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七)

ID:299863

大小:38.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DIV.MyFav_1206925913057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5913057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5913057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5913057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       【命题思路】   本套试题的命制重点体现了考纲的变化,是一套考纲调研卷。2008年历史高考的变化,增加了经济知识点的考查,增加了民生问题的考查,侧重物质文明考查。本套试卷明显增强对上述变化的考查,同时又以十七大为切入点对教材重要知识进行考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先进的文明对世界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一切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据此回答12-13题。   12.从考古发现看,西周时期农具多用木石等材料制成,青铜主要用于铸造武器、礼器和生活用具,最主要的原因是青铜   A.产量有限,不能完全取代石器    B.制造起来困难,不如石器方便   C.质地太脆,不太适合农业生产    D.  使用时间短,很快被铁器取代   12.A由于冶炼青铜器所需要的锡十分稀有,青铜产量有限,基本上为上层贵族所垄断,主要被用来制造武器、礼器和生活用品,还不能完全取代石器,这种情况到冶铁技术发明以后才得以改变。   13.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但是也有新的因素出现。有人说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从经济的角度看,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3.C结合明清时期的经济,可知“近代的前夜”是指资本主义萌芽。而四个选项中,只有“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因此答案为C。   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和谐发展一直是人类关注的命题,党的十七大提出继续关注民生问题。据此回答14-16题。   14.隋唐时期创新许多制度,其中“免役收庸”的制度比较接近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14.B解答时首先明确“免役收庸”的含义,即可以以庸代役,从而使农民的生产时间比较有保证,对照选项的诸子百家,很明显是B项,因为孟子主张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两者极为相似,故选择B项。     15.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中,适应现实要求的经济内容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废除封建债务   C.限制富农经济   D.减轻封建剥削   15.D本题题目强调:一是抗日战争时期、二是根据地、三是经济内容。因为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为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稳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既关心农民的利益,又要照顾到地主富农的利益,因此采取了“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因此选择D项。A、C是十年对峙时期;B是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均实行过。   16.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体现民生观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16.D民生观即最关心人民的措施。A项是恢复银行信用,B项是使工业发展有一定的计划,C项是对农业的措施,D项是以安排尽可能多的工作岗位代替直接赈济。因为安排了工作,就能使人民生活有保证,故选择D项。   十七大于2007年10月召开,总结了上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同时为未来描绘蓝图。 她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党,使党的发展与历史现实密切联系。据此回答17-20题。   17.关于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共“三大”制定的方针为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胜利提供了保证        B.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标志国共合作的关系彻底破裂   D.国民大革命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7.B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运动,用排除法比较容易。A项错误,因为为国民大革命胜利提供保证的是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C项不对,因为国共合作彻底破裂的标志是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 政变;D项不正确,因为结束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是张学良的“东北易帜”蒋介石形式上统一全国,因而选择B项。   18. 下列关于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和1945年的中共七大的共同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打击和遏制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错误倾向   B.奠定了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基础   C.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转变   D.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认识,促进了当内的团结   18. C  C项为七届二中全会的作用,不是这两次活动的共同成果。   19. 皖南事变后,中共党内有人认为皖南事变就是第二个“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将会投降日本,国共合作将随之破裂。毛泽东指出:皖南事变与“四一二”政变不同,只要中共实行正确的斗争策略,就有可能制止蒋介石的投降反共,继续维持国共合作。毛泽东做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英美不赞成蒋介石反共投降     B.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   C.全国人民对蒋介石的巨大压力   D.国民党内爱国力量对蒋介石的牵制   19. B因为皖南事变的发生是因为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从而导致了国民党政策的变化而引起的。因为日本只是改变了侵华方针,而灭亡中国的根本方针没有变化,所以中日民族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还在;并且蒋介石投靠英美,而英美和日本的矛盾在不断激化,因而蒋介石不可能公然和中共分裂,因此选择B项。   20.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其中不包括   A.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C.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 A A项反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但忽视了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1.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用于研究月球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早在中国古代有对“嫦娥奔月”的瑰丽幻想,也有对“天狗吞月”的恐惧,历史上最早对月食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科学家是   A.东汉张衡    B.西晋裴秀    C.北宋沈括    D.元朝郭守敬   21.A东汉科学家张衡从日、月、地球三者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22.中国古代的科技也受到外国人的好评,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科技成就的有①雕版印刷术②最早记录太阳黑子③实测地球子午线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22.D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隋唐时期已出现了佛经等雕版印刷品;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主持了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    量。以上成就均出现在3-1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有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西汉时期就有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这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这些都出现在公元3世纪前。   23.下列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及被实验证明,开创了人类生活的新时代     B.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C.工业革命的兴起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D.生物进化学说为中国近代前期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23.C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天文学革命为标志。故C项错误。   38.(32分)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探析古代经济的发展,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 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春秋时期铁锸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    图二 两汉时期            图三  隋唐时期   材料二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图四  《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        图五  《清明上河图》中的商队           图六  清代嘉庆年间的北京东四牌楼        图七 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   请回答:   (1)促进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及其标志分别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归纳农具进步的表现及意义,并简要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在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18分)       (3)根据图四、图五分析当时的商运方式有哪些?图七中会馆的出现与图四、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关系?(4分)       (4)根据材料二中的四幅图归纳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哪些重要信息?商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8分)       38.解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前三幅图是古代生产工具的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后四幅图是反映商业的发展情况;解答的关键是尽可能仔细观察分析图片,获取更多的信息。第(1)问的根本原因一般指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结合图片容易联想到生产工具的改进。第(2)问强调农具进步的表现,注意结合图片反映的类型进行归纳,图一是春秋战国时期,想到铁器的使用,联系到以前的情况,从牛耕想到农用动力的变化;图二是汉代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法,图三是唐朝发明的曲辕犁,从而联想到播种、灌溉技术等等方面的进步。后两问顺之就比较容易了。第(3)问从对两图的比较,能够联想到图四是水运,图五是陆运;会馆从图七的说明可知是某一省等地经商的商人所建立的地方方便商业贸易的地方。第(4)问是将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即可。   参考答案: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标志:生产工具。(2分)   (2)表现:①从材质方面:石、木-青铜、铁;②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③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④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8分)   意义: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农业技术的提高,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4分)   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两汉时期,出现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式,农耕区域扩大,推动农业发展;隋唐时期,创制了新的耕作工具和曲辕犁,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奠定了隋唐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6分)   (3)水上商运和陆路商运。商运活跃促进了商队的形成,促使了会馆产生;会馆出现推动了都市以及“市”繁荣。(4分)   (4)信息:商运活跃,“市”繁荣,都市繁荣,会馆产生。(4分)   作用: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4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