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演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演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ID:297985

大小:18.7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选择题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尺度。在中国古代社会,我们的先祖在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以其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在很长的时期里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据此回答1-3题: 1.商周时代主要的农具是 A.木、石器  B.木、骨器    C.骨、蚌器  D.石、铜器 2.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关于“青铜时代”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司母戊鼎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周时代有大量青铜器农具  C.商时出现大量青铜铭文  D.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该时代青铜艺术的杰作 3.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时的铜柄铁剑证明西周晚期铁器已开始出现  B.铁农具在春秋时期已在较广泛地区使用,战国时则使用更普遍  C.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创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灌钢法  D.魏晋时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 在古代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是一切财产之母。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据此回答4-6题: 4.通过赋税改革来确立土地私有的改革是 ①齐国相地而衰征 ②鲁国初税亩③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④魏国的李悝尽地力之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有关土地制度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周天子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  C.曹操实行屯田制,是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 6.对封建时代土地兼并和土地高度集中现象的以下评述,符合实际的是 A.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阶级矛盾尖锐原因之一  B.是封建社会偶然性出现的历史现象  C.张居正曾清丈土地,实行土地改革  D.康熙帝实行更名田,规定所有土地均归现在耕种人所有 赋税,包括田赋、力役以及工商各税,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组织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此回答7-8题: 7.以下关于赋税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赋税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  B.奴隶不交纳赋税  C.封建赋税的征收大概始于春秋时的齐国和鲁国  D.农民向私田主交纳的是田税 8.关于秦汉赋税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A.秦收田租,不收户赋和其他苛捐杂税  B.西汉农民的负担重在田租  C.汉时的三十税一或免若干年田租,真正得好处的是地主阶级  D.编户齐民按家庭人口多少承担国家的赋役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历代王朝的兴衰无不与农业有莫大的关系。可以说,农业兴则天下安,农业衰则天下乱。据此回答9-15题: 9. 对封建统治者在农业问题上的举措,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秦始皇轻视农业,不兴修水利,更没有推广牛耕改进铁农具  B.西汉编户齐民中的妇女享有免役的权力  C.隋文帝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D.元世祖只把牛羊的多少作为评定地方官政绩的依据 10.在自然经济社会,人口的多寡,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据统计,人口数字过三亿的朝代有 A.秦  B.隋  C.明  D.清 11.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下列水利工程的兴修,其主观目的不在于农业灌溉的是 A.孙叔敖修芍陂  B.西门豹修西门豹渠  C.李冰修都江堰  D.郑国修郑国渠 12.下列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情况,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春秋战国还不能种植芋头、韭菜  B.秦时有了水稻育秧移植技术和双季稻  C.唐时玉米已在今新疆地区种植  D.番薯在明代从国外引进中国 13.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先进的耕作工具和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灌溉农田  B.唐人创制了利用自然力的筒车  C.唐朝人发明曲辕犁  D.明朝人发明了马力操作的踏犁 14.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 A.魏晋南北朝  B.唐后期  C.元  D.明 15.畜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与一定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有关畜牧业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商朝人还不懂得用牲畜拉车和祭祀  B.匈奴人不仅养牛马有的还从事农耕  C.突厥人靠羊马生活  D.元时人们在漠北草原凿井为人畜提供饮水 由于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行业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与人们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其水平之高,足以使今日中国人自豪。据此回答16-20题: 16.棉花种植与棉纺织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此叙述错误的是 A.战国时新疆已经种植棉花,有了棉纺织业  B.元时手工业首推棉纺织业  C.元代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D.黄道婆是著名的棉纺织家 17.陶瓷制造业是中国最古老的手工行业之一。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周时已出现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②魏晋南北朝能制青瓷、白瓷③唐时生产三彩陶器,为后来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④元代能制造青花瓷 A.①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中国江河湖泊众多,自古以来人们就学会造船代步、运输货物。唐时人们 A.发明了橹、舵、布帆、锚  B.开始制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C.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D.造载几万担粮的远洋海船 19.有关手工业情况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战国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精巧漆器  B.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以曲造酒  C.北魏相州是当时造纸中心  D.东晋南朝时扬州成为冶铸中心 20.古代中国建筑水平之高,足以傲视世界。对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夏朝城市建筑规模大,王都遗址面积达三百多万平方米②秦阿房宫能容纳数万人③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长安城设计合理规模宏大④赵州桥“奇巧固护,甲于天下”⑤辽代建的卢沟桥闻名中外⑥明朝蒯祥主持北京宫殿、园林、寺庙、陵寝的设计营建,被誉为“蒯鲁班”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谓之商业;由于商品交换数量的增加和交换地区的扩大,交换的中介人逐渐专业化,出现了商人阶层。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商业也有相应的发展,纯堡垒性质的城市由此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据此回答21-23题: 21.商民善于经商,后世于是将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称为“商人”。以下叙述不符合商朝情况的是 A.都城是全国交通中心和商业都市  B.交通已有一定规模,道路沿途设有旅舍  C.建有邮传制度  D.临淄、邯郸、大梁、郢亦是繁华商业中心 22.“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艄,填满河路。”说的是唐武则天时的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广州 23.“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能反映的当时问题是 ①商人众多②商业繁荣③农村破败,田地荒芜④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24.阅读下面材料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新的均田令。“唐制度田以步,其阔一步,其长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项。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受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永业之田,树以榆、枣、桑及所宜之木,皆有数。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为宽乡,少者为狭乡。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其地有厚薄,岁一易者,倍授之。宽乡三易者,不倍授。工商者,宽乡减半,狭乡不给。凡庶人徙乡及贫无以葬者,得卖世业田。自狭乡而徙宽乡者,得并卖口分田。已卖者,不复授。死者收之,以授无田者。凡收授皆以岁十月。” 《新唐书·食货志》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唐初均田令目的、对象、特点及作用。 25.阅读下列材料 昔杨炎并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并入焉。明嘉靖后行一条鞭法,均徭、里甲与两税合一。丁随地起非权舆(开始)于今日,亦曰通其变,使民不倦而已。我朝丁徭素薄,自康熙五十年定丁额之后,滋生者皆无赋之下。凡旧时额丁之开除既难,必本户适有新添可补,则转移除补,易至不公,惟均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保甲无减匿,里户不逃亡,贫穷免敲扑,一举而数善备焉。所不便者,独家止数丁而田连阡陌者耳。然使丁分征地,则富户又将贿脱而委制之贫民,欲编审之均平,顾可得乎?故自康熙末年,四川、广东等省先已行之。田载丁而输纳,丁随田而买卖,公私称便。至雍正初,畿辅(今北京、河北地区)踵而行之,次及各省,惟奉天、贵州,以户籍无定,仍就分征,山西方于乾隆元年(1736年)以后,陆续摊派。前后百数十年,时历三圣,其减除重则缺额者,史不绝书,经营裒益(增减),然后法制大定。乃知唐之庸钱,不得不归于两税;明之均徭,不得不改为鞭:皆势之所趋,不得已也。 王庆云《熙朝记政》卷三,《记丁随地起》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指出清摊丁入亩的目的。划线内容的观点符合历史实际吗?为什么? ②概括摊丁入亩推行的主要特点,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③扼要评价摊丁入亩的社会影响。 三、问答题 2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扼要叙述我国古代货币发行、使用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A 5.B 6.A 7.D 8.C 9.C 10.D 11.D 12.D 13.D 14.B 15.A 16.A 17.D 18.C 19.C 20.B 21.D 22.B 23.D 二、材料解析题 24.背景:经历隋末战乱的唐初,人口流徙,土地荒芜。 目的: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农业,增加赋税收入,巩固李唐统治。 对象:以丁男为主,除寡妻妾外妇女不授田。 特点:①未触及地主土地私有制:②注重实际,宽乡、狭乡区别对待;③重男轻女、重农轻商,但重视发挥农业劳动力的作用。 作用:使农民与土地结合。有利于唐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对李唐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后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5.①目的是“使民不倦”,“摧科易集”,保证赋税征收。 划线内容虽是颂扬之词,但也多少反映了一些当时的情况。②特点:先试点后逐步推开,历时长、较慎重;从实际出发,不强行一刀切;既不断修正使之具有相对合理性又坚持推行保持相对稳定性。认识:清政府虽然是封建政府,目的在于保证赋税收入巩固统治,但在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上,从实际出发,慎重行事,保持政策相对合理性与稳定性,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借鉴的。③评价:中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完成了人头税归并于财产税的过程,对无地的农民和工商业者较为有利,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使赋税与负担能力挂钩,较之以前均平合理,对土地兼并活动也有一定抑制和约束作用;征收手续简便,保证了税收的稳定;人头税的取消,使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相对松弛,有利于人口增长、百姓安定、生产发展,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三、问答题 26.趋势:①原始社会没有货币,商朝时以贝作为货币。②战国金属货币通行但形制不一。③秦统一货币后先后主要通行铜钱半两钱、五铢钱、开元通宝。④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⑤明清时期由多种货币到白银为主要货币。 主要原因:①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②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建立。③、封建政府征收赋税,保证财政收入的需要。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