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要求与进度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搞好新教材的分析研究,深入领会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知识性、应用性。夯实双基,提高能力,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优化各个教学环节,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改进教法,全面适应新课程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与进度如下。
学期
学段
内容
七年级
第一学段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一章结束
第二学段
结束七年级上册
八年级
第一学段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二章结束
第二学段
结束八年级上册
二、教学原则
1.基础性原则。初一、初二教学的落脚点一定要体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能力提高的前提与保证。应对照《课程标准》和教材,排查好各个知识点,把握好《课程标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2.能力性原则。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和审题能力等。
3.时代性原则。生物课程中反映生物学科发展趋势,体现当代科技进步和发展,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所占比重相当多,这就需要教师重视结合现代生物学发展和生产、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探究性原则。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倡用探究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学习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必将成为新课程的重要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分析和处理信息、交流合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合作性原则。面对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加强合作互助意识,共同探讨学习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在课标分析、教材研讨和集体备课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学生要搞好合作互助学习,共同面对和解决新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6.综合评价原则。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方位的,面对新课程和新问题,一定要分析研究如何评价学生,用全面、综合的眼光看待学生,找出适合新课程需要的学生综合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7.方法性原则。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学生怎么去学的问题。要教给学生如何去牢记基础知识,如何去进行实验探究,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何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习。
8.面向全体原则。保护学生个性,面上全体学生。尽量做到从实际出发,积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既要注重“面”又要照顾“点”,既要体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教学策略与建议
1、充分发掘生物学科的情感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生命的奥秘最客易引发人们的探究欲望;生物学的发展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历程,其中不乏精彩的人物和事件;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很多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的学习内容也很适于开展实验和探究。这些都是生物学科发掘情感价值,目标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剩用这些优势,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动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有了保障。
2.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法的改变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什么问题应该自主学习,那些问题可以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要让每个学生明确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学习;如何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等等;
要在学生中成立课外互查、互补性的学习小组,将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上互补的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督促检查,共同提高。
3.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
(1)充分利用教材中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应用与实践、活动、探究活动等活动性栏目,用好教材的目的。
(2)以课后的概念图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在教材每一节的思考与练习中都有概念要学生填写或连线,要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料,结合各个章节的知识联系点,相互渗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3)教材中实验的学习和操作要到位,用好演示实验。加强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实验题的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训练。要让学生掌握实验与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解答实验类试题的基本技能。
4.加强实验教学
目前我市的生物实验教学相当薄弱,多数学校的实验室是按照以前的标准配备的,有的学校还出现挤占和挪用实验室现象。有的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靠讲实验和背实验来应付考试。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实验教学,生物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新教材不仅在实验的数量上大大增加,而且实验内容渗透在学科知识之中。因此,实验教学就成为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实验课的流程大致应为:实验材料、器材的准备——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学生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教师指导点拨——撰写实验报告等。
建议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齐、开足实验课,有条件的学校可开放实验室,充分学生自主的时间学习。实验课要注重实效,不仅是让学生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学到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5.重视课前准备
生物学科的课时效较少,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1)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
集体备课是教研活动的一部分,是集体研讨共同提高的重要环节,更是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要以“集体通研→分工编制→集体审定→个人修改”的备课模式,既发挥了骨干教师的龙头带动作用,又充分调动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集体编写的教案和导学案,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保证了备课的高质量。望老师们高度重视集体备课,高度重视导学案的质量,在重、难点的把握,在“落实”上狠下功夫,提高复习效益。
(2)教师应做到提前备课,尽量提前一周把课备好,并编制好导学案,导学案应做到“预习案”“课堂案”“练习案”三案合一,让学生明确应预习的内容以及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预习学案可包括教材的导读、问题辨析、学法指导等内容。导学案应至少提前一天发给学生,以便于学生预习。
(3)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应进行检查,至少也应进行抽查.要求学生把通过自主预习和学生间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这样,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中就可做到有的放矢,能不讲的不讲,可少讲的少讲,该重点讲的就重点讲。
6.搞好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但教师如果不能有效的把握课堂,就会使课堂效率更低,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搞好教学设计尤其重要。
(1)教师应准确把握所教内容,要明确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学生合作学习。
(2)教师在学习小组的划分上应搭配合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3)课堂的设计要紧凑,各环节的时间安排要合理,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的调控,不可放任自流。
(4)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课代表的作用,也可以培养一批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起带头作用,带动全体学生,高效、有序地学习。
7.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高效、优质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障。要充分利用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并深化。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自己的优质、高效的课堂模式,
生物学科新授课的模式大致为: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互助交流—展示思维,点拨提升—当堂检测,课堂总结。
(1)教师要有效率意识。课堂时间主要用采解决重要的、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能在一些非重点的问题上浪费时间。
(2)教师要有层次意识。在课堂提问、疑难问题的点拨、师生交流、课堂评价等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策略。
(3)教师要有调控意识。学生活动应在教师指导下有序进行。
(4)教师要有联系意识。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中,只要是能帮助学生理解新授知识的,就应该与新知识联系起采讲授。这里面应该包括初中知识,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都与高中知识有密切联系,因此,初中教师应该熟悉初中教材,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8.保证检测质量,控制检测次数,认真进行讲评
当一个知识结构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完成后;可进行一次随堂测试,以检验教学效果。这样的测试不宜过多、过频。测试题目要少而精,占用时间应不超过1课时。
测试后的讲评是关键。讲评课的流程大致可为:自查、自纠、自改——合作、互助共同提高——展示错题、诊断错因——提取考点、考题归类;归类讲评、提升能力——变式训练、自我完善。这其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做好两点,一是对学生答题情况做好分析的,把握在测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二是要进行变式训练和自我完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真正掌握好这部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