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11月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人类征服流感之历程
从1918年到1919年,甲1型流感几乎传遍了全球,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受到了它的袭击,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死在炮火之下的人数还要多。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当年2月流行于中国贵州西部,3月传播全国,4月从香港出境扩散于世界,共死亡几十万人,流行地区发病率约50%。1968年甲3型流感大流行,发病率30%,病死率与1957年相近。在流感的困扰下,各国的工业停 滞 萧条,商业和交通被迫陷于停顿,到处都可以听到关于死者悲惨命运的故事。2009年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由新型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疫情,继而疫情在全球多国爆发。高考资源网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多表现为兵营、学校等的“单位内爆发”;丙型多为散发病例,婴幼儿最易感染。目前虽有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只能降低发病率,而不能控制流行。流感中度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 以上。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流感为“小病”,更应引起全人类的重视。
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全球升温将给人口稠密并对疾病毫无准备的富饶地区带来可怕的热带疾病等等。大气层的漏洞导致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挪威、加拿大出现疟疾就是明显的例证。细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衍滋生,因为那里的人们经常保持身体的接触,吸入别人的废气。在水、废物、房屋、家具和食物中滋生的细菌,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干的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
古人用芳香疗法来医治疾病,绝大多数是采用熏蒸法,燃点乳香、沉香、檀香、玫瑰花等芳香物,用以驱逐秽气、杀虫灭菌,对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有一定的效果,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隔离是现代对付流行病的常见办法。比隔离更进一步的是检疫,即预防,防患于未然。许多疾病都会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因此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在新加坡,随地吐痰和乱抛口香糖可以处以拘禁等刑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采用综合防治法应对流感传播,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
当全球多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之时,回首历史上曾经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的传染病,以及人类与疫病抗争的艰苦历程、医学与疾病作斗争的前行足迹,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人类的生存和正常生活正在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挑战和警告,大 到气候、环境、生态,小到我们的日常卫生习惯,都可能是疫病流行的诱因。
有这样一句话:“疫病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则是考场”,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人类与疫病较量的变迁。我们在这个“考场”上将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 严峻的问题。
(节选自《人类瘟疫报告》,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对流感产生的原因和防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因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够产生并迅速传播,疫情波及多个国家。
B.细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衍滋生,经常存在于人们的各种生活物品中,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干的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
C.古人用芳香疗法来防治疾病,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其对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也有一定的效果。
D.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采用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疫苗防治等综合防治法应对流感传播,防范措施更加合理。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1型流感、甲2型流感、甲3型流感都是世界性大流行,每次死亡人数都在几十万人以上,其中甲2型流感和甲3型流感的发病率相近。
B.目前的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且只能降低发病率,不能控制流行。而对甲、乙型流感病毒没有防控的方法。
C.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是因为许多疾病都会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不经过一个重罚严打的痛苦过程,就难以达到“不禁而止”。
D.回首人类与疫病抗争的历程,在我们正视来自大自然的挑战和警告之时,我们更应该注重日常卫生习惯,减少疫病流行的诱因。
3.根据文段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1918年到现在的近一个世纪,流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损失,人类必须重视这种“小病”,并寻求有效方法,从根源上进行防治。
B.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应该尽量减少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这是避免流感传播的根本途径。
C.甲型H1N1流感疫情成为“摆在每一个人面前严峻的问题”,这表明人类已经十分重视气候、环境、生态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D.疫病在当代是考场,面对全球多国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人类最终会彻底消灭流感病毒,在这个“考场”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 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至中郎将。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①,蕠②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释:①纻(zhù)絮斮(zhuó)陈:将纻絮敲塞于棺椁之间。②蕠(rú):粘著。
4.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遂:顺遂、成功
B.因前言便宜事 便宜:指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C.释之案律盗宗宙服御物者为奏。案:案件。
D.今盗宗庙器而族之。 族:灭族。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张释之直言劝谏或执法不阿的一组是( )(3分)
①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②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来源:Z&xx&k.Com]
③遂劾不下公门不敬
④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
⑤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⑥法如是足也。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张释之任官初期并不得志,任骑郎十年,不得升职,所以想辞官归家。
B.上至太子下至盗贼,只要违法,张释之都依法处置,执法公正,表现了他正直无私的性格。
C.张释之执法如山,刚正不阿,这表明文帝是一位知错能改从善如流的开明皇帝。
D.在如何制作棺椁这件事上,张释之与文帝的看法有明显的不同,文帝最后还是接受了张释
之的观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5分)
(2)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雨 晴
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8.这两首诗中杨诗歌咏的 景象,其中一、二句运用了 手法,突出景物 特点;王诗歌咏的是 景象,其中一、二句运用了 手法,突出景物 特点。(每空填一字)(6分)
9.简析两首诗的三、四句表现手法的相同点?其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 ,知来者之可追。登东皋以舒啸,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⑵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⑶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
[NextPage]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来源:学|科|网]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 。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高考资源网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只想快点离开。齐 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怕妈妈再说什么,培德赶紧把妈妈“扶”出了房间。
培德拉着母亲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 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 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写出了培德在得知妈妈到来后内心的惊喜和急于见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B. 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的描写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同时也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来源:Z.Com]
C. “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描写表明培德仍然沉浸在妈妈的到来给他丢了面子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内心痛苦异常。
D. 齐姆森“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的质问未必是因为不知道培德为什么让妈妈离开,而是包含着对培德拥有母爱而不知珍惜的一种不满。[来源:Z*xx*k.Com]
E.小说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成功地刻画了培德这个爱慕虚荣而且不知悔改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的强烈批判。
(2)文中画线的 两处,分别属于哪方面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6分)
(3)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4)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追忆钱学森:此生三事最关情
11月1日凌晨,凄厉刺骨的雨夹雪笼罩京城。这是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有人说,这场不期而至的初雪,是为一位老者的逝去而下的。“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这是钱学森对官位和地位的不屑。“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这是钱学森对金钱与利益的鄙薄。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得拒绝的人不多,钱学森拒绝了很多虚名浮利,却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就在冬雪降临的前一天,这位98岁高龄的科学巨匠溘然离世,走完他辉煌的一生。据说他走得平和安静,一如他生前的低调内敛。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说这话的是1950年代的一位美国海军次长。
1935年赴美留学的钱学森,36岁已成为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被视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与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 —— 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而他深情地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得知钱学森要回国,美国联邦调查局多方阻挠甚至强行逮捕。此后,中国政府提前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才换回了钱学森。回国后,钱学森白手起家造导弹,从零开始教徒弟,在火箭导弹、控制科学、应用力学、系统科学、航天技术、思维科学等方面做出卓越成就。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个“天性害羞、内向,才智过人,只想一辈子安分守己做研究的科学家”,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他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而说起来,钱家是依照“继承家学,永守箴规”八字论辈取名的,“学”是辈分,至于名字“森”,繁茂之意,并无特殊含义,最初曾用“林”。不过,“学森”的谐音是“学深”,倒是体 现了学问深远之意。而家庭对他成长的影响也可谓深 远。
钱学森出身书香门第。当代众多政治家和学者均出自这个家族,诸如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复、钱穆等,家族的辉煌触动着钱学森。钱学森之父钱均夫既是一位爱国的革命人士,亦是新中国文史专家,他对钱学森要求极其严格。而 钱学森的岳父蒋百里,更是著名军事教育家,与蔡锷、张孝准并称为“中国士官三杰”。钱学森与夫人蒋英长达一个甲子的婚恋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
钱家和蒋家乃世交。蒋百里有“五朵金花”,而钱均夫膝下只有独子钱学森,便恳求蒋家把蒋英过继给他们。蒋百里夫妇慨然答应,从此蒋英改名“钱学英”,并与奶妈一起住进了钱家。钱学森和“钱学英”还曾一起合唱《燕双飞》,博得两家的喝彩。蒋英后来毕业于柏林国立音乐学院,成为优秀的歌手、钢琴家。1947年,钱学森回国,深情打动蒋英,两人心有灵犀,在上海结为连理,之后共赴美国。1950年8月,正当钱学森一家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5年之久。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在蒋英的关怀劝慰下,含冤忍怒的钱学森很快用意志战胜了自己,他安下心来,开始埋头著述。一册《工程控制论》和一册《物理力学讲义》,便是蒋英与钱学森贫贱不弃,生死相依的笃爱深情的结晶。钱学森生前也承认从妻子的艺术知识中他获得了很多科学研究的灵感。
从44岁回国到98岁去世,半个多世纪里,钱学森备受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尊崇:新中国成立早期周恩来亲自过问并引进这位“海归”;毛泽东邀请他参加生日宴会,并特意安排他坐到自己的身边;邓小平每每论及科学技术都不忘提及钱学森的名字;江泽民授予他的这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长“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胡锦涛亲自登门到家中给他拜年;温家宝更是像朋友串门一样连年去看望他,最后一次是在他去世前的86天。正是这样的尊重与关怀为这位科学巨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温家宝总理亲往探望钱学森时,长卧病榻的他最为关注的,是国家科技人 才的后续培养。他曾六次饱含忧虑地向总理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位科学老人的赤诚相问,足以衍化成这个国家和民族绵长的思索。
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还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能做的,除了纪念钱学森先生,最好的缅怀方式莫过于给予后来者同样的眷顾。如今,世上已无钱学森。而下一个钱学森,尚不知在何处。
摘自《时代周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篇以“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渲染气氛,以圣洁的雪引出了对钱学森高尚品格的描写,表达了对钱老的敬仰和对其逝世的哀悼之情。
B.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方法去解读社会
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同时他也善于从艺术知识中找到科学研究的灵感。
C. 钱学森名字中“学”字是辈分,最后一字最初曾用“林”字,后用“森”字,取繁茂之意,
所以名字“学森”并无特殊含义。
D.在钱学森被美国扣留的5年中,蒋英始终以音乐排解钱学森内心的寂寞与烦闷,所以钱学
森才能静下心写出了一册《工程控制论》和一册《物理力学讲义》。
E.文章通过对钱学森生平的一些回顾,表达了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敬仰和哀悼,同时呼唤社会
能够给予像钱先生这样的科学家以充分的尊重,也希望能够产生更多像钱学森这样德才兼备的优秀科学家。
(2)题目所说“此生三事最关情”是指钱学森一生中哪三件事?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的情怀?(6分)
(3)文章说“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必定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从文章看,除了天赋与努力还有哪些“土壤和空气”促进了钱学森的成长?(6分)
(4)文中说“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请结合文章分析钱学森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并阐发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8分)
[NextPage]
第Ⅱ卷 表达题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卫生部专家表示,我国流感疫情已经进入流行高发期,医学专家正积极进行探索研究,以寻求解决甲型流感传播问题。
B.专家提醒,油梨虽 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C.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D.美国财政部在公布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之后,媒体就问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来的。财政官员竟然说,他们没有研究依据,只是这个数字听上去比较顺耳。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B.近期,重庆打黑专项整治工作已全面展开,黑势力团伙纷纷落网,市委书记薄熙来表示,打黑要彻底,决不会投鼠忌器。
C.钱学森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科技奇才,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即使国外专家也不能不赞一词。
D.今年6月27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15.某公司经理王强遗失一张支票,被某工厂工人李勇拾到并送回。王强去致谢,李勇不在,便写下留言便条,这张留言条有几处不得体,必须修改,正确的一组是( )
小李同志:
你好!丢失支票,事关重大(1),使我寝食不安(2),公司上下(3),焦急万分。多亏您高风亮节(4),及时送回(5)。今天,我于百忙之中(6),专 程(7)来致 谢意,不巧未能见面,实在遗憾(8)。我由衷地感谢你,并希望你能再接再厉(9),略备薄礼(10),聊表谢意(11),万勿推辞。
×公司经理(12) 王强
A、⑴⑷⑹⑼⑿ B、⑵⑷⑺⑻⑽ C、⑴⑶⑹⑼⑽ D、⑵⑶⑸⑾⑿
16.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5分)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
选 项
比 例
票 数
价格
33.5%
1177
品牌
2.02%
72
质量
43.81%
1560
服务
7.5%
267
补贴数额
20.38%
726
能耗
3.31%
118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2分)
(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一条建议。(3分)
建议:
17.就生活、学习中的某一问题,按要求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5分)
泰戈尔有句名言:“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完美。”
[甲] 。[乙]
(1)在甲处补写一句过渡性的话。
(2)在乙处仿照泰戈尔名言的句式写一句话,谈自己的看法。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领导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中国有世间著名的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美国的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想发展旅游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总理看过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这份报告上批了这么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有阳光就够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NextPage]
语文11月月考答案
一、
1、D【解析】A、由“2009年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由新型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疫情”可知,甲型H1N1并非古典传染病“复活”,挪威、加拿大出现疟疾是例证。B、“存在于人们的各种生活物品中”范围扩大。C、文中未体现芳香疗法对甲型H1N1流感治疗的作用,属无中生有。
2、C【解析】A、病死率相近,非发病率,另外文中未提及甲1型、甲2型流感致死的具体人数,判断缺少依据。B、“对甲、乙型流感病毒没有防控的方法”有误,人类已采用综合防治法应对流感传播,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D、“更应该”有误,文章并未提到比较关系。
3、A【解析】B、因果关系不成立,且不是避免流感传播的根本途径。C、“已经十分重视”不当,文中体现的是作者的分析和呼吁,不能表明人类已经重视这一问题。D、“人类最终会彻底消灭流感病毒”绝对化。
二、
4.C.(案:同“按”,按照。)
5.B
6.C
7.⑴于是张释之谈起秦汉时期的事情,秦失去天下和汉长久兴盛的原因。
⑵ 假使那里没有可贪求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忧虑的呢。
诗歌:
8. ①杨诗:早春 白描 清新(清丽)
②王诗:残春 对比(反衬) 残败(凋零)
9. ①运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的手法
②杨诗用想象盛春时喧闹反衬早春清新可喜,表达出诗人欣喜之情;王诗想象春色在邻家表现希望春天不曾远去的惜春之情。
10.默写:略
11.(1)B D
(2)①“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答: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母亲为自己来看望儿子,却让他因此而丢面子而窘迫。(答“自己来看望儿子,儿子却因担心丢面子而让她离开这里。母亲有些心凉气恼”也得分。)(每点3分,共6分。手法1分,心情2分)
②“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
答:心理描写。培德以“乡下人”的 身份猜疑齐姆森的热情是一种客套,表现了他内心过度的敏感和脆弱。
(3)答:①拒绝吃蛋糕,希望母亲早点离开;
②回房间看见蛋糕,自责羞愧;
③与齐姆森一起吃蛋糕担心消除,内心转向平静。(每点2分,共6分)[来源 :学科网ZXXK]
(4)答:①善良有礼(有教养);②成熟懂事。(共4分。每点2分)
作用:①怕齐姆森瞧不起母亲,培德拉着母亲赶紧离开;齐姆森责备自己、跟自己分吃蛋糕,才让培德轻松一些。齐姆森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②作者用齐姆森仁厚来反衬培德的虚荣,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表现了小说反对虚荣,珍视亲情的主题。(共4分。每点2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1)C D
(2) ①艰难归国大放异彩——爱国之情
②美满婚姻良缘天成——夫妻之情
③病榻关心人才培养——忧心教育
(3) ①家学渊源:家族辉煌对他的触动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2分)
②妻子帮助:妻子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和科研上的启发。(2分)
③领导关怀:新中国各代领导人都对他关爱有加。(2分)
(4)
1、 淡泊名利(懂得拒绝),热爱祖国,爱好广泛(有探索精神),乐观坚强,重视人才(教育、人才培养),目光长远(有忧患意识)( 答出四点即可。4分)
2、 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不止要有专业上的成就,还要有健全的人格。
要在重视科学素养的同时重视人文素养,勇于打破科学和思想的禁区。
要学习老一代科学家身上的那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要结合第一问发觉科学家的精神内涵,任选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4分)
13、C【解析】A、宾语残缺,没有与“寻求”相搭配的宾语。B、句式杂糅,改为“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或“食用前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D、暗换主语,应把“在”置于句首。
14、B【解析】A、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不明语素)B、投鼠忌器:拿东西投掷老鼠,又怕砸碎老鼠附近的器具。比喻欲除弊害而有所顾忌,不敢放手。(望文生义)C、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不能增添一句话。D、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不合语境)
15.A【解析】 1、多余,删去;4、不得体,删去;6、不得体,删去“于百忙之中”;9、不得体,有居高临下之嫌,删去“并希望你能再接再厉”12、删去“经理”,这样表明身份不得体。
16、(1)在家电下乡活动中,民众关 心的是产品质量、价格和政府补贴数额。(三个关键词:关心、质量、补贴,少一个不得分)
(2)①政府部门应严把产品质量关、控制产品价格、制定补贴政策细则,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体现质量、格角和补贴办法三方面,缺一点扣一分)
17. (1)教育孩子不也正是这样吗;(2)不是狂风暴雨的训斥,而是春风化雨般的教导,使孩子健康成长。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