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表达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拗口/执拗 重复/安土重迁 省悟/反躬自省
B.露脸/雨露 塞外/茅塞顿开 咀嚼/含英咀华
C.稽首/稽查 屏障/敛声屏气 气度/审时度势
D.徘徊/低徊 纤细/纤毫毕现 和诗/和衷共济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同志因病逝世后,虽然北京下着鹅毛般的大雪,但到钱老家悼念的人却不绝如缕。
B.侯耀华近来可谓时运不济,“侯门遗产案”余波未平,又身陷“代言门”当中不能自拔,一时间众叛亲离,四面楚歌。
C.日前,在重庆开展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陈明亮、岳村、黎强等67名黑恶团伙首犯和骨干分子被警方先后执行逮捕,消息传来,社会各界群众无不弹冠相庆,有的还燃放起了鞭炮,以示庆祝。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有三处毛病,请修改。(3分)
日前,澳大利亚全球校园管理集团宣布倒闭,致使该集团旗下位于悉尼和墨尔本的数所学校的众多莘莘学子失学,其中包括1265名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选择澳大利亚的主要原因是欧美的学费昂贵,澳大利亚教育质量佳、移民政策较为宽松造成的。事发后,尽管学校所在州的州政府尽快拿出了解决方案,将大多数学生分流安置在公立学校。但诸如失学学生背负巨额债务的新闻仍然见诸于报端,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家长耗巨资让孩子加入留学洪流举动的思考。
(1)、
(2)、
(3)、
4.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6分)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六十诞辰。六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六十年像一幅画,有冷色也有暖色; ① , ② ;六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③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共创美好未来!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学科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注]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 列传第七十三 范纯仁)
[注]掊:搜括。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牧地初不隶县 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C.忧疾过于忧邦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
A.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 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自新的机会。这样一年之后,被关押的囚犯大半出狱了。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并不为了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所任用的是正直的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3分)
(2)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3分)
(3)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登宣城谢朓①北楼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字玄晖,是六朝南齐的重要诗人,后被萧遥光诬陷,死于狱中。天宝十三载(754),李白离开长安,浪游宣城,登上北楼,写下了这首五律。
②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③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
(1)、首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首联中哪一个字引出了诗中具体的景色描写。(2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说明。(5分)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学科网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学科网
(1)、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2)、一肌一容, , ,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3)、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5)、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6)、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7)、文章合为时而著, 。(白居易《与元九书》)
五、现代阅读题(38分)
A.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学科网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学科网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
东 西
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是她,这个四十六岁的高龄产妇,在1966年3月的一个下午把我带到谷里。这之前,她曾生育三个女儿,两个存活,一个夭折。我是她最后的念想,是她强加给未来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不管是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甚至于大雪茫茫的水利工地,她的身上总是有我。挖沟的时候我在她的背上,背石头的时候我在她的胸口。她对我加倍呵护,好像双手捧着一盏灯苗,生怕有半点闪失。
因为不停地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为了找钱供我读书,每到雨天,母亲就背着背篓半夜出门,赶在他人之前进入山林摘木耳。家里养的鸡全都拿来卖钱,一只也舍不得杀。猪喂肥了,一家伙卖掉,那是我第二个学期的路费、学费。母亲彻底想不到,供一个学生读书会要那么高的成本,但是她不服输,像魔术师那样从土地里变出芭蕉、魔芋、板栗、核桃、南瓜、李子、玉米和稻谷,凡是能换钱的农产品她都卖过,一分一分地挣,十元十元地给我寄,以至于我买的衣服会有红薯的味道,我买的球鞋理所当然散发稻谷气息。
直到我领了工资,母亲才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这时的她,已经苍老得不敢照镜子了。她的头发白得像李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惫的眼睛是干水的池塘。每个月我都回村去看她,给她捎去吃的和穿的。
后来,父亲过世了,我把母亲接到城市,以为故乡可以从我的脑海淡出。其实不然,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交怀的稻田,明天说蓝淀塘的菜地,后天说代家湾的杉木。每一个土坎、每一株玉米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上,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一位曾经批斗过她的村民进城,她在不会说普通话的情况下,竟然问到那个村民的住处,把他请到家里来隆重招待。只要能听到故乡的一两则消息,她非常愿意忘记仇恨。谁家的母牛生崽了,她会笑上大半天,若是听到村里某位老人过世,她就躲到角落悄悄抹泪。 有一天,这个高大的矮个子母亲忽然病倒,她铁一样的躯体终于抵挡不住时间的消耗,渐渐还原为肉身。从来不住院从来不吃药的她被医院强行收留,还做了化疗。她躺在病床上越缩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她昏过去又醒过来,即便痛成这样,嘴里喃喃的还是故乡的名字。临终前一晚,不知道她哪来的气力,忽地从床上坐起来,叫我姐连夜把她背回故乡。我何尝不想满足她的愿望,只是谷里没有止痛针,没有标准的卫生间,更没有临时的抢救。因此,在她还有生命之前,我只能硬起心肠把她留在县城医院,完全忽略了她对故乡的依赖。
母亲是在一场瓢泼的大雨中回归故乡的土地的。我怕雨水冷着她的身体,就在新堆的坟上盖了一块塑料布。当母亲彻底离开我之后,故乡猛地就直逼过来,显得那么强大那么安慰。故乡像我的外婆。终于把母亲抱在怀里。
今年十月,我重返故乡,看见母亲已变成一片青草,铺在楠竹湾的田坎上。我抚摸着那片草地,认真地打量故乡,发觉天空比过去的蓝,树比过去的高,牛比过去的壮,山坡上的玉米棒子也比过去的长得大……曾经被我记忆按下“暂停”的村民,一个个都动起来,他们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第一次那么醒目。我终于明白,故乡已经代替了我的母亲。有母亲的地方就能止痛疗伤,就能拴住漂泊动荡的心灵。
(选自《天涯》2008年第3期,有删改)
11.从全文看,文章开头“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一句有哪些作用?请具体说 明。 (6分)
12.文中画线的两处,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们各自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1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母亲的丰富情感。(5分)
14.试探究本文题目“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的深刻含义。(6分)
B.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5~17题
北大遭质疑,究竟冤不冤?
李泓冰
倘是一所西方大学的校长,很难理解中国时下关于北大招生改革的种种喧闹:不就是某大学自己选定了39所中学校长,有资格推荐学生参加自主招生面试吗?何以招致公众如此强烈的反弹和质疑?
其实,这一招并不新鲜,美国名校录取学生时,就十分看重教师和熟悉该学生的人的推荐信。从中我们还能看到中国名校的历史背影呢!人们津津乐道于清华当年录取了数学仅考15分的钱钟书,殊不知,这一破格录取,正是清华校长罗家伦的“一意孤行”。
为什么独独是中国,为什么独独在当今,北大招生的一举一动,会惹来如此沉重的关切?
高考,往小了说,它是众多平民子弟经过12年寒窗苦读,改变个人和家族命运的关键一搏;往大了说,这是全社会利益重新调整、博弈最基础的动力,谁敢动这块“蛋糕”,肯定将犯众怒。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一直被视为社会公平的底线
另外,腐败在众多领域曾经大摇大摆,社会诚信这道篱笆尚未筑牢。更何况,又是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升学领域,公众不能不防。甭管你是什么名校,只要伸出招生的触角,试探任何与高考有别的路径,都会被全中国用放大镜细细地、警觉地打量。当年,复旦、交大在上海试行自主招生,从教授的所谓“雷人”面试题目,到选拔的门槛设定,都曾备受指责,现在是北大,而已。
但是,整个社会透支了的诚信成本,应该由孤独的北大来承受吗?我们知道,公众关注的,其实质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教育腐败能否遏制。北大,有能力承受如此沉重的责任吗?
按理说,一所大学想培养怎样的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决定。就算这学生不被全社会认可,就算真的是看走了眼,也无可厚非。事实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现在的中国高校,招生自主权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少。北大想尝个鲜,怎么就不行呢?再说了,39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就算有再大的舞弊诱惑,就算再借给他们十个胆子,一想到将有13亿双眼睛盯着呢,恐怕也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不过,国有国情,如今的北大清华,和昔年全然不同,和西方依赖基金会生存发展的私立高校亦有不同。北大清华,是国家资源扶持的重点中的重点。那么,得到国家精心照顾、拨大笔财政的高校,自然不能如自筹资金的学校那么潇洒。国民有理由追问公共教育范畴的任何决策是否合理,这也包括北大自主招生新招,是否能让公众放心。
北大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它的责任,也是义务。
(节选自2009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北大此举虽是借鉴了西方大学的招生路径,但在社会上引起了公众的沉重关切。
B.即使是钱钟书这样的人,在今天,北大清华校长如一意孤行,录取一个数学仅15分的考生,恐怕照样会惹来举国哗然与猜疑。
C.高校自主招生的尝试,未尝不可,但要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比如面试题目的质量,选拔的标准等都要严格把关,接受社会的监督。
D.一所大学想培养怎样的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决定,所以面对公众的质疑,北大完全可以选择沉默。
16.有人说,北大此举触动了名校招生这根国人最为敏感的神经。试问,为什么这根神经如此敏感?请根据文意,分条列出。(6分)
17.根据文意,北大遭质疑,究竟冤不冤?请作简要分析。(6分)
六.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鲁迅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他们处在不同的年代,却能为他人喝彩。他们的赞美体现出的是一种生命的智慧,绽放的是一种人格的芬芳。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请以“为他人喝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