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满井游记》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ID:305414

大小:1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燕y n:古燕国,这里指北京地区。局促:拘束。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若脱笼之鹄: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娟然:美好的样子。偕xi :文中意思为:共同,一块儿。茗m ng:茶,文中是煮茶的意思。堕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恶能:怎能。泉而茗者,罍l i而歌者,红装而蹇ji n者: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艳装骑驴的。蹇,原是跛足的意思,引申为驴。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人。次年入京赴考,未中。返乡后曾问学李贽,引以为师,自此颇受李贽思想影响。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不仕,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万历二十三年(1595),选为吴县令,饶有政绩。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后又授顺天教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两年后又辞官返里,卜居柳浪湖畔,潜学著文,并作庐山、桃源之游。万历三十四年(1606),入京补仪曹主事,不久又辞去。两年后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转考功员外郎,奏立“岁终考察群吏法”,其后成为定制。万历三十七年(1609),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试。事毕请假归里,定居沙市。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与兄宗道、弟中道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宏道实为领袖。袁宏道的散文极富特色,清新明畅,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牍280余封,篇幅长的1000多字,短的只二、三十余字传记文以《徐文长传》、《醉叟传》两篇最优,刻绘人物,生动鲜明。游记文90余篇,于写景中注入主观情感,韵味深远,文笔优美。如《满井游记》所写京郊初春景色,纯用写实手法,刻画细腻,情致盎然。其他如《虎丘》、《天目一》、《晚游六桥待月记》、《观第五泄记》等,真切动人,语言浅近,略无斧凿之迹,都是佳作。袁宏道作有各体诗歌1700余首,成就不及散文。他的诗及多数散文,仅限于抒发个人情趣,不能充分反映社会生活,现实意义有限。当时一些公安派文风仿效者,则更发展了这一倾向,走上了邪路。所以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创作,瑕瑜互见,功过并存。总的来看,作为晚明的一次文学改良运动,其功绩还是主要的。袁宏道著有《敝箧集》、《锦帆集》、《解脱集》、《广陵集》、《瓶花斋集》、《潇碧堂集》、《破砚斋集》、《华嵩游草》等。宏道文集最早为明万历刊本,今人钱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笺校》。2、关于背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老手,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感苦闷,更使他感到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文中曲折地表现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山石草木的情怀。【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感,谕示读者以入生哲理。二、文章脉络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叙述北国的早春。时间:花朝节后。地点:燕地。环境: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第二部分(2),描写满井春色。水:冰皮始解,清澈见底。山:为晴雪洗,鲜妍明媚。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泉而茗,罍而歌,红装而蹇。鸟鱼:悠然自得,皆有喜气。第三部分(3),物我交融。(议论)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余之游将自此始。三、写作方法⑴白描的手法。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明如画。⑵拟人的写法。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趋向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⑶生动的比喻。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袁宏道运用起来自有他的新奇之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比喻很贴切,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四、参考译文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退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22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过后,是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署髻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泱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那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游赏的人,只有我这个官呀。并且这个旅游胜地正好与我工作的地中距离很近,我的旅游生涯即将从现在开始了,怎能不把游玩的事情记录下来呢?己亥年二月。【类文品读】    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余在西湖(     )  鸟声俱绝(     )  余孥一小舟(     )  拥毳衣(     )  舟中人两三粒(     )  及下船(     )2.从  二字可以看出此文写的是西湖      的     景。3.文章写       ,先总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点出     。4.“上下一白”是作者  所见,作者所见的真是只有“一白”吗?5.文章最后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我;无、没有;拿;野兽的细毛;个;等到 2.看雪;冬天、雪景 3.看雪;天寒地冻、寥廓空寂的景象。 4.舟中;所见还应看见了堤、亭、人影。 5.结束全文,升华文章的意境)【同步演练】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燕地寒(  )  毛羽鳞鬣(  )  倩(  )女  蹇(  )者脱 笼之鹄(  )  堕(  )事  飞沙走砾(  )  鲜妍(  )2、给形近字注音并组词。①A.挛(   )   ②A.拭(   )   B.孪(   )    B.轼(   )  ③A.掠(   )   ④A.徒(   )      B.琼(   )    B.徙(   )  3、与“冻风时作”中的“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装腔作势   B.狂风大作   C.作壁上观   D.虚伪做作4、与“娟然如拭”中“然”的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晶晶然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B.呷浪之鳞,悠悠自得。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5、与“泉而茗者”中的“茗”字语法功能相同的项是(  )A.罍而歌者    B.躬耕于南阳C.不蔓不枝    D.寻向所志6、与“鳞浪层层”修辞手法不相同的项是(  )A.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B.如倩女之靧而髻鬟之始掠也C..麦田浅鬣寸许   D.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7、这篇游记写的是初春景物,抓住了什么样的特点在写?8、填空:《满井游记》作者是  朝的  ,字  ,湖北公安人,他和他的哥哥袁寄道,弟弟袁中道主张用平易近人的文学语言进行写作,不必厚古薄今,人们称他们为  派。我们在第四册曾学习过他的    。9、引用文中一句话,说明作者对游乐抱什么态度?10、文章开篇“燕地寒”三字笼罩全段,体会一下,思索下面问题。①“燕地寒”的特征体现在哪里?②“燕地寒”三字除统领全段外,还有什么作用?11、先划分句子节奏,再翻译。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出于匣也。②始知郊田之外来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二、同步解读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合字:左面右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垂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2.按叙写的内容,本语段可分三个层次,请在段中用“Il”线标出,并概括每层大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13、语段中细写满井早春景色的部分,是按照由——及——,又由——及——的顺序写的。其中写人的部分有什么特点?既写景,作者为什么又写人?14.抄写出语段中表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语句,体会作者观察之精细。15.语段中画线部分是两个比喻句,分别指出各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点。第一句,本体     ,喻体     ;相似点:   。第二句,本体     ,喻体     ;相似点:   。16.用现代汉语译写下列各句。A.波色……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B.山峦……如倩女之(合字:左面右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C、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D.泉而茗者,(合字:上三田下缶)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17.“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句中“皆有喜气”是用的什么修辞手法?这四个字透示出作者什么心情?18.本段中的“天稍和”“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课文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呼应?19.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形神俱似,景中有情,说一说作者笔下的水像什么?山像什么?作者以什么自比?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三、美文赏读     天目       袁宏道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巅,可二十余里。凡山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马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态。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已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日:“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20.给加点字注音。鲜迂曲(  ) 鲜妍不足(  ) 飞流淙淙(  )匹缟(  ) 石壁竦峭(  ) 晴霁(  )  有些子分(  )21.解释加点的词。⑴可二十余里(  )⑵峭削者鲜迂曲(  )⑶不可言(  )⑷古则鲜妍不足(  )⑸一绝也(  )⑹貌古则鲜妍不足(  )⑺登绝顶(  )⑻不足当巨目(  )22.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幽谷县岩:②一株直万余钱:23.翻译下列句子。①天日盈山皆壑,飞流淙淙。②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③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24.本文列举了天目山的“七绝”,这“七绝”是    、    、    、    、    、    、    ,而天目山总的特点是   。25.文章的第二段运用了    与    修辞,意在说   ,这也是一种    的手法。26.作者在文最后说:“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的含义是什么?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