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一、选择题
1.中国形成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是在
A.五六千年前 B.七八千年前 C.六七千年前 D.八九千年前
2.标志着中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是
A.水旱轮作制 B.稻麦复种制 C.两年三熟制 D.曲辕犁的发明
3.我国人民最早的松土工具是
A.铁铲 B.耒耜 C.铺 D.铁犁
4.在我国,青铜家具出现于
A.原始社会时期 B.夏朝时期 C.商周时期 D.战国时期
5.在西周井田制情况下,向周天子交纳贡赋的是
A.平民 B.奴隶 C.诸侯臣下 D.商人
6.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得到开发,其中,成为重要产粮区的是
A.岭南地区 B.成都平原 C.金沙江流域 D.闽江流域
7.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地主经济 B.庄园经济 C.小农经济 D.佃农经济
8.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是在
A.秦汉时期 B.明清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9.播种工具耧车发明于哪一个时期
A.春秋时期 B.汉代 C.战国时期 D.秦朝
10.我国古代最早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制度是
A.按亩纳税制 B.屯田制 C.井田制 D.均田制
11.在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形成于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朝时期
12.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属于
A.土地国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奴隶主土地所有制
13.宋元时期,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
A.印度 B.日本 C.越南 D.马来西亚
14.农业生产过程中,茶、桑、棉花等经济作物成为一些地区农民的专业经营,这一现象出于于
A.明清时期 B.宋朝 C.元朝 D.隋唐时期
15.《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B.私田开垦数量增多
C.私田取得合法地位 D.封建生产方式的优越性
16.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认识“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B.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
C.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D.主张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17.下列哪一项说明封建土地制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A.政府拥有相当数量的公田 B.屯田制的推行
C.“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 D.北魏实行“均田制”
18.唐朝早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是
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 B.安史之乱破坏农业生产
C.土地买卖频繁,国家把大量的土地分配给皇室贵族 D.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19.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梦溪笔谈》 D.《汜胜之书》
20.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和特征之一是
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上用于自己消费
B.土地集中于地主阶级手中
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
二、非选择题
21.ABC分别代表石斧、骨耜和铁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它们分别属于哪一耕作方式所使用的主要农具?
(2)C产生后,在汉代和唐代双是怎样改善的?
(3)概括说明农具与耕作方式之间的关系。
22.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确立以后,一起延续了两千多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在哪一阶层的推动下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
(2)三国时期的屯田制,北魏、隋代和唐代前期实行的均田制,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它们在历史上分别起了什么积极作用?
(3)明朝后期,李自成农民军针对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什么口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3.自南宋末年到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导致这种变化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B
C
C
B
C
D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C
A
D
B
C
C
A
A
21:(1)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牛耕
(2)汉代的耦犁、唐代的曲辕犁
(3)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耕作方式的进步,耕作方式的进步又推动生产工具的改进。
22:(1)新兴地主、通过变法以法律形式确定。
(2)屯田制:安抚流民、解决军粮问题、北方经济恢复
均田制:保证政府财政
(3)“均田免粮”,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23:服装原料变为以棉质为主,主食变为以玉米为主。
原因:棉花种植由福建、广东扩大到长江流域
明朝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