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试巻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试巻

ID:298271

大小:17.7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2分) 1、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 A、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切       B、实践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具有特殊性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C、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 4、下列关于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观点正确的是 A物质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  B 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同样重要        C精神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    D 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没有区别的 5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尊重 A、领导     B 、权威     C、 群众        D 、客观规律 6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  A  将客观事物反映到大脑中       B 区分事物的真象和假象   C 找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D  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7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是 A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用运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 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8、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是 A占有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9、价值观是指人们(     )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A客观事物       B物质现象       C 精神现象        D 整个世界 10、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是 A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B生产活动    C 科学实验      D 教育活动 11、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 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C获取劳动的报酬              D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1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3、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 A索取         B个人奋斗      C 贡献         D 自我实现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来源只能是 A经验         B人脑           C实践         D书本 15、检验认识真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 A理论   B 实践   C是否得到多数人的拥护   D 是否符合书本上所说的道理 16、我国古代的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的是 A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B 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      C 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读书活动和实践活动分开进行,同样会对社会做出贡献 17、认识的根本目的是  A通过实践获得认识       B通过实践获得感性认识        C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D、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8、唐代一个佛教寺院的门口,挂着旗幡。山风吹来,旗幡飘动;一说:“这是幡在动”;一个叫惠能的和尚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在动。”正确的结论应该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 B、不同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不同的能动作用 C、事物具有多样性,结论也应是多种的 D、客观事物处在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 19、上题中,惠能和尚的说法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 20、春秋战国时代,一个叫公孙龙的人,牵着一匹白马要出关口。守关者对他说:“法律规定,不准把马牵出关去。”公孙龙却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公孙龙的观点( ) A、否认了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 B、否认了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C、割裂了事物的整体和局部性的关系 D、否认了矛盾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2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主要说明() A、事物发生质变的前提是量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22、一事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事物,这是由于( ) A、事物具有普遍性          B、事物具有特殊性 C、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D、事物具有可知性 2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 24、“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这句话体现了( ) A、抓重点,抓主流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分析法,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论 D、一点论 25、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从根本上说是由( ) A、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的       B、事物的外部矛盾决定的 C、事物的所有矛盾决定的       D、内外因共同决定的 26、中国有句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事实上,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赤必黑。这说明:() A、内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 B、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有时内因是主要的,有时外因是主要的 D、内外因都是变化发展的根据 27、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 ) A、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B、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C、和谐,就是美和善 D、近朱者必赤,近墨者必黑 28、 为加入“世贸”,我国与世贸成员国进行了长达15年的谈判,这说明:     A、我国经济严重依赖于外国经济    B、不加入“世贸”,我国经济就不能发展    C、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中国“入世”对各国都有利    D、加入“世贸”是发展我国经济的根本动力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着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包含的关系 D、矛盾的特殊性不可能变为普遍性 30、关于变量和质变得关系,正确的认识是: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质变离不开量变  C、量变是质变得起点和过程      D、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31、中国足球队曾患“恐韩症”,说明队员: A、球艺不如韩国队        B、身体素质差 C、精神状态差            D、战术配合不好 32、实际之所以能够检验人的认识正确与否,是因为实际(     )   A、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B、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可以实现人的预期目的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2分。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3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必须做到( ) A、先用两点论,后用重点论              B、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C、两点中有重点,重点中有两点 D、先解决重点,再解决其他非重点 34、下列选择中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 A、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相结合 C、我国经济体制转变既要遵遁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坚持改革开放 35、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物质生产活动       B 科学实验     C 阶级斗争   D 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36、公孙龙“白马非马”说错在:  A、割裂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  B、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起来了 C、以矛盾特殊性否定了矛盾普遍性 D、把矛盾普遍性欲矛盾特殊性混为一谈 37、哲学的含义是很丰富的,以下几种说法都是对哲学含义的正确表述: A、哲学就是世界观        B、哲学就是人们对于世界观 C、哲学时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D、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的概括核总结 38、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说明意识能够: A、通过人的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B、指挥人民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 C、直接对物质发生作用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39、搞地方保护主义,从哲学上说,是犯了下列错误: A、否认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B、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        D、割裂整体与局部的联系 40、任何规律都是: A、客观的、不可抗拒的        B、不能被创造和废除的 C、不受任何限制的            D、不可改变的 41、关于规律与现象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有: A、任何现象都是规律的表现             B、规律隐藏在现象中    C、人们只能透过现象认识规律          D、人们只能透过现象认识规律 42、在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事物的: A、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本质没有变化 C、矛盾也在发生变化             D、矛盾一成不变 43、发展地方经济一哄而起,没有特色,重复建设,从哲学上分析,是由于: A、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 C、不懂得矛盾普遍性原理         D、违背了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原则 三、简答 1、试述区分新旧事物和判断正确价值观的标准?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请例举事例并运用有关哲理进行分析。    3、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试从按树引种的事件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4、举例说明,说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四、辨析(每题6分,先辨别正误2分,再进行分析4分) 1、凡是先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辨别: 分析:    2、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的到。    五、论述 1、据医学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了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2.西藏自治区政府,认真分析西藏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具有地处高寒、人烟稀少,但蓝天晶莹、雪山耸立、草原辽阔、江河奔流、寺庙辉煌、民俗独特的特点,决定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旅游业。并鼓励旅游企业先后推出“新千年游新西藏”、“拉萨吉祥婚典”、“让世界了解西藏,让西藏展现于世界”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开发多种旅游资源。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西藏自治区政府是如何分析本地实际的?     1、“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回答: 在哲学的意义上,守信与失信行为体现了两种性质相反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据此说明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必要性。  25.他们坚持从客观存在的特殊的具体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客观实际做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既看到西藏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具有地处高寒、人烟稀少的弱点的同时,又看到了自身具有蓝天晶莹、雪山耸立、草原辽阔、江河奔流和寺庙辉煌、民俗独特等自然、人文的特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