一)(10分)
6.(5分)
B E(B曹操的信条应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E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良心一度受到苛责。)
7(5分)
(1)唐吉诃德和桑丘来到郊野,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唐吉诃德说,那有三十多个巨人。要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得了战利品,就可以发财。(2分)他不顾桑丘的劝阻,横托着长枪向风车冲杀过去,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他翻滚在地,狼狈不堪。(3分)
(2)王熙凤知道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后,大发雷霆,设计将尤二姐骗入大观园。(2分)先是挑唆尤二姐的未婚夫张华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然后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折磨尤二姐,导致尤二姐流产,最后吞金自尽。(3分)
(二)(6分)
8.(6分)
(1)(3分)
C(大王的问题出在治理国家没有集中精力,不够专心。文中无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之类的信息。)
(2)(3分)
孟子强调学习除了要有恒心外,还要专心致志,他更看重“持心”在求学中的作用。专心、恒心,这是修养者达到修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三、(12分)
9.(5分)
A E(A 原文中有“似乎”二字。E“各种消费”错,原文“但这种消费是指必需、正当和合理的消费,是对国计民生有利的”。)
10.(3分)
因为消费从来就不是单纯地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而是伴随着心理上的需求,让生活丰富多彩,提高生活品位和层次。
11.(4分)
不矛盾。(1分)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的“节俭” 并不是一味地讲求清苦贫困,而是要人们能省则省、该用则用。(1分)消费是健康、科学而有序的,要量力而行、量入而出外,还应提高消费品质。(1分)在经济寒潮面前,从根本上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实行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是十分正确的。要促进消费还要注重“节俭”,对国计民生有利。(1分)
四、(15分)
(甲)(15分)
12.(5分)
B D(B原文无此信息 D概括片面,只谈教书,未涉及育人。)
13.(4分)
(1)渐湿人衣(2)润物细无声(3)温柔细腻(答成“柔柔软软”“飘飘洒洒”“轻盈潇洒”“温柔飘逸”亦可)
14.(6分)
因为“我”一生中与“毛毛雨”结下了不解的情缘。(1分)(1)回乡途中遇上久违的毛毛雨;既写出久别重逢的喜悦,又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2)少年时在毛毛雨中狂奔乱跳;突出毛毛雨带给少年的乐趣。(3)成年时在教学中用毛毛雨般的方式教育学生并与学生和谐相处;强调毛毛雨给“我”在教育方式上的影响和启示。(5分)
(乙)(15分)
12.(5分)
B C(两项原因在选文中都找不到依据)
13.(4分)从头开始,从基础开始学,这才是入门者要走的路;初学者应该严格按照实物的原型画,画就该画得像。(每点2分)
14.(6分)
答案要点:(1)无视法则,反叛规矩;(2)画要体现生命力,而不是冷冰冰的模型;(3)画自己的心(按自己的气质和个性去表现事物)。(每点2分)
五(15分)
15.(3分)
答案示例1:你慢一点我慢一点,文明的步伐快一点。
答案示例2:安全是父母的寄托,安全是妻子的企盼,安全是朋友的祝福,安全是儿女的心愿。
16.(7分)
(1)(4分)
实习成为大学生获得工作经验的最主要渠道,(2分)大学生开始自觉地提高人际交往和实践能力。(2分)
(2)(3分)
高校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协调各部门,为学生实习提供各种方便。(言之成理即可)
六(70分)
17.(70分)
参照2008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候名叫静,是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皇甫谧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他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的游荡,或有人以为他是呆傻人。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虽然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岁,眼睛没有阅读过书本,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可以安慰我的。”因此叹息说:“从前,孟轲的母亲迁居了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已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深受感动,并激发了他的志气,于是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贫穷,他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经典学习,终于博通典籍百家之言,皇甫谧性格恬静,没有奢望,并从此树立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自已的事业,自已取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等论著,后来得了风痹症,仍然手不释卷。
有人劝皇甫谧为赢得名声而广泛结交,皇甫谧认为“不是圣人,哪能做官交友博取好名?住在乡村照样可以享有尧舜之道的美名。自已并非圣人,又何必去与达官贵人结交,为公事忙碌从而得到好名声呢?”于是,皇甫谧写了《玄守论》来回答劝他广泛结交的人。他在《玄守论》里写道: 有的人对皇甫谧讲:“富贵是人人想得到的,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为什么不顾惜自已,等待困穷而不作改变呢?况且从道义上讲,最可贵的,是治理国家,而对一般的人来讲,及时行乐便是美事,先生已经年老,牙齿也发生了变化,连温饱都没有解决,今后死在山沟河谷之中,又有谁知道呢?” 皇甫谧回答道:“人最看重的,是生命;道最渴求的,是形体的完美。生命和形体都不应该被疾病所侵害,如果扰乱了形体以至于损及性命,又怎么谈得上脱离贫贱而存富贵呢?我听说吃人家俸禄的人,就得分担人家的忧患,形体强壮的人尚不堪忍受,何况我体弱多病呢?对于文士来说,贫穷是司空见惯的,讲究道义的人的确也常受到轻视,然而处于贫穷之中而得到道的真谛,一辈子没有忧患,与那种为了追求富贵扰神耗精相比谁好谁坏,自然不言而喻啊!另外,生时不为人知道,死时不被人惋惜,这样的人才是最得道的真谛的呀!聋哑的人,是天下最得道的人。一个人死了,天下的人都为他号啕大哭,因为他的死,对天下有很大的损失,有的人健在,全国的人都为之而欢欣鼓舞,因为他的健在,对全国人都有好处。然而,天下人的哭或笑,并不能使该死的人不死,该生的不生。所以有至道至德的人,不会因外界影响损益到他的死生。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体魄很健壮。如果为了换回天下人的悲痛而去追求损害生命的名利,顺应全国人的心意去追求无益于身的富贵,这哪是道德的至高境界呢!只有不追求名利,才会无损于性命,身体就会更坚强;只有不求无益于身体的富贵,道行才会更深厚。身体坚强就不会损及生命,道行深厚就不会变浅薄。如果能保持坚实的身体、深厚的道行,将名利、富贵置之度外,看作只是形体表面的东西,那么我的道行是最完善的。” 于是,皇甫谧没有去做官。他潜心钻研典籍,甚至废寝忘食,故当时人说他是“书淫”。有人告诫他过于专心,将会耗损精神。皇甫谧说:“早晨学到了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是上天预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