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诗词名句填写(5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 。(1分) 2. ,烟波江上使人愁。(1分) 3.浊酒一杯家万里, 。(1分)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1分)5.当今有很多在外辛苦打工的农民工,他们的亲人在家乡时时思念他们,请你选用一句古诗词送给这些可敬的农民工,表达亲人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吧。(1分)
二、综合性学习(8分) 6.某校九年级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该年级同学,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为这个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激发同学们的活动兴趣。(3分)开场白: (2)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与《笑傲江湖》中部分章节被选入高中课本,引起大众关注,你对此有何看法?(3分)我的看法:
(3)活动中有一个板块叫“话说英雄”,请你向同学们介绍小说中令你感动、敬佩的英雄人物。(要求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性格。2分)
三、浅层阅读理解(30分)(一)赏读诗歌,完成以下题目。(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诗人在首句中,通过 、 两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 (情感),情在景中,情景交融。(2分)8.请你赏析诗歌第三、四两句。(2分)
(二)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部分,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9.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萌 翩 孕 匿 10.第一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三)阅读《孔乙己》节选文字,完成下面题目。(5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11.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孔乙己?(2分) 12.从上段文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性格?(举出一点即可)(3分)
(四)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节选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形式。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13.最能表达这段文字的观点的句子是: (2分)14.为了证明观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这一方法的好处是什么?(2分)
(五)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11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①,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②。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③,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⑤,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⑥,为民者宣之使言⑦。……”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輦1〇。(《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有删节) 注释:①巫:古代以降神事鬼为职业的人。②目:用眼睛看,表示敢怒不敢言。③弭:阻止,消除。④障:防水堤坝,用作动词,堵住。⑤壅(yōng):堵塞。⑥为川者:治水的人。导:疏通。⑦宣之使言:(治民者)宣导百姓,使之尽言。宣:开导。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 (2)期年之后 ( ) (3)厉王虐 ( ) (4)乃流王于彘(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17.甲乙两文都是写大臣的进谏,两位君王对于进谏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又分别导致怎样的结果?(4分)
1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3分) ①甲文中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纳谏,这种比喻说理方法,情理兼备,非常贴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②乙文的召公全部谏词的中心论点是:“民言胡可壅?”“为民者宣之使言”。用“防川”来喻“防民之口”,说明民言不可堵。又用“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为喻,说明用高压手段堵塞民言将会产生的危害有多大。这些比喻自然贴切,使说理形象生动。( ) ③从思想价值来看,乙文提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民者宣之使言”的思想,是古时臣子向君主提出的建议,这在今天已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了。( )19.根据上面两则文言材料,简要概括齐威王和周厉王各自的性格特点。(2分)
四、深层阅读理解(27分)(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梁衡 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公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如同情人的信物,这井成了后人怀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诗云:“甘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范仲淹字希文)昔日心。”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左右供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时的主持。院南有竹林一片,翠竹千竿,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愤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他为“龙图老子”。连皇帝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地焦虑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民生疾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岳阳楼记》并不在岳阳楼上所作,洞庭湖之大观当时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范公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将他一生经历的政治波涛,将他胸中起伏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然后又顿然一收,总成这句名言,化为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 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这古祠在岁月长河中又迈入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我在院中徘徊,面对范公、欧阳公和富公的神位,默想千年古史中,如他们这样职位的官员有多少,如他们这样勤勉治事的人又有多少,但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才教人千年永记,时时不忘呢?我想一个人只有辛苦的实践、诚实的牺牲还不行,这些只能随寿而终,只能被同时代的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创造一种精神,能提炼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是这种进步的忧乐观,使范仲淹得到了永恒。 走出范公祠,上车出城。路边闪过两个高大的石牌楼,突兀地在寒风中寂寞。人说这是当年衡王府的旧址,多么威风的皇族,现在只剩下这路边的牌楼和山上的寿字。遥望云门,雾霭中翠柏披拂,奇峰傲立。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推动历史车轮的人。(选自《梁衡散文集》,有删节)
20.为什么说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长叹,是一种“大彻大悟”?(3分)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选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材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v
22.题目是“一个永恒的范仲淹”,试说说范仲淹的永恒主要表现在哪一点。(3分) 23.在当今也有范仲淹式的好干部,请你举出一例来,并予以简要评价。(3分) 24.本文语言精美,试联系具体语句,从修辞运用的角度作一点赏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季羡林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总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曾经,“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惊。有的人竟忧心忡忡,不知这种技术发展伊于胡底(“伊于胡底”是个成语,典出《诗经》,用于对不良现象表示感慨,与“不堪设想”表意相近。——编者注)。信耶稣教的人担心将来一旦“克隆”出来了人,他们的上帝将向何处躲藏。 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但是,话又说了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读书的知识分子,古代通称之为“秀才”,常常成为人们取笑的对象,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话不无道理。在古代——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痞子流氓,中国历史上两个马上皇帝、开国“英主”,刘邦和朱元璋,都属此类。诗人只有慨叹“可惜刘项不读书”。“秀才”最多也只有成为这一批地痞流氓的“帮忙”或者“帮闲”,帮不上的,就只好慨叹“儒冠多误身”了。 但是,话还要再说回来,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这一批地痞流氓,还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这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竟无贡献可言。 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选自《中国人事报》2008年3月5日)
2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证明“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一观点的?(3分) 26.作者在文中驳斥了“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你认为读书有用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27.怎样理解“答案皎如天日”这句话的表达效果?(2分) 28.假如让你来证明本文的观点,你还可以补充哪些论据?(3分)
五、写作表达(50分) 29.下面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完成。(1)题目:我们家的新鲜事 提示与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有真情实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内容具体生动;字数不少于600字。(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理解,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议论文。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辆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年轻人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原来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了。”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了。……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有几个小孩都很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叫他们要保持光亮。结果两天过去了,智者都没来,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上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小孩,虽然智者没来,他也每天擦拭,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原来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2009年全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1.便引诗情到碧霄2.日暮乡关何处是 3.燕然未勒归无计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6.(1)示例:提起小说,你一定不陌生,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它们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灵魂。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走进“小说天地”。(2)示例:武侠小说应该进入中学课本,因为衡量文学作品高低的标准不是作品的形式和题材,而是文学作品的内容、思想、境界、艺术成就等方面。金庸的小说,气魄宏大,境界宽广,作品采取了通俗化的形式,但思想内容一点也不俗。 (3)略。 三、(一)7.杨花飘落子规啼鸣 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8.示例:这两句诗,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月,借明月抒发自己忧愁无奈与对友人深挚思念、关切的感情。作者与友人相隔两地,难以相见,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愁心”二字蕴涵着作者对友人遭遇的深深忧虑与恳切思念,而明月之托,则又是借奇特的想象抒发了内心对友人的无限同情和关心。 (二)9.méng piānyùn nì10.时间顺序 举例子 (三)11.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 12.好吃懒做、迂腐麻木、虚荣心强、自欺欺人。 (四)13.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14.举例论证 好处:举出实例,使观点与材料互相依托,互为印证,说服力强。 (五)15.(1)偏爱 (2)满一年(3)残暴无道 (4)流放 16.(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的人开导他们让他们畅所欲言。17.齐威王的态度:称“善”,开门纳谏,广开言路,而且大加奖赏;结果: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周厉王的态度:“怒”“不听”,派卫巫监视敢于批评王的人,堵塞言路,进而屠杀谤者;结果:“国人莫敢出言”,最终落得个“国人流王于彘”的下场。 18.①√ ②√ ③×19.齐威王: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知错就改,从谏如流,有所作为。周厉王:暴虐凶残,专横而愚蠢,刚愎自用,拒不纳谏。 四、(一)20.这声长叹是他对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的总结,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 21.①要想成才,就要克服困难刻苦求学;②从小就要树立远大志向;③要注重实践,脚踏实地地做事。 22.表现在他勤勉治事,更重要的是,他创造了一种精神,提炼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是这种进步的忧乐观,使他得到了永恒。 23.示例:经大忠——北川县县长,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三天三夜没有合眼,而他家中的亲人全部遇难。他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他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24.要点:运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丰富,充满激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具体语句示例略。 (二)25.一是书籍是人类保存、传承智慧的主要手段;二是读书能使人类永远不停地前进。 26.示例:在当今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人们更需要读书,否则,知识匮乏,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就会面临生存的危机,就会被淘汰。 27.“皎”,白而亮。作者说答案明确,就像白天的天空和太阳一样,意味着无可争辩。语言中透出一种坚定、恳切,充满真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 28.示例略。提示:可列举谈读书作用的名言作道理论据,可举一些历史名人有关读书的事例等。 五、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