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01全国16)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2.(01广东17)人民公社体制约存在( ) A.10多年 B. 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3.(01全国春季17)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4.(01全国春季19)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里说的“出气”实际上是指
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B.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C.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D.对“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进行平反
5.(03江苏15)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A、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6.(03上海历史18) “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7.(03上海历史19)“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8.(04广东16)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 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9.(05江苏15)下列史实的先后顺序是 ①“一五”计划的完成 ②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 ③中共“八大”召开 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10.(05广东综8)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1.(05广东14)下列哪个运动包含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A.延安整风运动 B.“五反”运动 C. 1957年整风运动 D.“批林批孔”运动 12.(05广东15)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A.高指标 B.高投资 C.高积累 D. 高能耗 13.(2006年广东综合)“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社高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
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
14.(2006年四川卷)多种材料的辨析与运用是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下列材料与四川历史具有直接关联的是 ①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局部图案②白马寺③毛泽东长征诗部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④成昆铁路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06年广东历史卷)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1957年的整风运动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反右倾”斗争 D.“文化大革命”
16.(07广东单)13.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17.(07山东)1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8.(07广东文基)25.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19.(07广东文理综)65.“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大跃进”运动期间 C.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 D.杂交水稻推广后
20.(07全国I)21.图六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 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
21.(08北京)19.《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22.(08宁夏)33.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23.(08广东文基28. 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国当时
A. 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B. 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 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24.(08广东理基)65.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①“多”②“快”③“好”④“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01全国35)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方针政策?(10分)有何重要意义?(3分)
答案:方针政策:
(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
(2)经济方面,坚持了既反冒进又反守,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3)政治方面,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4)科学文化方面,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编制了12年科技发展规划。
意义: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
26.(2006年全国Ⅱ卷)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23.(07江苏)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 )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3分 )
②“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4分 )
③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4分 )
④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2分 )
答案要点:(共13分)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A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③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④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27.(07四川综)39. 材料三 材料四
(表3 据王斯越《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编制,表4 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五
1933 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化的)资金积累。
1953 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为拟定的工业化规划提供资
源,……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地转出农业部门的手段。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4 )材料三中图14 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 分)参照图15 、16、17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3 分)
( 5 )根据材料四、五,概括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0分)并分析新中国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
( 4)体现: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作用:有助于冲破帝国主义外交孤立政策;有助于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助于新中国培养人才。
( 5 )特点: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
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或片面强调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以忽视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
原因:新中国缺乏管理全国经济的经验;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影响。
图7 1937年中国主要铁路示意图
28.(1)根据上述材料及图,概括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6分)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二、六卷)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战略意图。(8分)
(3)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建设主要成就。(6分)
答案要点:
(1)区域分布不平衡(或铁路集中于东部和东北地区);(3分)铁路主权受到严重损害。(3分)
(2)维护国家主权(或抵御列强侵略);(4分)开发利用西部资源。(4分)
(3)康藏、青藏、新藏公路。(6分)
29.(08广东单)28.(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问题: (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5分)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4分)
28.(13分)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短期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3分)。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2分)。
(3)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