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满分75分。本大题共6小题,其中第26题13分、27题15分、28题11分、29题13分、30题12分、31题13分。
26.(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②《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④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著名学者阮炜在《中外文明十五论》中引用《中国必然强大》比较分析说明中国文化是“家文化”和“官文化”,中国人太重视家庭观念和“忠君”意识,“续香火”意识强;中国人是“天生的协调专家和政治家”。 ——读书札记
问题:(1),就历史学而言,材料一中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是(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来) 。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5分)
26.答案:
(1)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 ② 。(此问1分)
主要流派的主张:
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义利观。
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用、性本恶、君舟民水。
庄子提出:“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答出上述3人所提任意1点主张即可得1分,3派3分,答案较齐全者,可得4分,若答出阴阳家提出五行,可加1分,此问满分为4分。)
(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2)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农耕经济的发展;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教育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自然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答对1点1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3分。)
(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思想的实践结果。(3分)
(3)实践结果:秦朝“焚书坑儒”,运用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但运用失度,导致二世而亡。西汉初年,运用道家思想(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然而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外儒内法),完成大一统,使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答对1点1分,其它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3分。)
(4)“官”“家”结合,国家统一;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新哲学思想:产生了理学。(1分)
最大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构建和谐社会)。(答具体的某1点也可得1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1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思想的发展,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宋代的儒家思想变化;②的意思是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结合①对天道和人道的解释回答战国时期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主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秦朝时期奉行法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宋代理学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27.(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道光年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
,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正像商人捐纳官衔那样,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慨。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在哪些领域发生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形势简要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5分)
27.答案:
(1)
变化:食(吃、饮食)、住(居住、楼房)、行(出行、交通)、经济结构、阶级(阶层)、社会风尚、习俗、女权运动(妇女地位、妇女解放)。(答对4个以上得2分,答对3个及以下只得1分。此问共2分。)
原因:(1)西方近代文明传入、欧风东渐的结果。(2)社会政治运动的推动。(3)政府政策的调整。(4)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5)西方新思潮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答对1个1分,此问满分为3分。)
(2)概括指出材料所体现的上述变化的特点。这些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
(2)
特点:西(方)化(半殖民地化)、商业化、平等化。(答对1个1分,此问满分为3分。)
影响:(1)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开阔了人们视野,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2)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3)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答对1点1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3分。)
(3)在这些变化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有人说它是“欧风美雨”的结果,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3)赞同(1分)。理由:从它产生的条件来看,正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的解体,在客观上为它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从动力上来看,它是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从产生的时间来看,它产生于鸦片战争后的六、七十年代;而且从它分布的地域来看,它最初分布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的东部沿海地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般被认为产生明朝中后期,几百年来没有成气候,也正说明了这种观点。(答对1点可得1分,答对3点及以上可得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此问满分为3分。)
不赞同(1分)。理由:从它产生的条件来看,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动力上来看,它是一部分地主、官员、商人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受利润的驱使;从它分布的地域来看,它最初分布在交通、劳力、市场更优越的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从它产生的途径来看,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靠内因起作用(答对1点可得1分,答对3点及以上可得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此问满分为3分。)
(此问为开放题,只能给一次分,不能重叠给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中国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女权运动,从当时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的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8.(11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问题:(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6分)
28.答案:
(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2分)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4分)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出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3分)
(2)特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答对任意2点即可得此问的满分2分)
史学范式:材料一主要运用了现代化史观,材料二主要运用了现全球史观。(答对任意1点即可得此问的满分1分)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3分)
(3)后果:
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1点1分,此问共2分。)
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目前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对任意1点即可得此问的满分1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合作,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分别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抗日国共实行合作,两次合作因为七一五政变和国民党发动内战破裂。从两次合作产生的影响中谈认识。
29. (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末和1979年初,中国计划者终于(至少是暂时的)抛弃了斯大林经济思想。消费资料部门第一次处于比生产资料部门优先的地位,以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需要。中国的发展战略朝着其东亚邻国非常成功的发展模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中国不再用砖头加固将其与其他民族隔离开的长城。……。30年来,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与建立市场经济的方针并举,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国,没有围墙。没有围墙的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才取得了今天如此骄人的成就。
——人民网:俄罗斯《独立报》评论摘要
【材料三】
看到中国的样板使我们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乐观,中国成功地依靠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渗透在工作中的传统价值观实现了现代化。
——人民网:法国《世界报》评论摘要
问题:(1)“文革”结束后至1992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其精髓是什么(5分)
29.答案:
过程:(1)在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2)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在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4)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理论。(答对1点得1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可酌情给分,此问满分为4分。)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分,答对1句话即可得此问的满分1分。)
(2)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5分)
(2)
相进相成:内政: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外交: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国策;加入世贸组织,“引进来,走出去”;实行不结盟外交,广交天下朋友,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平事业。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3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也可以如是概括: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5分)
(3)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成功地依靠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渗透在工作中的传统价值观实现了现代化”的3个具体事例。(3分)
(3)
事例:利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不结盟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答对1点得1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可酌情给分,此问满分为3分。)
[解析]第一问,结合“文革”结束后至1992年的时间限制,列举史实;第二问,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对外政策即可;第三问围绕依靠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渗透成功的实现现代化的史实即可。
30.(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经济革命一样,政治革命也是分为几个阶段发展起来的。……:17世纪的英国革命标志着其开端,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标志着其进一步发展,接着它在19世纪影响了整个欧洲,最后它则在20世纪席卷了整个世界。
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并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实际上这两次革命息息相关。而且在很大程度可以说是经济革命决定着政治革命,因为它产生了一个有新利益、有使其利益合理化的新意识形态的新阶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
【材料三】“……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新华网:温家宝在2007年3月16日答记者问
问题:(1)从古今中外中列举4种不同的民主形式。(2分)
(2)分别概括指出近代史上英美走上民主制的形式和途径。(4分)
(3)英美民主政体孰优孰劣,试作简要评价。(4分)
(4)从材料三观点的角度,分析法国《人权宣言》所产生的影响。(2分)
30.答案
(1)雅典奴隶制民主,美国总统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等。(答对2个得1分,答对3个及以上可得2分。此问满分为2分)
(2)形式和途径:英国:通过革命和和平方式建立起民主制。资产阶级革命后,发动“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从而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后经过议会改革,加以逐步完善。(2分)
美国:主要通过革命手段建立起民主制。独立战争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从而确立起民主共和制政体,再经过南北战争,进一步完善。(2分)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英美民主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都符合本国国情,都促进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采取教温和的,渐进的手段,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是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弱小,与封建势力较强大,及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小有很大关系。而美国采取革命手段,建立起民主共和制政体,也与美国其时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加之,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有很大关系。因此,社会历史发展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不相同,政体未必相同。(4分)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4)理论上:成为法国宪法的序言,其所倡导的原则,成为后来制宪的理念。(1分)
实践上:鼓舞了法国和其它国家人民为民主自由而斗争。(1分)
[解析]本题考查,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
古代民主形式主要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近代中国的民主政治,西方近代英国法国美国等国的民主代议制;形式和途径主要有暴力和法律两种;任何一国建立一种政体形式都是符合本国国情的,从其建立的原因方面分析。
31.(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不久,为扭转英国经济“滞涨”局面,改变战后历届政府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即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控制货币发行量来压低通货膨胀;削减政府开支,减少财政赤字;提高银行利率,紧缩信贷;鼓励企业自由竞争,加速固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并通过税收改革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复苏。
——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
【材料二】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模式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由储蓄积累起真正的财富,然后这些真金白银的资本被用于投资,从而产生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财富,社会经济由此进步,这种增长带来的是经济肌肉的发达,经济骨骼的强健,经济营养分布的均衡。……
另一种模式就是债务拉动型经济增长,国家、企业和个人大量负债,这些债务经过银行系统的货币化之后,巨额债务货币增发产生了泡沫财富感,货币贬值无可避免,市场资源配置被人为扭曲,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其后果是经济脂肪大量增生。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材料三】货币无可置疑是人类社会经济机体的血液。能够执掌和供应血液者,自然占据了先机和强势。什么样的“血源”令众生趋之若骛?它必须产生于健全而完备的肌体——内在经济发展模式与金融体制,若是染上循环裂变债务而无可救药的“艾滋”病毒,还强绑上大家“输血”,只会共赴黄泉。同时,该“血源”应该是O型——即具备独树一帜的公信力和不可撼动的被接受性质。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问题:(1)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指出其在二战后初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4分)
31.答案:
(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大萧条、大危机)。(1分)
具体表现形式:实行国有制,建立国营经济;指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1点1分,此问3分)
(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货币体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在现代历史上,美国是否产生过O型“血源”,并用史实说明之。(5分)
(2)建立:二战后期(1944年),由美国牵头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规定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根据会议决定,会后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从而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2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
美国存在过O型血。(1分)
说明: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中,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恢复银行信用及工农生产,使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金融汇兑制度,因此美元不可撼动的被接受为资本主义的世界货币。(2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
(3)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材料二、三的著者提出了什么主张?试举例说明材料二的观点。(4分)
(3)主张:实行GDP经济发展减肥,走内在经济发展模式与金融体制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子;同时确立货币的公信力和不可撼动的被接受性质。(2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
举例说明:中国采用第一种经济增长模式,通过改革开放,积蓄财富,然后通过灵活务实(稳健的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美国走的是第二种经济增长模式之路,即依靠债务拉动型经济增长,结果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凯恩斯主义是指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二战后资本主义的货币体系是由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组成,结合材料对O型血源的解释进行分析;第三问概括材料二三的信息,结合史实列举即可。
广东省韶关市 2009届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解析人:陈 林
1、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理解这组甲骨文的含义,联系古代相关的政治制度,不难发现其关键词“王”“国”“侯”等字眼。从上述甲骨文中可看出当时已出现诸侯,封国,由此判断应是分封制。宗法制与王位继承有关,排除A;从甲骨文的信息来分析,商周时期不可能出现秦朝的郡县制、汉代的内外朝制的,可以排除CD;所以选B。
2.C [解析]本题考查,属于中等难题。解题关键是读懂文言文材料的含义,结合教材里设计到的荀子主张,分析关键词“明礼义”“
重刑罚”“
法正以治”等,再从材料的信息归纳出:荀子主张礼仪与严刑并用,而不是仅仅是重视礼义教化或仅仅强调严刑峻法,因此可以排除ABD,所以选C。
3.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城市布局新变化的原因,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比较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有什么变化及其原因,应该从经济因素去分析才合理。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可以排除A;学术文化的活跃是经济发展决定的,不可能决定城市布局的变化,可以排除B;看似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有关,其实,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有直接的联系,如教材上分析的唐代的长安、北宋的东京,城市格局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市与坊的界限,都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所以排除C,选D。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宰相制度的评价,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历史结论需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理解“自高皇帝罢丞相始”的影响。自秦朝开始设丞相到明朝初废除丞相,属于君主专制时代,存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可以直接排除AB;
黄宗羲说的意思是明代政治黑暗是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开始,但不是黑暗的根源,黑暗的根源应该从君主专制制度去分析,排除D;由上可见,中国古代对丞相作用还是非常肯定的,把丞相看成是“贤人政治”的体现,选C。
5.B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及发展的因素,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明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对资本主义萌芽采取压制的做法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明政府对资本主义萌芽采取压制的态度,而马克思则认为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国家政权的扶持,因此两者的观点是相反的,选择B。
6.B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民族企业产生的影响,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栽花”与“插柳”的含义。洋务运动主观上是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客观上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7、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宪法政治,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各自影响。《钦定宪法大纲》是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确认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方向,但由于君权强大,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时期参议院颁布的,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8.C
[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人物的评价,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结合汪精卫的卖国行为,理解对联的含义,判断对联的时间就可以了。汪精卫充当汉奸,1941年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9.C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关历史,属于中等难题。解题关键是看时间“”,联系“前两次”
红军和解放军到达大别山的这段历史。结合教材分析,可以知道1947年前的两次分别是长征和解放战争爆发,当时红军和解放军离开中原根据地。难度比较大。
10.D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属于中等难题。解题关键是分析历史材料与历史结论的关系。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史料正确;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才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理解不准确;可以排除ABC三项,选D。
11.C [解析]本题考查与“文革”相关的历史 ,属于容易题。
解题关键是分析艺术作品反映时代特征
从图片《上山下乡光荣》可以判断出这是文革期间为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问题,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难度不大。
12.B
[解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成果,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辨析四项科技成果的时间。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20世纪中期开始。而无线电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④;只有B正确。
13.A
[解析]本题考查十年“文革”的惨痛教训,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由于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文革”的教训太深刻。本题只要结合“文革”的历史教训分析,完善民主建设与加强法制建设,提出“依法治国”,新时期又提出了城乡基层民主建设,全部符合题意,选A。
14.B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工业文明冲击近代中国人生活,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理解词中的“爱出洋”、“短褐装”含义,并找出具体原因。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保守封闭,遭到列强侵略后,不仅经济上发生新变化,思想上与生活习俗上都发生了大变化。ACD明显不正确,选B。
15.D
[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后三大民主政治之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把广西的发展与国家对此地区的民族政策联系起来。广东的发展与1978年改革开放的特殊政策相关,而去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依据材料的有效信息,与广东相比广西突出的特点在于它是民族自治区。
16.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重证据的特点,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理解“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即法律重视证据,任何人不能因没有违法依据而受到惩罚,反映了罗马法重证据。
17.B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完成统一的实质影响,属于中等难题。解题关键是先理解法国人“自下而上干的事”是指法国大革命,而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统一大业,然后再理解其影响是统一使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其实质是为德国近代化扫除了道路上的障碍,选B。
18.A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理解
“人”被发现和“物”被发现是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需要扩大,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出现了新航路开辟;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作为人的重要性,所以材料中信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对市场和思想方面的需求。
19.D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分析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张。14—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而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出现的思想解放运动,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与文艺复兴明显不同。
20.D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世界科技成就“三大发现”,属于中等基础题。解题关键是依据时间判断。
日心说属于欧洲中世纪的;相对论属于20世纪的;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属于当今的;所以排除ABC。
21、C
[解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直接目的,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分两步走,先明确“第二次革命”是指什么?再分析其直接目的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材料中的四月口号指1917年列宁的《四月提纲》,这样可以判断出第二次革命就是指十月革命了。十月革命要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以选C。
22、D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属于基础题。解题关键是理解罗斯福新政目的是为了度过经济危机,他采取的具体方法中有利于扩大内需的主要有:恢复银行信誉,刺激消费;兴办社会福利型工程,实行“以工代赈”;减少农业投入,稳定农产品价格;没有实行美元贬值,所以①的叙述不符合史实,也不属于扩大内需。
23、C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材料里的“梯子”与“安全网”的含义。依据材料里所说,英国“当代某一制度”应该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它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24、D [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瓦解,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先分析材料里的有关信息,再判断时间。
“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是指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存在时间是1955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选择D。
25、A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艺术发展,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先理解卓别林的电影剧本《摩登时代》的艺术风格是什么?再从画家里选择近似风格的人物就可以了。《摩登时代》是默片时代的电影,故事情节简洁明快,动作夸张生动。毕加索是现代美术的代表,它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26.答案:
(1)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 ② 。(此问1分)
主要流派的主张:
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义利观。
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用、性本恶、君舟民水。
庄子提出:“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答出上述3人所提任意1点主张即可得1分,3派3分,答案较齐全者,可得4分,若答出阴阳家提出五行,可加1分,此问满分为4分。)
(2)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农耕经济的发展;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教育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自然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答对1点1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3分。)
(3)实践结果:秦朝“焚书坑儒”,运用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但运用失度,导致二世而亡。西汉初年,运用道家思想(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然而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外儒内法),完成大一统,使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答对1点1分,其它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3分。)
(4)新哲学思想:产生了理学。(1分)
最大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构建和谐社会)。(答具体的某1点也可得1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1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思想的发展,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宋代的儒家思想变化;②的意思是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结合①对天道和人道的解释回答战国时期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主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秦朝时期奉行法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宋代理学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27.答案:
(1)
变化:食(吃、饮食)、住(居住、楼房)、行(出行、交通)、经济结构、阶级(阶层)、社会风尚、习俗、女权运动(妇女地位、妇女解放)。(答对4个以上得2分,答对3个及以下只得1分。此问共2分。)
原因:(1)西方近代文明传入、欧风东渐的结果。(2)社会政治运动的推动。(3)政府政策的调整。(4)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5)西方新思潮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答对1个1分,此问满分为3分。)
(2) 特点:西(方)化(半殖民地化)、商业化、平等化。(答对1个1分,此问满分为3分。)
影响:(1)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开阔了人们视野,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2)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3)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答对1点1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3分。)
(3)赞同(1分)。理由:从它产生的条件来看,正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的解体,在客观上为它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从动力上来看,它是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从产生的时间来看,它产生于鸦片战争后的六、七十年代;而且从它分布的地域来看,它最初分布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的东部沿海地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般被认为产生明朝中后期,几百年来没有成气候,也正说明了这种观点。(答对1点可得1分,答对3点及以上可得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此问满分为3分。)
不赞同(1分)。理由:从它产生的条件来看,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动力上来看,它是一部分地主、官员、商人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受利润的驱使;从它分布的地域来看,它最初分布在交通、劳力、市场更优越的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从它产生的途径来看,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靠内因起作用(答对1点可得1分,答对3点及以上可得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此问满分为3分。)
(此问为开放题,只能给一次分,不能重叠给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中国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女权运动,从当时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的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8.答案:
(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2分)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4分)
(2)特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答对任意2点即可得此问的满分2分)
史学范式:材料一主要运用了现代化史观,材料二主要运用了现全球史观。(答对任意1点即可得此问的满分1分)
(3)后果:
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1点1分,此问共2分。)
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目前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对任意1点即可得此问的满分1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合作,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分别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抗日国共实行合作,两次合作因为七一五政变和国民党发动内战破裂。从两次合作产生的影响中谈认识。
29.答案:
过程:(1)在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2)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在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4)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理论。(答对1点得1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可酌情给分,此问满分为4分。)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分,答对1句话即可得此问的满分1分。)
(2)
相进相成:内政: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外交: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国策;加入世贸组织,“引进来,走出去”;实行不结盟外交,广交天下朋友,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平事业。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3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也可以如是概括: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5分)
(3)
事例:利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不结盟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答对1点得1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可酌情给分,此问满分为3分。)
[解析]第一问,结合“文革”结束后至1992年的时间限制,列举史实;第二问,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对外政策即可;第三问围绕依靠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渗透成功的实现现代化的史实即可。
30.答案
(1)雅典奴隶制民主,美国总统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等。(答对2个得1分,答对3个及以上可得2分。此问满分为2分)
(2)形式和途径:英国:通过革命和和平方式建立起民主制。资产阶级革命后,发动“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从而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后经过议会改革,加以逐步完善。(2分)
美国:主要通过革命手段建立起民主制。独立战争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从而确立起民主共和制政体,再经过南北战争,进一步完善。(2分)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英美民主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都符合本国国情,都促进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采取教温和的,渐进的手段,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是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弱小,与封建势力较强大,及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小有很大关系。而美国采取革命手段,建立起民主共和制政体,也与美国其时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加之,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有很大关系。因此,社会历史发展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不相同,政体未必相同。(4分)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4)理论上:成为法国宪法的序言,其所倡导的原则,成为后来制宪的理念。(1分)
实践上:鼓舞了法国和其它国家人民为民主自由而斗争。(1分)
[解析]本题考查,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
古代民主形式主要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近代中国的民主政治,西方近代英国法国美国等国的民主代议制;形式和途径主要有暴力和法律两种;任何一国建立一种政体形式都是符合本国国情的,从其建立的原因方面分析。
31.答案:
(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大萧条、大危机)。(1分)
具体表现形式:实行国有制,建立国营经济;指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1点1分,此问3分)
(2)建立:二战后期(1944年),由美国牵头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规定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根据会议决定,会后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从而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2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
美国存在过O型血。(1分)
说明: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中,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恢复银行信用及工农生产,使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金融汇兑制度,因此美元不可撼动的被接受为资本主义的世界货币。(2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
(3)主张:实行GDP经济发展减肥,走内在经济发展模式与金融体制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子;同时确立货币的公信力和不可撼动的被接受性质。(2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
举例说明:中国采用第一种经济增长模式,通过改革开放,积蓄财富,然后通过灵活务实(稳健的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美国走的是第二种经济增长模式之路,即依靠债务拉动型经济增长,结果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凯恩斯主义是指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二战后资本主义的货币体系是由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组成,结合材料对O型血源的解释进行分析;第三问概括材料二三的信息,结合史实列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