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二中高2010级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酉阳二中高2010级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ID:305986

大小:95.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酉阳二中高2010级高考模拟试题(3) 语 文 试 题 卷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1题为选择题,30分;第12至23题为非选择题,120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第11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2至23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付梓/尘滓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   肄业/翌日   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B.媒妁/追溯    卓尔不群/真知灼见   籼米/翩跹   强词夺理/强弩之末 C.给以/给予    遂心如意/半身不遂   庇荫/辟邪   曲突徙薪/曲高和寡 D.飙升/鱼鳔    所向披靡/弥天大谎   祛除/祓除   璞玉浑金/果园苗圃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截至日期      共商国是     细水常流     山青水秀 B.悬梁刺骨      趋之若骛     美仑美奂     异曲同功 C.待价而估      蜚声文坛     优哉悠哉     竭泽而鱼 D.积腋成裘      平心而论     明 信 片     舶 来 品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李优与三十年前的同学张永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B.如果仅仅因为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C.第14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面对评委的刁钻提问,一支农民合唱队真挚纯朴,巧言令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热烈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B.要使今年安全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就必须做好元旦、春运安全工作,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C.直选产生的乡镇长既要对上级负责,也必须对百姓负责,“乡官”们的政治生命的长短,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是否拥护。 D.纵观全国各地的博览会不难发现,利用展览会,开发商不仅推出众多优惠让利措施,而且市民也乐意落定签单,双赢局面显露无疑。 二、阅读下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2009年7月22日,天空出现了日全食。     在全食出现前的两三分钟里,天光的变化似乎不是逐渐地,而是像坐滑梯一样突然降了下来。月亮的影子也像一朵飞云的影子一样,从西边迅速地飘了过来。全食阶段是观测中最有意义的。比如,红色的、比日冕(太阳周围的亮环,也就是太阳的大气层)稍亮一点的喷发日珥,离太阳始终很近的水星,还有包括金星在内的几颗亮星陪伴,都是观测中的关注点。这一次,水星在太阳东面,离开太阳大约10度——也就是说,向前伸开你的手臂,大概一拳头宽的距离。而金星在太阳西面大约44度。地平线附近,则似乎是傍晚的景色。 从整个地球来讲,日食甚至日全食的发生概率并不是很低。科学计算表明:每年都有2~4次日食,个别年份还可能发生5次。仅就日全食而言,大约每100年发生65次,平均1年多也会有一次。但是,每次能够看到全食的只是一条宽度为两三百公里的狭长地带,面积不到地球总面积的1%,因而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地方来说,日全食就成了难得一见的自然奇观,有统计表明,同一地点两次看到日全食,平均间隔370多年。 平均每次全食的最长时间也只有3分30秒,但是这次在日全食的中心点,持续时间最长却超过6分半钟,是1991年到2132年间全世界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7月22日,月亮离地球的距离比平时近,而太阳离地球比平时远,从地球观测,月亮的直径看起来比太阳大了接近8%,因此日全食的时间就特别长。不过,只有在太平洋里观测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时长,对于我国陆地观测,上海可以达到5分钟,这是1814年以来在我国境内能够看到的最长的一次日全食。7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之所以备受关注,正是因为持续的时间长,因此很多科学家也认为这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 这一次日全食从印度西部开始,月影花费了8分钟时间扫过印度。再扫过尼泊尔最南部和孟加拉国极北部,经过不丹国的大部分,穿越缅甸北部,擦过西藏一角,进入云南,最终,在太平洋东部结束。全食带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的0.71%,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海上。因此,这一次日全食的最佳观测地点在我国。下一次我国境内再能见到日全食则要等到26年后的2035年。 科学家们十分重视对日全食的观测。科学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日全食观测,是1919年5月29日爱丁顿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观测。当时,英国剑桥天文台爱丁顿博士成功地取得了日全食观测资料,经过仔细测量、分析和计算,得到的偏转角为1.64角秒,这一数值和爱因斯坦理论上预言的1.75角秒非常接近。这就无可辩驳地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而7月22日的日全食,不论对科学家还是天文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次观测绝佳机会。太阳虽然与天上的群星一样,只是一颗普通的自己能发光的星,但是,它比其他的恒星距离我们要近得多,因此对太阳的各种研究,很有可能会使人们对遥远恒星甚至宇宙的认识更进一步,所以其科学价值非同一般。 5.与2009年7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有关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全食即将出现时,天光迅速暗了下来,月影也从西边迅速飘了过来。 B.这次能够看到全食的地区只是一条宽度为两三百公里的狭长地带,全食带面积只占地球表现的0.71%。 C.这次在日全食的中心点,持续时间最长超过6分半钟,从我国陆地观测,上海可以达到5分钟,这是我国境内迄今为止能够看到的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D.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都可以看到这次日全食,而最佳的观测地点在中国。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2009年7月22日,水星和金星分别在太阳的东西两侧,太阳和月亮离地球比平时更远。水星、金星和红色的喷发日珥等是观测中的关注点。 B.2009年7月22日,在太平洋上能观测到日全食的地方要比陆地上的地方多。 C.很多科学家认为2009年7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的原因在于它持续的时间长。 D.研究离地球近的恒星能够使人类进一步认识离地球远的恒星。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日全食发生这天,从地球上观测到的月亮看起来比太阳大得越多,日全食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B.日全食持续的时越长,越有利于科学家对日全食的观测和对太阳的研究。 C.重庆地区下一次看日全食要等到2035年。 D.科学家通过对这次日全食观测资料进行仔细测量、分析和计算,有可能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辨 奸 论 苏  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zhì,嫉妒)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tè)。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容有未必然也                    容:容许 B.而利害夺其外也                  夺:改变 C.好贤之相                          好:喜欢 D.不然,天下将被其祸              被:遭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天油然作云, 沛然下雨 A. 二公之料二子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C. 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皆以美于徐公 D. 月晕而风 侣鱼虾而友麋鹿 B.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 苏洵认为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等虽然疏阔难知,但和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较,后者更难以让人理解。 B. 卢杞不学无术,容貌一般,说话的水平也很平常,之所以成为奸臣,败坏国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用人不当。 C. 当时一些人穿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也不梳洗打扮,却大谈诗书,作者说,只要行事不合乎人情的,就不是大奸大恶的人。 D. 作者引用孙子的话,“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意在表明,社会上有一种人故意制造“显赫功绩”,沽名钓誉,从而欺骗世人以求得到重用。 [NextPage] 第Ⅱ卷 (共120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中划画波浪线的内容断句,结合三大题的阅读材料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断句: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2分) (2)翻译: ①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5分) 译文:                                                                           ②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此诗写于大历初居夔州时。 (1)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2分)                                                                                 (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桓晋文之事》) (3)姜夔,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南宋词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秋的感怀    孟超 (1)据说桂林是没有秋的,因为秋老虎过了之后,便就快到冬天了;可是事实也不尽然,在八九月间,一阵热雨之后,到了晚上,也总有一些和夏天不同的凉意。 (2)当你走到树底下,也照样的飘下了一两片树叶,虽然用不到猛然的一惊,但秋的感念多少是存在的。 (3)除此,街头上、庭院里,我也找不出秋的征象了,这大约是那些人认为是没有秋的原因。 (4)记得在上海时,秋一到,马上路口里就有敲着木梆的卖白果的声音,它像候鸟一样,才准确哩,那声音真使人有说不出的寂寞之感啊,尤其是热天还没有过完,大商店、小商店、百货公司,都挂出“秋季大减价”的市招,触目惊心,使你任管怎样的热中,总不会不觉秋是在心里哆嗦的。 (5)北平,我也曾去过,秋更容易感到的,且不必说西山的红叶、北海的残荷;就是东来顺、便宜坊等处的涮羊肉、烤鸭,都按时上市了,即使天气还热燥燥的,那你能说他不是秋天吗? 100080 (6)我的故乡——青岛,更是一个最好的秋的圣地。那里,山,在初秋,被翠绿的草色点染得更加清秀妍丽,遍山的爬山虎的叶子,红的像胭脂一样,不用三杯两盏也也就心醉了。自然海浴场是阑珊了,软沙的轻梦,也快到了醒的时候,但晚间的山高月小,秋涛击着岩石,南海沿人迹还不冷落,在煦煦的余温中,临着海去听秋声,的确会使人心情奔放的! (7)那都是抗战前的事,不谈它也罢。 (8)不过,有人告诉我,在关外,秋高马肥的时候,听到了一声旅雁的唳声,总有一点苍凉之意,那情景是介乎悲爽之间,很可代表了秋那种使人捉摸不定的味道,可惜我没有到过关外,还得留待失地收复之后,再去领略吧。 (9)抗战之后,我也曾在初秋的夜晚,在大别山作过随军的长征;我也曾在黄鹤楼头,对着秋的江流,作过夏口汉阳的远瞩;我也曾突破敌寇的包围,登过武胜关,偷越了鸡公山的脚麓;我也曾在襄江的古渡,看过落日,吊过三国的遗迹;……然而,那些时候,秋似乎不在心上似的,虽然也倏忽地过去了,可没曾留下了凄凉的感觉。 (10)桂林,不似上海,不似北平,不似青岛,更不似皖鄂各地,画家虽也曾画出了“漓江秋渡”的画意,但我站在中正桥头,感不到桂林同别处哪里有什么不同呢? (11)往年秋天一来,总要举行一次筹募寒衣大会,那可使人气短的,抗战已经四个年头了,不但我们的力量,应该愈磨愈壮,而且心情也需要更健强些,哪里能受了时令的摇动呢? (12)秋天,只低徊于欧阳子的《秋声赋》,那总不免使人气短的,抗战已经四个年头了,不但我们的力量,应该愈磨愈壮,而且心情也需要更健强些,哪里能受了时令的摇动呢? (13)让我来摸拟一下吧,新谷是在收割中,无边的大野,撒下遍地的黄金;农夫农妇们,纷忙在田亩里,都辛勤地露出了笑脸;没有作战的部队,也放下了枪杆,帮助着他们秋收,田垄里唱起生产的歌声、收割的歌声,这是多么自然的,美妙的、使人兴奋的,抗战中的欢愉的画面呵。 (14)再想下去,秋收之后,食粮是充实了,人民生活是安定了,士气也增加了,抗战是在无形中添加了不少的劲儿,我不能卑薄秋,而满怀喜悦,正为着秋而鼓舞哩。 (15)这样,这样,我飘飘然地赞颂着秋的来临! (16)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心稍微一沉,又似乱梦被打破了一般。到处都闹着米价的高涨,正如秋潮般的汹涌,物价也像与米价竞赛似的,只见它不断地升起,没有低落的希望,大家都皱着眉头,喊出了困苦的呼吁,秋没曾使人悲戚,人倒使秋添上了不少的苍凉了。 (17)今晚,踏着凉月的影子,想到秋,也感到秋了;但心实在飘不起来,生活下坠着,气压铅样般地低沉着,紧压着,不知为什么忽然记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旧诗:“曾惊秋肃临天下,”反复了多时,以后是什么,却记不起来了。 写于1941年  桂林 14.作者在(16)自然段中,说到“秋没曾使人悲戚,人倒使秋添上了不少的苍凉”,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15.梳理文章的思路,回答: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感怀”写开去的?(6分) 答:                                                                             16.为了突出自己对“秋”的“感怀”,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请举例分析,具体列出。(至少举出3处例子)(6分) 答:                                                                                                                                                             17.(13)自然段中作者“模拟”出“秋收”的“欢愉的画面”,其用意何在?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六、(本大题分4小题,共12分) 18.将下面一段话压缩并改写成一个单句,使其准确而又最简明地表述出原意。不超过25个字(含标点)。(3分)     荔枝壳上的裂片,有的品种小些,有的品种密些,有的品种大些,有的品种疏些,荔枝壳裂片上的峰,有的品种平些,有的品种尖些,情况并不是一样的,这是由于品种不同所造成的。 答:                                                                             19. 下面是高三(23)班写给全校同学的倡议书。其中格式有两处不当,画线部分的标点有四处不当,请一一订正。(6分) 倡议书 同学们: ① 还记得我们的母亲河吗,它们从远古流淌到今,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它们从高山流 ② 向大海,滋润着万顷良田。它们就像我们的母亲,无私奉献,随岁月流逝而愈见沧桑。现在 长江洪水泛滥,泥沙大量增加,污染越来越严重,一向以“水患”著称的黄河频繁断流,昔 ③         ④ 日的天际之水变成了苍白的裸石和干涸的黄沙土,听不见那震天的涛声,看不见那一泻千里的浩瀚。为了我们大家,为了我们伟大的母亲河,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⑤ 1.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杜绝光喊口号,不干实事。 2.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做起。 3.对自己的身边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 4.不用方便筷子,为保护森林做贡献。 5.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就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吧。 ⑥    高三(23)班全体同学 (1)标点:序号            改为            ;  序号             改为           ;            序号            改为            ;  序号             改为           ; (2)格式改动:(1)                                                                             (2)                                                                 20. 下面这则简讯已经有了开头和结尾,中间的句序已经被打乱,请根据内容,为中间四句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写序号)(4分) ①1956年,在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关照下,国泰照相馆由上海迁到北京西单大街。 ②曾享有盛名的国泰照相馆创建于1944年的上海。 ③几十年中,国泰为成千上万顾客拍出无数技艺上佳的相片,赢得很高声誉。 ④八十年代末销声匿迹的大型国营照相馆——国泰照相馆,如今又在新街口大街重新崛起。 ⑤不幸的是,八十年代末西城区调整商业结构,将国泰照相馆转成精品商场。 ⑥目前国泰重整旗鼓,再举名牌大旗。 答:④                  ⑥ 21.在家电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思方式,给“空调”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3分) 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从人的摆布。 空 调——                                                                。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最近,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许多人摆上了案头。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女儿成长中的许多趣味琐事,由衷地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庸常而快乐的人生——作者称之为一种“新型育人理想”,并因此而认为:“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你同意这种观点么? 请以“平庸与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NextPage] 酉阳二中高2010级高考模拟试题(3) 参考答案 1.D (D. biāo\biào,mǐ\mí,qū\fú,pú\pǔ;   A. zǐ,chà\zhà,yì,pū\fù ;        B. shuò\sù,zhuó,xiān,qiǎng\qiáng; C. gěi\jǐ,suì\suí,bì,qū\qǔ ) 2. B (B.悬梁刺股\趋之若鹜\美轮美奂\异曲同工;A.截止日期\细水长流、山清水秀;C.待价而沽\优哉游哉\竭泽而渔;D集腋成裘) 3.B  (B.因噎废食:比喻因为碰到挫折,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做了; A.萍水相逢:萍,浮萍。随水漂泊的浮萍偶然聚集到一起。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C.巧言令色:巧,虚浮不实。令,美,善。指用花言巧语和谄媚伪善的面目讨好别人。 D.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肯出力帮助争斗者中的一方) 4.C (A.成分残缺,“解决”后缺宾语“问题”; B.结构混乱,应改为“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足够重视”或“安全工作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各站职工足够的重视” ;D.关联位置不当,“不仅”放到“开发商”前面) 5. C.原文是说“这是1814年以来在我国境内能够看到的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6. C.A“月亮离地球比平时更远”应为“月亮离地球比平时更近”;B“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海上”不能理解为“大部分在海上”;D原文是“对太阳的各种研究,很有可能会使人们对遥远恒星甚至宇宙的认识更进一步”。 7. C.原文是“同一地点两次看到日全食,平均间隔370多年”。 三、(9分,每小题3分) 8.A(容:或许) 9.C(均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代词,这样/词尾,…的样子。 B.连词,顺承/连词,并列。   D.介词,用/动词,认为。) 10.C(“就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一句有误,“鲜”,很少。此句意为“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人”) 四、(23分) 11.(10分) (1)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 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2)①假如晋朝没有(糊涂的)惠帝,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使天下大乱呢?(5分。“中主”、“虽”、“何从…乎”、“乱”各1分,大意1分) ②这真是把王衍、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的祸害哪里能够说得完呢?(3分。“是”判断句句式,“岂…哉”,“胜言”各1分。)   12.(1)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2分。关键词“孤单困苦”“执着念群”,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2分。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2分。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13. (略) 14. 此句意为:自然界的秋不曾让人感到悲凉。而时局、人事的动荡波折让人感到了比秋来临更多的悲戚苍凉(2分),表达了作者对抗战期间动荡不宁的社会时局的忧虑和不满(2分) 15.先写桂林的秋痕迹不浓(2分),接着记起抗战前上海、北平、青岛的秋,感觉或“寂寞”或“心情奔放”(2分),最后写抗战期间种种的秋景,回想过去、摹拟未来,鼓舞抗战,针砭时局(2分)。 16. 为了表现了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秋”的不同特点,作者多处用到对比手法。(2分)写桂林的秋没有秋味,然后写抗战前上海、北平、青岛等地的秋味,形成对比。(1分)写关外的秋给人“一点苍凉之意”的特点,与抗战前作者体味到的或“寂寞”或“心情奔放”的秋味形成对比。(1分)想象中的秋收欢愉场面,生产收割收的歌声与现实中的米价上扬,人们的因苦呼吁形成对比。(1分) 17.①赞颂“秋”是丰收的季节,借以鼓舞抗战的士气(2分);与下文现实社会的低沉、混乱、因苦形成对比(2分)。②表达了作者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对社会时局的感叹。(2分) 18.答案:荔枝壳裂片的大小疏密,片峰的尖平,都因品种而异。(每点1分) 19.标点:②改为?③改为;(。)⑤改为:⑥改为! 格式:①“同学们”应顶格书写 ②应在署名下一排写上日期,如××年××月××日。(每改并正确一处得1分) 20.④②①③⑤⑥(中间几句可按“回顾历史”到“目前状况”的顺序排列。)(4分) 21.答案: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却只能改变一个狭小空间内的气候。(3分) 附: 文言翻译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事情有的必然要到来,道理有的本来就是这样。只有天下那些头脑冷静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发展的结果。月亮四周起晕,预示天要刮风;柱子的石墩回潮,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呢?可是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改变了他的行为啊。   从前,山涛(巨源)见到王衍,说:“日后祸害天下百姓的,一定是这个人!”汾阳王郭子仪见到卢杞,说:“此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要被他杀光了!”今天分析起来,其中的道理确实有可以预见的。(但)依我看来,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固然有欺骗世人、盗取名誉的地方,然而他不嫉妒别人,不贪求名利,只是随波逐流,周旋上下。假如晋朝没有(糊涂的)惠帝,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能使天下大乱呢?象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然而此人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打动别人,言谈不足以迷惑世人,如果不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又怎么会重用他呢?从这一点来说,山涛和郭子仪对王衍和卢杞的预料,也或许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 现在有人,嘴巴里边讲着孔子和老子的话,亲自实践着伯夷、叔齐的清高德行,收罗了一批喜欢名声的读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相互勾结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自以为是颜回、孟子再生,但实际上阴险凶狠,与一般的人志趣不同。这真是把王衍、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的祸害哪里能够说得完呢? 脸上脏了,不忘洗擦;衣服脏了,不忘洗涤,这是人之常情。现在(有人)却不是这样,穿着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头发象囚犯,面孔象家里死了人,却在大谈诗书,这难道合乎情理吗?凡是做事不合乎人情的,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他们凭借盛大的名声,来掩盖尚未形成的祸患,即使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君主,喜欢杰出人才的宰相,还是可能举荐和任用这种人的。那么,他成为天下的祸患就必定无疑了,这就不只是王衍、卢杞这二人可以相比的了。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并没有显赫的功绩。”假如这种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便说错了,然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当然,谁又能够知道祸患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呢?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受到了重用)那么天下的人们就将遭受他的祸害,而我也就将得到有先见之明的名声,那可就太悲哀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