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统测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云南省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统测语文试卷

ID:297732

大小:24.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云南省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统测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3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狩猎(shòu)    瓜熟蒂落(tì)        赡养(shàn)     虚与委蛇(yí) B、桎梏(gù)      戛然而止(jiá)       角逐(jué)       提纲挈领(qiè) C、哺育(pǔ)      煞费苦心(shà)      粗犷(guǎng)     断壁残垣(yuán) D、面颊(jiá)      怙恶小悛(quān)     造诣(yì)        叱诧风云(ch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惊蛰    涸泽而渔    气喘吁吁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缱绻    混为一谈    欢呼雀跃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C、脉搏    期期艾艾    鸠占鹊巢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D、蜜饯    摧人泪下    恰如其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近年来,高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收费问题,广为社会舆论所诟病。 B.        陈凯歌执导的华语传记巨片《梅兰芳》,往长达7个多月的拍摄后,已于2月低正式杀青。 C.        他没有让孩子们女死记硬背人精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却苦口婆心地教了孩子们许多 思考问题的方法。 D.       该人的名字我从没听说过,不知他何时被选为代表,问同街区的人,也都一个个成了丈二的和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    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 B、医生建议我多外出散步。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除非不碰上坏天气,或者病加重了,我    都从不间断地要到公园里走一走。 C、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牛肉等填肚子,后来    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拉肚子、感冒发烧等症状。 D、要顺利完成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    胀,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 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 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 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 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 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 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 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 (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 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 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 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    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    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    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镱乎。“具体地说,这    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    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啐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    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    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顶峰。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 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 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 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5.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凋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围诗歌在其发展过群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 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 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 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 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孟业,字敬业,钜鹿安国人也。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 分三十匹与业,拒而不受。行台郎中郭秀相礼接,方欲荐之,会秀卒。     魏彭城王韶,齐神武之婿也,拜定州刺史,除业为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 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业唯有一马,瘦死。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 食马肉,欲令厚相酬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日:“卿邀名人也。”对日:“业为典签,州 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今唤食肉,恐致聚敛,有损声名。”后未旬日,韶 左右王四德,董惟金并以马死托肉,为长史裴英起密启。神武有书与韶,大致诮让。业寻 被谮,出外行县事。后神武书责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乃令出外也!”及韶代 下,业亦随还,赠送一无所受。仁之后为西兖州,临别谓吏部郎中崔暹曰:“贵州人士,唯 有孟业,铨举之次,不可忘也。”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使刘西兖如此钦叹?” 业答曰:“唯知自修也。”     齐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 而不言。后寻业断决处,谓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补河间王国郎中令。 清贫自守,未曾有失。河清三年,敕人间养驴,催买甚切。业曰:“吾既为人父母,岂可坐 看此急。宜权出库钱,贷人取办,后日有罪,吾当当之。后为宪司所劾。被摄之日,郡人 皆泣而随之,迭相吊慰。送业度关者,有数百人.至黎阳郡西,方得辞决。攀援号哭,悲 动行路。诣阙诉冤者非一人,敕乃放还。武平九年,为太中大夫,加卫将军,寻卒。                                                       (节选自《北史·孟业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有济乎          济:成功    B.卿邀名人也        邀:邀请    C.后寻业断决处      寻:探究    D.诣阙诉冤者非一人    诣: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郡人皆泣而随之       项王按剑而跽曰    C.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岳心鄙其渺小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业因马肉一事被长史裴英起秘密告发,于是神武皇帝就写信责备了魏彭城王韶。     B.孟业虽然其貌不扬,但他凭借自己的办案水平,赢得了清河王岳对他的高度肯定,        被提升为河间王国郎中令。     C.由于孟业能够为百姓着想,所以在他被弹劾拘捕后,不少百姓深表同情,更有人替        他鸣冤叫屈。 D.孟业为人廉沽谨慎,齐神武帝对他非常信任,长史刘仁之也非常器重他,曾人力把        他举荐给崔暹。 第Ⅱ卷 (共118分) 四、(共23分) 11.把第Ⅰ卷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业为典签,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5分) (2)宜权出库钱,贷人取办,后曰有罪,吾当当之。(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宝月山作 仲殊①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 初归,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注]①仲殊:僧人。俗姓张,名挥,仲殊是其法号。曾住杭州宝月寺。②篆香:又称百刻 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1)上阕中的“乱”字用得很有分量,请具体分析。(4分) (2)词人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心境。请具体分析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心境的?(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1)边庭流血成海水,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                 ,                    。况复秦兵耐苦战,                         。(杜甫《兵车行》)   (2)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李白《峨眉山月歌》)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  自以为关中之固,               ,             。 (贾谊《过秦论》)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共22分) 庄稼跟我回家 杨虎   ①一年的雨从春天出发,在农事的上空飘落或泼洒,令男人女人在伺候庄稼的艰辛里可 以从从容容地将筋骨舒展开来。人在霏霏春雨中出门,种子就在人对田野的打望中熟悉了 每块田地的模样。但种子没有办法选择,人的手偏轻一些,偏重一些就左右了种子的命运 一一粗看起来,人仿佛是庄稼的主人。人高兴了,恼怒了,似乎可以像对待家里的黄狗那 样对待庄稼。黄狗还可以夹着尾巴逃到墙角呜呜两声,庄稼却默然无语,面对你使气,掼 碗,庄稼表情木讷,庄稼一声不吭,庄稼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你可以像家谱里说的 村东头的二狗那样在栽秧的时候去赶场,在赶水的夜晚蒙头睡觉。春天里,种子没有跟在 你身后来到田野,到了秋天,庄稼也不会跟你回家   ②人在田里栽种庄稼,庄家却在家谱里栽种人。      ③和庄稼纠缠久了,人感觉自己也不过是大地上的五谷之一。如果是在藏区,你就是一 棵在经幡下随风摇晃的青稞,喇嘛们的诵经声日夜传到你的耳边。某一个黄昏你忽然领略 了佛法的精义,你试着迈出脚步,惊异地发觉自己竞成了一个正在苍穹下三步一跪九步一 叩地挪动着的康巴汉子。   ④在北方,你也许是一棵通红的高粱;而在黑石河边,你就是一株水稻。   ⑤每个地方的五谷,怀着不同的心事在田野里呈散兵队形散开,然后在农人的吆喝下集 体向秋天发起冲锋。它们是村庄看守的羊群,它们咩咩直叫,长大了却被城市随手拐走。   ⑥在故乡长大的水稻还不知道乡愁的味道,思念是沦落到城市以后的事。在城市里,没 有人替水稻的女儿一一米,说出她的疼痛与欣喜,思念与绝望。人们都觉得自己确实比一 粒米伟大得多,比邻居匆忙得多,直到有一天一粒小小的米在你的身体里不可遏止地思念、 起故乡来,你已被疼痛中的米一拳击倒。   ⑦如果你找不出原因,你将永远回不了家。   ⑧藏在米里面并给予米力气的,是土地,不是那群栽种米的人。事实上,在田里劳作的 人常常直起腰来,发渴地羡望着远方灯红酒绿的城市。人常常因追逐浮华轻易就舍弃了故 乡,从泥里拨出脚来。庄稼却不,庄稼不会因为自己根部土壤的贫瘠而拔腿逃离。   ⑨其实大多数的人终其一生,也只不过是大树下一棵发育不良的灌木或小草。社会是另 一种形式的森林,能够探出头来的参天巨木和攀缘缠绕的藤状植物不过是少数。这样想想, 做一棵迎风摇曳的水稻或小麦也未尝不好。尤其在黑石河边,做一棵水稻你就拥有了水做 的骨肉,做一棵小麦你就岁岁被五月的晚霞带回家。   ⑩任何时候,只需望一眼坝上的庄稼,村人心里的石头就落了地。   ⑩土地的禀性是一年一年沿着水稻的根系,小麦的根系,沿着所有植物的根系向着天空 传递,将植物的血液染成绿色。因此大地上的所有植物都相互支撑,它们靠风传递爱情和 语言。没有谁听说一群树在开会准备消灭另一群树。而人类举手就将那些百年,千年的老 树赶进了火光,变成了记忆。在黑石河边,像大多数地方一样,树木已不多了。很多新建 的房屋旁,人们匆匆忙忙地随手栽下几棵瘦削的小树苗,任它们在烈日下焦灼,在寒风中 哆嗦。人们在忙着把一批批房屋栽进土地里,以为这样也就有了根须虬结的家,可以屹立 千年。事实上翻开史书,阿房宫多年以前就连最后一把灰烬也已经不知去向了。   ⑩这让我感悟到,一坝荒凉很容易就覆盖了一座曾经炊烟缭绕的村庄,一片在晨风中颤 动的庄稼却会令死去的复活。 14、在第①段中,谈到人和庄家的关系时,为什么说“粗看起来,人仿佛是庄稼的主人”?(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庄稼却在家谱里栽种人。(3分) (2)人感觉自己也不过是大地上的五谷之一。(3分) 16、本文题目叫“庄稼跟我同家”,在全文中,作者主要呼吁了哪几个方面的“回家”?请     分条概括,并简要阐释其内容。(6分) 17、第⑤自然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就其中一种修辞手法,结合第⑤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赏析。(6分)  六、语言表达(15分) 18、下面是关于一则对联的趣谈,请填写下面的空格。(3分)   王羲之是一个有名的书法家,每年除夕夜他亲手写的贴在门上的对联都会被人偷走。有 一年除夕,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于是就在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大家都不懂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年初一王羲之起来,看到对联还在,就在对联上加上 了几个字,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                    19、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达方面都存在用词不当的错误,请指 出并加以改正。  (6分) ①情景一: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 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②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 双手激动地说:  “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 ④情景三:某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x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 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答: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20、下面示例是为课文《药》中的人物驼背五少爷配的一首小诗,请从我们高中所学的 课文中,另选一个人物也写一首小诗。语言形式不拘于示例,短小精悍,符合人物特点,不 少于五行。(6分) 【示例】驼背五少爷 也许 太多的苦难 在这里凝固 是身体的佝偻 是人性的麻木 更是灵魂的扭曲 七、作文(60分) 2l、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似乎不及万紫千红荚丽:“独当一 面”诚然神勇,似乎不如众志成城牢固。人们需要团结合作,却也似乎离不开“独处”;世 界需要沟通交融,却也少不得“特立独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寂寞,也是自 在;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高风亮节,又何尝不是悲怆……     “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是一种应该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