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同步百分测验
一.基础检测(25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孱头 ( càn ) 国粹 (cuì ) 残羹冷炙(zhì) 冠冕堂皇 (miǎn)
B.脑髓(suǐ) 给与 ( yù ) 暴殄天物 (tiǎn) 暴戾恣睢 (suī)
C.自诩(xǔ) 玄虚(xián) 面面相觑 ( qù ) 揠苗助长 ( yà )
D.吝啬(sè) 蹩进(piē) 高屋建瓴 ( líng ) 分道扬镳 (biāo)
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古懂 陷阱 拭目以待 积毁销骨
B.摩登 譬如 磕头贺喜 人才备出
C.时髦 包涵 亟待解决 祖上荫功
D.炫耀 鱼鳍 勃然大怒 走投无路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残羹冷炙(炙,烤肉)
B.自诩是太阳(诩,夸耀)
C.冠冕堂皇(冕,古代帝王的帽子)
D.是为拿来主义(是,判断词,与“为”共同充当谓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B.你对我态度如此恶劣,却指望我对你怎样友好,这怎么可能呢?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人之常情。
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B.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若干。
C.《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租界”之半,“且介亭”即“租界里的亭子间”。
D.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二.阅读欣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24分)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j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6.“我在这时也并不想……,是为‘拿来主义’”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4分)
7.第4段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有什么主要区别?(6分)
8.第8段、第9段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写出下列喻体的本体。(8分
(1)大宅子
(2)孱头
(3)鱼翅
(4)鸦片
9.对待包括外国文化在内的古代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是“占有,挑选”,文中“挑选”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3题(21分)
狗
刘国芳
??狗旺发迹后养了一条狗。
??狗是狼狗,高大、凶悍,狗旺的个子也是高高的,大块头,于是狗旺和狗站一起便应了那人高马大的话,当然,在这儿马应改作狗。村里人对狗旺是怎样发迹的不大清楚,既不见他劳累操作,也不见他终日奔波,倒是清闲得很,成天和三五个不知哪路来的朋友牵了狗玩。村上别的人家也是养了狗的。狗旺把狗牵出去,见了别家的狗便发一声唿哨,于是他那狼狗便雄赳赳冲上去,初时有些狗也敢搏斗,但往往被那狼狗咬得遍体是伤;久了,不再有狗敢搏斗了,见了,望风而逃。那些狗的主人便愤愤不平。当然,也仅仅在心里作不平状。
??见了人狗旺也会冲他的狼狗发一声唿哨,于是那狗仍雄赳赳地向人扑去;于是被扑的人或惊慌失措或东蹿西逃或跌跌倒倒或脸色煞白魂飞魄散。不过当狗快追到人的身边时狗旺还是会发一唿哨把狗喝住的,于是对方便气喘吁吁地骂:“狗旺,你妈的不是人。”狗旺不恼,笑一下,回答:“跟你开个玩笑嘛,又不当真。”
??若是边上有狗旺的朋友在,便会帮腔:“狗旺看得起你才跟你开玩笑。”
??对方便掉转身,吐口唾液呸一声。
??有时候狗旺不在,那狗也会在村子里转,见了孩子,那狗会突然向前蹿几下,作凶猛状,孩子哇哇地哭,喊爹喊娘;有些孩子过后还病、发高烧。于是孩子的父母便会走进狗旺的院子对狗旺说:“狗旺,你要好好管一下你的狗,它把我孩子吓坏了。”狗旺便懒洋洋伸个腰,然后说:“狗是畜牲,我怎么管得了。”
??这样说便让人很气愤,于是说:“你不管,我以后见着那畜牲打死它。”
??“你敢。”狗旺大喝一声。
??说话的人忽然就不敢说了。
??过后见了那狗,便横眉怒目,但也仅仅把脚跺两下,有锄头什么的在手,也只冲狗晃两晃,做打狗状,却不真打。狗似乎晓得这是假动作,不惊慌,还大模大样地往那人跟前走过去。后来狗旺被公安局抓走了。
??抓狗旺的那天还抄了家,搜出许多文物古玩。于是村里人晓得狗旺为什么白天清闲得很,原来他专在晚上做勾当,挖人家的坟撬人家的棺材板。这种罪是要判刑的。狗旺一去不归,于是孤单了那狗,整天莫名其妙地叫。有一天晚上还叫,当时是夏天,大家在外头坐着歇凉,狗叫起来吵人,大家烦了,都骂“那畜牲。”还有人说一声:“去打死它,看它还叫不。”
??都点头。
??于是在屋里把锄头什么的拿在手上,一伙人雄赳赳赶上门去,进了院,还把院门关上,狗没法逃了,于是被打得哀哀地叫。狗旺屋里是有人的,大喊:“莫打呀莫打,它是畜牲。”有人回答:“就打这畜牲,谁叫它平日作恶多端。”
??狗于是被打死了。
??出了院子大伙兴高采烈,有人说:“这畜牲早该打死它。”
??有人接嘴,说:“是啊,以前怎么没想到把这畜牲打死呢?”
??这话说完大家忽然不做声了,还有人低下头,当中一位拿眼四处瞅瞅,见大家不再像刚才那样兴高采烈。
??10.为什么狗旺的狗能够长期横行乡里,不仅欺负别的狗,而且欺负人? (6分)
??11.小说多处运用了前后对比的写法,请写出两例加以说明。(6分)
??12.大伙在听了“是啊,以前怎么没想到把这畜牲打死呢”之后为什么“忽然不做声了”? (5分)
13.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有误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标题是《狗》,其主旨却在于写人。文中大量的篇幅写狗的猖狂,目的是为了衬托村人打狗的勇敢。
B.小说《狗》里的“狗”有很多:一条是狗旺的狼狗,另一条“狗”就是狗旺,就连一些村人也带有狗的奴性。
C.狗旺被公安局抓走后,村人突然都变得勇敢了,这说明村人在政策的感召下觉醒了。
D.小说寓意深刻,构思精巧,语言流畅,不失为一篇佳作。??
E.这篇小说很有点寓言的味道,它令我们想到的,不仅是这一拨“村里人”,而且包括我们自己。
三、写作训练(30分)
14.以“志当存高远”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议论性片断,200字左右。
附答案:
1、A。B“与 ”读 yǔ;C“玄”读xuán;D“蹩”读biē。
2、D。A“古懂”应为“古董”;B“人才备出”应为“人才辈出”;C“祖上荫功”应为“祖上阴功”。
3.D。“是”指示代词,这。
4.B。冠冕堂皇,比喻外表很体面,实际并不如此,此处应为“光明正大”;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也用来指你对我怎样,我也对你怎样,此处用的是后一个意义,正确;残羹冷炙,剩下的饭菜或别人的施舍,讲义陈旧与此两义都无关;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第三方,在本句中没注意使用对象的限制,所以错了
5、《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6、承上启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小结上文,“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是领起下文。
7、“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8、(1)文化遗产(2)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3)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4)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必须区别对待的部分
9、使用“鱼翅”等有用的部分,存放“烟灯和烟枪”等旧形式,毁灭“姨太太”等有害的部分。
10、一方面狗旺的狗是狼狗,高大、凶悍;狗旺的个子高,块头大,狗仗人势。 一方面村人的怯弱也使狗越发猖狂。
11、①前写狗旺的狗“雄赳赳”地咬狗、扑人、吓小孩;后写狗旺的狗被村人关在院里“被打得哀哀地叫”。②前写村人说要打死那畜牲,狗旺一句“你敢”便吓得不敢说话;后写村人“雄赳赳赶上门去”把狗打死了。
12、因为大伙意识到了自身的弱点——怯弱。
13、 AC。A项中目的是反衬人的怯懦;C项中村人的勇敢也恰恰更反衬出村人的怯懦。
1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