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附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含解析)

ID:306043

大小:133.8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届高三月考试题(二)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蹊跷(qī)       饮马(yìn)        惩罚(chénɡ)        面目可憎(zèng) B、拘泥(nì)       挑剔(tī)         痉挛(jìng)         翘首以待(qiáo) C、应届(yìnɡ)     柏油(bǎi)        晕车(yùn)          如法炮制(páo) D、着眼(zhuó)     狡黠(xiá)        哨卡(qiǎ)          椎心泣血(zhuī) 1、B / A面目可憎(zēng)   C应届(yīnɡ)   D椎心泣血(chu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发轫   坐落    山清水秀    真知灼见 B、仓皇   抱憾    穷而后功    皓首穷经 C、通牒   摩挲    裨官野史    钟灵毓秀 D、宣泄   熨帖    以身作则    积众难返 2、A / B、功——工   C、裨——稗   D、众——重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凡身体健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_______者,都可以申请参加2010年高考。 (2)新来的局长姓李,并不如先前我们所揣想的那样可怕,他业务能力很强,_______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3)有些公司过于强调执行与服从,却忽视员工的意见沟通机制建设,并对提出_______的员工进行报复与打击,缺乏应有的宽容。 A.学历   处世   异议       B.学历   处事   疑义 C.学力   处世   疑义       D.学力   处事   异议 3、D  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没有在某一等级的学校毕业或者没有在某一班级肄业而具有相等的知识技能的水平)。学历: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毕业或肄业,如:大学学历。 处事:处理事物。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立身处世,处世为人。疑义:可以怀疑的道理,可疑之点。异议:不同的意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3G手机价格不低廉,信号不稳定,所以目前在我国手机市场方兴未艾,并未得到多数用户的青睐。 B、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角色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连配角也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C、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有些国家提高关税壁垒,实施以邻为壑式的自保政策,最终也将损害本国利益。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张军还只是个中学生,犯了点小错误是不足为训的,你也不要太过责备。 4、C 以邻为壑: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来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 A项 中,方兴未艾:事物正当兴旺之时,没有停止发展。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事物刚刚兴起远未形成气候。B项中,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来形容电视人物角色不妥。D项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不值得教训某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8月22日,北京奥组委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正式宣布依法解散,个别未尽事宜将由北京奥组委善后办公室继续处理。 B. 各国都将保护水资源和加强水资源的开发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增强创新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举措。 C. 执法人员在处理杭州富家子飙车案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不难看到加强公安队伍道德、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D. 这次寒假学术研讨班的学员,除我们本校的教师外,还有来自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5、A / B项中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是一项增强创新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C项成分 残缺,句首当添加“透过”。D项结构杂糅,可将“也参加了学习”去掉。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科学界最伟大的革命,往往由现实和预期之间最细微的差异所引发。16世纪,哥白尼提出地球并非宇宙中心,他的立论基础在当时许多人看来,不过是天体运动中一些深奥难懂的细枝末节。今天,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已经随着11 年前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而拉开序幕。超新星亮度上的细微差异,曾让天文学家得出结论:构成宇宙的所有物质成分当中,有70%是完全未知的。也就是说,空间中充斥着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物质的成分——它们始终推动着宇宙膨胀,而不像其他物质那样阻碍膨胀。这种成分被称为暗能量(dark energy)。     10 多年过去了,一些宇宙学家依然对暗能量的存在感到不可思议,甚至开始重新思考那些最初令他们推导出暗能量的基本假设。其中一个假设正是早期科学革命的产物——哥白尼原理。这个原理认为,地球所处的位置既不是宇宙中心,也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如果我们抛弃这一基本原理,一套能够解释这些观测现象而又不需要借助暗能量的宇宙图景,就会令人惊讶地显现出来。     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这样一个观念:我们这颗行星不过是一粒宇宙微尘,在一个毫不起眼的星系边缘附近,围绕着一颗普普通通的恒星旋转。在我们这个宇宙当中,类似的星系至少有数十亿,分布之广甚至超过我们的宇宙视界(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最远边界)——这使我们相信,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没有任何独一无二之处。不过,有什么证据能够支持如此谦卑的宇宙观?我们又如何才能确定自己是否处在一个特殊位置上呢?天文学家通常会跳过这些问题,假定我们的微不足道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或许真的处在宇宙中一个特殊的位置——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这正是世界各地一些物理学家小组最近正在认真思考的观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假设自己在宇宙中无足轻重,恰恰给宇宙学家提供了强大的解释能力。根据哥白尼原理归纳而成的宇宙学原理声称:任何时刻,从空间中的任意一点朝任意方向看去,宇宙的模样都是一样的。这个假设让我们可以把自己在宇宙一隅看到的东西外推到整个宇宙。宇宙学家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宇宙学原理为基础,构建起了代表科学最高水准的宇宙学模型。结合现代科学对空间、时间和物质的理解,宇宙学原理暗示:空间正在膨胀,宇宙正在变冷,其中充斥着来自炽热宇宙开端的遗迹——所有这些预言都被天文观测一一证实。     比如说,天文学家发现,遥远星系发的光似乎比邻近星系发的光更红一些。这种被称为“红移”的现象就能够用空间膨胀来巧妙解释,因为光波也会随空间的膨胀而被相应地拉长。微波探测器还发现了宇宙极早期发出的辐射——宇宙微波 背景。这种大爆炸原始火球的遗迹,像一层帷幕包裹在空间各个方向,平滑得几乎完美无瑕。公平地讲,能成功解释这些现象,我们自视谦卑的态度实在功不可没——假设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越不重要,我们就越能够“全面”地探讨宇宙。 (选自《环球科学》2009年第5期,有删改) 6.下列关于“暗能量”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 A、有天文学家认为,暗能量是一种充斥在宇宙空间中的不同于其他任何物质的特殊成分。 B、在有些科学家看来,暗能量始终推动着宇宙空间的膨胀,而不像其他物质那样阻碍宇宙膨胀。 C、一些宇宙学家推导出暗能量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早期科学革命的产物——哥白尼原理。 D、让一些宇宙学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暗能量,目前已成为解释许多天文现象的重要依据。 6、D  此项的说法在原文无据。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哥白尼认为地球并非宇宙中心,这一观点太过深奥,所以被认为是天体运动中的细枝末节。 B、根据哥白尼原理归纳而成的宇宙学原理,帮助科学家们构建起了代表科学最高水准的宇宙学模型。 C、科学家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宇宙空间正在膨胀、变冷以及大爆炸原始火球遗迹已经消失等预言。 D、科学家观测遥远星系发的光似乎比邻近星系发的光更红一些,主要是因为其光源有强弱之分。 7、B  / A项中,被认为是“细枝末节”的是哥白尼观点的立论基础,“观点太深奥”不是“被认为是天体运动中的细枝末节”的原因。C项中,“大爆炸原始火球遗迹已经消失”一说有误。D项中,“主要是因为其光源有强弱之分”在原文并未提及,这种“红移”现象可以用空间膨胀的观点来巧妙解释。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其它数十亿类似于太阳系的星系中,存在和地球一样围绕恒星旋转的适合生物生存的行星。 B、根据宇宙学原理,我们站在南极、北极或者赤道仰望天空,所看到的宇宙模样都是一样的。 C、经过世界各地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处在宇宙中一个特殊位 置的观点必将被证实。 D、运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极其重要的观点,能很好地解释宇宙微波背景、太阳系迷你黑洞等现象。 8、B / A项中,由太阳系外存在数十亿类似于它的星系,不能推断出“存在和地球一样围绕恒星旋转的适合生物生存的行星”的结论。 C项中,“必将被证实”的说法太绝对。D项中,“运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极其重要的观点”前提是错误的。 [NextPage] 三、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3题。    察今 《吕氏春秋》 ①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②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③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④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⑤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来源:学&科&网] ⑥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K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审堂下之阴                  审:察看 B.军惊而坏都舍                  都:都城 C.守法弗变则悖                  悖:背谬 D.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惑:糊涂 9、【解析】B  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故察己则可以知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有过于江上者 乃设九宾礼于廷 10、【解析】B。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语气词,用在判断句中;代词,……的人。C项,连词,就;副词,加强判断语气。D项,介词,从;介词,在。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从先王之法本身的变化和其已不适用于今时这两个角度,对“先王之成法”与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予以了否定。 B、“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投江”三个故事,从不同角度讽刺了墨守成规、拘泥古法的人,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本文运用寓言故事形象说理时,在写法上都是先叙述一个寓言故事,然后评论故事本身,最后引出要讽喻的事理。 D、本文围绕“察今”这一中心论点,多方说理,反复论证,阐述了制定法令制度必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11、【解析】A  原文未对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予以否定。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即使人们没有增补删减它,也还是不能取法它。   (2)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3)他急忙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3、第④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一观点?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答:(1)比喻论证。以良医的比喻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阐明时与法的关系,说明 “变法者” 应“因时而化”;又以良剑与良马的比喻形象地阐明先王以 “成功名”(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而不是追求同古代一样的法令制度,从而证明今人要因时变法。(3分) (2)举例论证。以七十一圣人法皆不同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时势不同而法令不一的观点。(2分)     【原文】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译文】 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它不可能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补删减它,也还是不能取法它。    【原文】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译文】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的条文)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取法它。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呢?那就是从人出发,自己本来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里的味道,全鼎中调味的好坏。      【原文】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 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译文】    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是)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水,这是他们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象这种情况。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  【原文】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译文】     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混乱和不合时宜都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不同了,时代改变了,改变法令制度是应该的。比如好的医生,病症千变万化,下药也要千变万化。病症变了而药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短命鬼了。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统治过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他们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而是时代形势不一样了。所以说: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镆铘;好马只要求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骥骜。完成功名,这才是古代帝王追求的目标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上刻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正和这个(故事)相同。时代已经变了,而法令制度不变,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岂不太难了吗! 【原文】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译文】  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抱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 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 然是荒谬的。楚国人治理国家,就有点象这种情况。 [NextPage]  四、古诗词鉴赏 和古诗文默写(1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张炎①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②。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①张炎,宋末元初词人。宋室南渡后举家迁至临安 (今杭州)。宋亡以后,落拓而终。本诗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 ②西泠:西泠桥,西湖胜景之一。   (1)词的上片描写了诗人即将归杭时怎样复杂的心情?下片诗人为什么不要朋友折柳相送?(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上片既表现了诗人即将别四明诸友的离情,又表现了因为即将回到故乡的喜悦心情和归乡时已是“鬓丝断雪”的迟暮之人的悲伤之情。(3分) 折柳送别本是古代的风俗,然而作者却劝朋友不要去折柳,因为深秋之际的杨柳正落叶纷纷、不堪再折,正如我辈一样,都有着“飘零”的身世。(2分)   (2)请简要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技巧。(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疏篱……渊明”一句运用了典故(1分),含蓄地写出了自己的生活境况,以陶渊明自比,表明自己未曾变节,形象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故国之思和甘为大宋遗民的思想。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古文默写。(任选一段默写) 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②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               。                        ,                         。(贾谊《过秦论》)   15、(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2) 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 (法国) 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 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地爱跟我说话。 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 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 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泥一样。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这使他被那帮人接纳了。 哈特说:“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 波普喜欢这些新伙伴。他生性健谈,对街上那帮人也总是挺客气,他一直很奇怪自己会不受欢迎。但波普并不高兴。他发觉他并不像他期望的那样喜欢那帮人。 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 “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一次他说,“你会发现你一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了。” 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 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 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我一跟他 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 哈特说:“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 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他拼命干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没有名字的东西。但我害怕没敢问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进拉出。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哈特说:“这家伙准疯了。” 又补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哈特没有全说错。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他老婆,我的阿姨。波普很快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户人家做了厨娘。    波普的老婆回来以后,街坊几乎生了他的气。他们觉得以前对他的同情受到了嘲弄,都白费了。哈特又说道,“我早就讲过,那个该死的波普就是太傲气。”    但是现在波普不在乎了。   他常对我说:“孩子,今晚回家祈祷吧!愿你像我一样快活。” 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小木匠被捕入狱。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多车子停在波普家门口。 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他说:“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告诉我。为什么?” 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 波普出狱后成了英雄。他成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但对我来说,他变了。这种变化使我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 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 有一次我问他:“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他竟臭骂了我一通。 “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注】奈保尔,英国作家,以其“富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将扭曲的历史中的真实展现出来”,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6.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是小说的见证人,借“我”的视角来展现主人公波普的生活与心理,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实自然,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2分)“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借“我”的见闻串连了故事情节。(2分)作者借“我”或“喜欢”或“伤心”的情感变化暗示作者的观点态度(或引发人生思考等)。(2分)   17.面对我的提问,波普两次说:“这个问题提得好。”他为什么这样回答?请分别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2. 第一处说“这个问题提得好”,是因为“我”的提问让波普得以向他人诉说自己的人生追求,让他有得遇知音的欣慰。(2分) 第二处说“这个问题提得好”,是因为“我”的提问促使波普去思考妻子离开的原因,并最终使他去找回妻子。(2分)(每点2分,切合语境和人物心理,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NextPage]  18.“没有名字的东西”在本文中有怎样的象征意味?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等有名字的东西,对这种人生变化,你认为是可喜,还是可悲?请写出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没有名字的东西”象征着波普无关现实功利的、遵循自我意愿的、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2分)  “这种人生变化”是指他由追求超越性的自由人生到回归现实生活的状况。 可悲:波普妥协屈从于现实生活,摒弃了自由理想和自在追求的生活,工作将失去情趣,尽情想像的创造性将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4分) 可喜:波普原来的生活虽然充满诗意但脱离现实的生活,只沉浸于个人狭小的天地,必然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将自我融入实在的现实生活并有所创造,才是理性而幸福的人生。(4分)   19、请分析本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本文运用了多组对比: ①波普先在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和后来做有名字的东西形成对比。(1分) ②“我”和哈特等人对波普的态度形成对比:A “我”很喜欢波普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方式,觉得他健谈,像个诗人;而哈特等人则不喜欢他,认为他傲气。(1分)B 波普出狱后得到哈特等人的认同,成了“英雄”和他们中的一员;而我则对波普沦于庸常感到“伤心”。(1分) (2)运用对比刻画人物,表达主题。 ①本文在多处对比中表现了波普的人生转变(表明他由自由的人生追求到向现实生活回归),(1分)②体现了“我”对自在人生的追求,(1分)③隐含作者的观点态度,体现了现实生活对精神自由强大的压迫力量。(1分) (其他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六、(7分) 20、这是挂在岳麓山正门的对联,下联已被拆散且打乱排列顺序,如将拆乱的下联重新组合,则正确的顺序应为(填字母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上联:学正朱张,一代文风光大麓 下联:A浩气    B黄蔡    C勋高    D震名山    E千秋 20、答:C B E A D 21、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材料一:在由凤凰卫视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中,最受瞩目的大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材料二:据湖南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认定,“袁隆平”这一品牌的无形 资产已达1008亿元。在由袁隆平任主编的《杂交水稻》专业杂志的封二上,曾经刊登过一则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产品广告,清楚地印着“袁隆平”品牌价值1008亿元。 材料三:在由湖南人编制的全国第一个省级富豪榜“2007湖南富豪500强”中,梁稳根以188亿元的身价高居榜首,袁隆平因其对社会的特殊贡献被列为名誉首富。 材料四:有人认为湖南富豪网无非是借着袁隆平这个品牌为他们的富豪评比活动贴上金标签,是一种炒作,所以网上出现了“把科学家袁隆平列为‘湖南省名誉首富’实在很无聊”的帖子。 21、你同意材料四中的“把科学家袁隆平列为‘湖南省名誉首富’实在很无聊”这一说法吗?请你就这一帖子提出的看法进行回复。(100字左右)                                                                                                                                                                                                                                                           21、【参考答案】 示例一:把袁隆平列为“湖南省名誉首富”并非无聊之举,这是对袁隆平的贡献和身价的充分肯定,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什么是真正的富豪,肩负社会责任,关注国计民生,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人,比那些自身拥有亿万家财的人,更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示例二:把袁隆平列为“湖南省名誉首富”并非无聊之举,它给我们评价个人财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我们在出台富豪排行榜时,不能只盯着他们个人的资产和收入,更应该把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作为评价指标。这样的排行榜就更有意义。 示例三:把袁隆平列为“湖南省名誉首富”的确是无聊之举,袁隆平的价值是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的,把他和那些拥有巨大物质财富的富豪相提并论,是一种媚俗和炒作的行为,对袁隆平的评价庸俗化了。评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不能简单地用物质财富来衡量。   七、写作 (60分) 22、阅读 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巅的劲松, 就做一颗谷中的小树吧! 但要做一颗溪边最好的小树; 如果不能成为小树, 就做一丛灌木吧! 如果不能成为灌木, 那就做一片小草地,给道路带来一点生气! 成败不在乎大小, 只在乎你是否已竭尽所能。 请根据你对诗人马洛奇诗句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要符合文体要求。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