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含解析)

ID:306329

大小:68.9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按题号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模样(mú)      木讷(nè)             犄角(jī)              强词 夺理(qiáng)        B.悲恸(tòng)      佣金(yōng)        症结(zhēng)        数见不鲜(xiān)        C.辟举(bì)        横财(héng)          扁舟(piān)           溘然长逝(kè)        D.粳米(jīng)     哂笑(shěn)          抹杀(mǒ)            偃旗息鼓(y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甘霖                   怂涌                         沆瀣一气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打烊                   飓风                         沤心沥血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赔偿                   寥廓                         退避三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磨石                   撕杀                         耳提面命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许多分析人士认 ,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尽管这道题出得比较难,但学生的回答情况还是差强人意;主要是因为题目中选用的错别字材料相对简单,容易辨析。        D.以前学者讲《论语》多讲其政治意义,但于丹教授另辟蹊径,提出“半部《论语》修自身”,用经典给今人做“心理按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学术争鸣。        C.交通台日前播报说,夏日里,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在乌镇的布局中,由于历史上曾地跨两省、三府、七县,加之吴越文化的沉淀、积累,观念上明显受中国传统儒文化和运河商业文化的影响。 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中学文理分科是否制约了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是否已成为一种必须革除的积弊?杨叔子带有个人色彩的教育“试验”,究竟是矫枉过正?还是亡羊补牢?        B.H1NI流感袭来时,医疗机构要购置必要的医疗检测设备,规范诊疗方案、标准和信息报告制度,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对感染人群的健康危害评估,组织有关专家向公众介绍有关医学知识。        C.她笑笑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的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        D.面对一蹶不振的经济形势,麻生在日本国内的支持率一跌再跌,日本传出“内阁将改组”的消息,然而有意见称“该改组的不是内阁,而是首相本人。”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经济学家们常常以“荷兰病”来警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荷兰是上世纪50年代因发现海岸线盛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逐步萎缩。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的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而在我国,煤炭资源省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煤炭产量,除了增加煤炭的输出,还将与煤炭相关的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及深加工、大型坑口发电厂等作为鼓励发展的产业,享受含税用户优惠电价和各种税费减免,结果就是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而市场本身也会强化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因此,煤炭资源省份可能过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其综合抗风险能力。当煤炭资源枯竭时,其经济将陷入困境,这就是通常比喻的“荷兰病”和“资源诅咒”。 煤炭资源输出并不一定就有“荷兰病”,问题的关键是产业结构单一。此外,“荷兰病”多发生于小国,这也证实了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国是一个大国,“荷兰病”即使有,也只能是局部问题,煤炭资源省份患病了,还会有中央政府帮助。当然,这不等于煤炭资源省份不用为此担心。 事实上,如果煤炭资源省份现在不未雨绸缪,他们的麻烦会远远超过“荷兰病”可能带来的问题。由于近年煤价上涨和煤炭需求快速增长,这些省份煤炭扩展的财力充足,加上东部发达地区对高耗能产业在环保、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资金纷纷向这些煤炭资源省份转移,增量资金绝大部分投向与煤炭相关、高能耗、也是高污染的行业。这使当地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我们比较熟悉地把忽视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理解为不可持续发展,是不计成本的发展。因为,如果加上资源成本和环境治理费用、人的健康和医疗费用,10%的GDP增长是要大打折扣的,严重的则有可能是经济的负增长。当然,矿业可以给当地的就业和基础设施带来好处,但是矿业活动对环境有潜在的危害,如造成水土流失,使农业人口失去生计,而这些人往往都是穷人。另外,煤炭资源输出所带来的财富往往大多外流。 有两点必须强调,首先,基于比较优势的市场运行会强化本已单一的产业结构,资源型省份的经济转型不可能由市场自发推动。其二,煤炭资源省份不能在煤炭资源枯竭的时候才开始寻找发展接续产业,而应该在煤炭兴盛时期就着手产业的多元化,思考在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6.对“荷兰病”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指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的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        B.是指我国煤炭资源省份过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综合抗风险能力,使经济陷入困境。        C.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D.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过分依赖某种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最终拖累经济发展的现象。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煤炭资源省份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由于煤炭生产、输出和发展高耗能产业都受到了政府在电价和各种税费方面的优惠。        B.东部发达地区在环保、资源 等方面限制高耗能产业,纷纷将大部分资金投向煤炭资源省份的与煤炭相关、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        C.煤炭资源省份即使患“荷兰病”,也不是资源输出的必然结果,而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况且就全国来说,只是局部问题。        D.如果加上资源成本和环境治理费用、人的健康和医疗费用,会使GDP增长的10%大打折扣,严重的则有可能是经济的负增长。 8.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煤炭资源省份应该未雨绸缪,保护住自己的资源,将更多的煤炭资源留给子孙后代,以更好地保证可持续发展。        B.煤炭资源输出所带来的财富往往大多外流,当资源枯竭时,留下来的很可能是一个没有资源、又没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地方。        C.煤炭资源省份应该在煤炭资源还未枯竭之前,由政府强制进行经济转型,这时有足够的资金,便于进行经济转型投资。        D.不可持续发展既耗费资源,又破坏环境,而取得的经济 效益不过是剥夺了子孙该有的东西,或是把债务留给了他们。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公元458年)春,正月,丙辰,魏高宗还平城,起太华殿。是时,给事中郭善明,性倾巧,说帝大起宫室,中书侍郎高允谏曰:“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今计所当役凡二万人,老弱供饷又当倍之,期半年可毕。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四万人之劳费,可胜道乎!此陛下所宜留心也。”帝纳之。 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之。时有上事为激讦者,帝省之,谓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过,子何不作书于众中谏之?而于私室屏处谏者,岂非不欲其父之恶彰于外邪!至于事君,何独不然。君有得失,不能面陈,而上表显谏,欲以彰君之短,明己之直,此岂忠臣所为乎!如高允者,乃忠臣也。朕有过,未尝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朕知其过而天下不知,可不谓忠乎!” 允所与同征者游雅等皆至大官,封侯,部下吏至刺史,二千石者亦数十百人,而允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帝谓群臣曰:“汝等虽执弓刀在朕左右,徒立耳,未尝有一言规正;唯伺朕喜悦之际,祈官乞爵,今皆无功而至王公。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小,不过为郎,汝等不自愧乎!”乃拜允中书令,赐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长子悦为长乐太守。允固辞,不许。帝重允,常呼为令公而不名。 游雅常曰:“前史称卓子康、刘文饶之为人,褊心者或不信。余与高子游处四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高子内文明而外柔顺,其言呐呐不能出口。昔崔司徒尝谓余云:‘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风节耳。’余亦以为然。及司徒得罪,起于纤微,诏指临责,司徒声嘶股栗,殆不能言。宗钦已下,伏地流汗,皆无人色。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此非所谓矫矫者乎!” (《资治通鉴?宋纪十》节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高宗还平城,起太华殿                  起:起居        B.其所营立,必因农隙                         因:利用        C.欲以彰君之短                                    彰:显扬        D.司徒声嘶股栗,殆不能言                  殆:几乎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高允“忠诚”为国和“风骨”高尚的一组是    (    )        A.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                  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B.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        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        C.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小    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        D.允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                  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允反对大兴土木,认为已有的宫室已经足够用了;即使要有所修建,也应该慢慢来, 不能仓促草率,因为这会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较长的时间。        B.高允经常进谏,有时语气痛切,魏高宗常常让身边的人避开而单独接见他。因此,高宗曾对群臣说,我知道高允的过错而天下人都不知道,但我仍然不能不说高允是忠臣。        C.跟高允一起被朝廷征召的游雅等人都已经被授予大官、封了侯爵,部下也有不少人做到刺史等高官,但高允却并不看重这些,朝廷要授予他高官,他还坚决拒绝,不肯接受。        D.游雅认为,史书中描述的历史人物卓子康、刘文饶的为人,那些心地偏狭的人或许不会相信,但他们若看到高允喜怒不形于色,就会相信古人古事都不是假的。 [NextPage]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四万人之劳费,可胜道乎! (3分) 译文:    (2)朕有过,未尝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3分) 译文:    (3)余与高子游处四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4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武昌阻风 唐五代·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无穷归思满东流”一句历来为后人所赞赏,试分析其妙处。(4分)        (2)有人说诗歌的三四句与一二句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些相悖,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简要分析。(4分)     14.填空。(6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    (3)舞幽壑之潜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史记》)    (5)哥伦比亚作家___________ 的小说《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6)我国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描写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和太守之女杜丽娘的爱情故事。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一墨乌镇 彭学明 说乌镇是一墨乌镇,是因为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乌镇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几千年如一日地站着、坐着或者蹲着,既老成持重,又沉稳肃穆,当然也很沧桑和简朴。一件粗布衣穿了3000年,一件灰色裤穿了3000年,一件褐色被也盖了3000年。3000年不浓妆艳抹,3000年不花枝招展,3000年一种本色,难啦!然而正是这3000年不变的颜色和本色,才完美了乌镇成就了乌镇,才让乌镇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穿越了时空,扬名中外。 乌镇是老,但老得周正老得硬朗,老得神清气爽。就像酒,越老越香。斑斑驳驳的墙壁,只是它风霜岁月的一层老茧。墙顶的几把荒草,只是它仙风道骨的几缕胡须。而那些浅浅淡淡的青苔,则是它人生磨难出的一点点老年斑。石板铺就的街巷,平平仄仄地穿行在乌镇的每一个角落,或长,或短,或窄,或宽,或直,或弯。是乌镇斩不断的根,割不了的筋。没了这每一条街巷,乌镇就没了章法,乱了方寸,乌镇就成了一潭死水、一盘死棋,乌镇的人就走不出自家的屋檐,只能坐井观天。上了年纪的人,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记忆,花儿正开的人,也有许多难忘的回忆。不管是谁,只要走进乌镇的这些小街小巷,只要踏响每一块发亮的青石板,就会唤醒许多尘封的故事,就会生出许多深长的遐想,就会不由自主地披满一身古色古香。 不要说戴望舒的古巷和丁香,更不要说跟戴望舒诗句一样的姑娘。乌镇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笠的姑娘。因为乌镇本身就是一束江南的丁香。你运气正好,对面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背面也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两个女子都笑靥抿抿,两个女子都鲜若桃花,两个女子的秋波都与你在这里狭路相逢,你选择哪一个?哪一道秋波更能打湿你爱情的梦?哪一泓秋水更能漫进你温柔的梦乡? 无论荣华富贵还是淡泊清贫,乌镇都是含蓄而内敛的。就说徐家厅、朱家厅和张家厅,里面那么富丽堂皇那么气派宏大,外面却与贫民百姓一样普通,有如小家,亦如碧玉,与整个乌镇浑然一体。由此,不管怎么看,乌镇就都有几分平淡几分儒雅几分绅士。打铁的,染布的,唱戏的,经商的,穿官袍的,都在不经意间透着一种平和、一种文气。不知是家家都种着花养着鸟,还是个个都识点文断点字有点见识,时光和岁月就是遮不住乌镇人的淡淡书香。是什么呢?或许是家家门前挂着的那盏红色灯笼,或许是条条巷子飘出的那段印花染布,或许是满镇子飘着的那比歌声还柔软的声声吴语。 其实,更精彩的是在水上。乌镇的水是浑浊的,远不及我故乡湘西的水清澈甘甜,但乌镇的水是为乌镇而生的。没有乌镇就没有这条蜿蜒迤逦的水巷,没有这一条蜿蜒迤逦的水巷就没有水,没有水,乌镇就没了水色没了灵气没了生命没了灵魂。之所以说乌镇的水是为乌镇而生的,因为乌镇的河是人工的,这运河就是因为乌镇而来这里安家落户的。如果不是为了与乌镇结一门金玉良缘,这运河就不会绕这么远的路,就不会流到这里与乌镇朝夕相处、唇齿相依。所以乌镇与水的关系,是血与水的关系,血浓于水,血也融于水。 这条飘飞的水巷,是乌镇的血脉,软软的脉管上,是乌镇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细节。租一条蚱蜢舟,我们就驶进乌镇的水墨画里了。悠悠的水巷,像一支写意的工笔,轻描淡写地描摹着两岸,勾勒出两条笔直的风景线。黑瓦白墙的民居,仪态万方地闪立在两边,一半住在岸上,一半跳进水里,它们像一群淘气的孩子,把脚伸进水里,把手也伸进水里,戏弄一河鱼虾。虽然它们没有我湘西吊脚楼的气势和高大,但却小巧精致,异曲同工。水阁的窗口,往往会探出一盏女儿的脸,那不是茅盾笔下的淑女,就是我们江南的表妹,好看,好看,好美,好美。于是你觉得一河的风景都被这女儿的脸照亮了,一河的水阁都是这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了。本来也是这样,你看,在那岸边的每一座河埠旁,在河埠的每一条帮岸上,在帮岸的每一条廊棚里,在廊棚的每一个美人靠里,你都会看到一个个洗衣淘米的表妹,一个个挑花绣朵的表妹,一个个等待爱情的表妹。美人靠是什么?美人靠是水乡女儿的专用工具,在临河的每一个廊棚里。不管是男人女人,你都靠一靠吧。靠一靠,你就是美女了;靠一靠,你就有美人了。 坐在船上,看着风景,想着美人,再品一品乌镇男人用白水白面白米酿制的“三道白”酒,品品乌镇女人手擀的姑嫂饼,乌镇的滋味就全了,你就品不尽想不完,就乐不思蜀、游而忘归了。 那么,留下来,你就会是茅盾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是千年乌镇的一个情节和段落。 (选自《人民日报》) 15.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乌镇?(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来乌镇最本质的感受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是湘西人,在文中他也谈到自家的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留下来,你就会是……千年乌镇的一个情节和段落”?(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19.有这样一幅宣传画,一个很时尚的姑娘,在用她美丽的丝巾包扎漏水的水管。请为这幅画拟一句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有表现力。(2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四 句话,找出加点词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杰富瑞,一条来自大洋彼岸的鲇鱼,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能够避开全球化的浪潮吗? ②课堂气氛显得死气沉沉,而在这个“船舱”中放进几条生气勃勃的“鲇鱼”,便能打破沉闷,增强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③在中国当今的金融格局中,中资银行无疑是沙丁鱼,而外资银行肯定是一条鲇鱼…… 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各种诱惑,你不但要动心,更要动脑。否则,你就会变成一条贪心的“鲇鱼”,一个“拳头”也会轻易地把你钓起来…… 答: 21.下面一段文字中人物的语言有不得体之处,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4分)         王凯和李阳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宿舒畅同桌,十几年来一起长大,友谊深厚,高考后两人分别被两所高校录取。回校取录取通知书时,两人相见,王凯拉住李阳的手说:“李阳同学你好,今天与你在此幸会,我都高兴死了!咱俩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你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我永远感谢你,我相信我们的友谊万古长青,希望今后我们保持联系。” ①将          修改为           ②将          修改为           ③将          修改为           ④将          修改为           七、(60分)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睛”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NextPage] 参考答案 1—5 DCBBB  6.D(A、B两项是“荷兰病”的特例,并不是“荷兰病”的概念;C项错在:“荷兰病”是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现象,而不是一种“危险性”。) 7.C(A,受到政府在电价和种种税费优惠的只是“高能耗产业”,并不包括“煤炭生产、输出;”B“东部发达地区……将大部分资金投向……”错误,应该是投向煤炭资源省份的资金大部分用在了……产业;D“10%的GDP增长”不同于“DP增长的10%”) 8.A(A项原文明确强调了“煤炭资源输出并不一定就有‘荷兰病’,问题的关键在于结构单一”因此,煤炭资源省份的出路并不在于“停止输出”;B、D两项可从原文中“矿业活动有潜在的危害,如造成水土流失,使农业人口失去生计”等,可以推断:C项可由原文最后一段的两点推断。) 9.A(起:兴建,建造) 10.B(注意到题干中的“直接”一词,可以排除C项,因为此项都是他人的评价;A项前一句是侧面表现高允的忠诚,后一句主要表现高允的性格、为人,而“风骨”强调的品格、节操;D项前一句说的高允做官的情形,后一句表现高允的才华、学识) 11.B(“我知道高 允的过错”意思和原文不符,原文“联知其过而天下不知”一句中“其”应该指的是“我自己”。) 12.(1)一个农夫不种田,就会有人挨饿,况且(或“何况”)现在动用四万人的劳力和费用,(损失)怎能尽数计算出呢?(或“是可以全都算出的吗”)    (2)我有了过失,他没有不当面直接批评的,甚至有时有些话,朕已经不能够(或“难以”)接受,但高允并没有什么回避的。    (3)我和高允相处为官四十年了,未看见他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为此,我才知道古人古事都不是假的。 13.(1)此句中诗人将归家的愁思比作东去的流水,“满”字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眼前之景,让读者清楚地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浓郁的思家之意。    (2)不同意。诗中一二句抒发的是诗人旅居他乡的思归之情,三四句写诗人去江边赏花看景,其目的正是为了排遣自己阻滞武冒所引起的乡思和愁情。说看飞花忘却归思,这是正话反说,恰恰是对一二句所要表达思乡之情的一种强化。 14.(1)猿猱欲度愁攀援 (2) 樽酒家贫只旧醅 (3) 泣孤舟之嫠妇 (4) 其称文小而 其指极大(5)加西亚?马尔克斯(6)牡丹亭 15.①色彩: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②历史:古老久远。③人文:江南的女子柔美,江南的人家平淡儒雅。④水:具有灵气。 16.作者来乌镇看到的最初色彩也是他的最本质感受,“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沧桑和简朴”,乌镇简朴而不失厚重典雅是作者对乌镇最本质的感受,因为作者的其他写作都是顺着这条内线展开的,乌镇的其他方面如历史、人文都蒙上了这种色彩。 17.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我故乡湘西的水清澈甘甜”,写出自己家乡的水甘甜秀美,相比之下,作者认为“乌镇的水是浑浊的”。作者以家乡水的清秀,反衬出乌镇水的特色,突出了“乌镇与水的关系,是血与水的关系,血浓于水,血也融于水”。 18.乌镇是一幅画,里面的人都是这幅画的组成因素。作者在这里想说,如果你留在乌镇,你将成为这幅画的组成部分,也就成了描写乌镇的文章的组成段落,表现了作者对乌镇的喜爱之情。 19.示例:没有水,哪有生命的美丽? 20.示例:第④句中的“鲇鱼”与其他三项的“鲇鱼”含义不同。(1分)①②③句中的“鲇鱼”意思基本相同,指的是“外来的竞争者”,指代生机勃勃、充满新鲜气息的良性竞争对手;(2分)第④句中的“鲇鱼”则是愚蠢而贪婪的代名词。(1分) 21.(4分)①李阳同学— —阳子(或:李阳)②幸会——相见(或:相聚)③青梅竹马——(应该删去)④万古长青——长存(每点1分,共4分。顺序不论。) 译文: 公元(458年)春,正月,丙辰(十二日),北魏高宗返回平城,兴建太华殿。当时,给事中郭善明生性乖巧善变,他又游说高宗大肆兴筑宫殿。中书侍郎高允劝谏说:“太祖时开始兴建城池街市,兴建时他一定让人利用农闲的时节。何况,我们国家已经建立很久了,永安前殿足够朝会时使用,宴请、歇息,有西堂、温室也足够了。紫楼足可以用来登高远眺。况且,纵然要扩大建设工程,也应该慢慢进行,不能仓猝行事。现在核算一下,要抽调民差役二万人,而羸老、病弱供应饭食的,又得增加一倍,预期半年可以完工。一个农夫不种田,就会有人挨饿,况且(或“何况”)现在动用四万人的劳力和费用,怎能尽数计算出呢?(或“是可以全都算出的吗”)这是陛下您所应该留心的事。”高宗接受了他的劝谏。 高允喜欢直言相谏,朝廷内有什么事做得不适当时,他就立刻请求觐见。高宗常常屏退左右侍从,单独一人和他商谈。有时,二人从早到晚相谈,甚至一连几天都不出来,各位大臣不知他们谈些什么。有时,高允说话言词激烈、切中要害,高宗听不下去,就命令左右侍从把高允搀扶下去,但是他始终对高允很好。当时,有人上书措辞激烈地批评朝政,高宗看完后对大臣们说:“君王和父亲是完全一样的。父亲有错,儿子为什么不把它写在纸上,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劝谏,而偏偏私下在隐蔽之处劝谏?这难道不是不想让他父亲的罪恶昭彰在外,让天下人都知道吗?至于说臣子侍奉君主,又何尝不是这样?君主有了什么过失,作为臣子,不能够当面直言劝谏,却要上书进行公开指责,这是想要使君生的短处昭彰于世,显示他自己的正直,这难道是一名忠君之臣所应该做的事吗?像高允那样的人,才是地地道道的忠君之臣。我有了过失,他没有不当面直接批评的,甚至有时有些话,朕已经不能够(或“难以”)接受,但高允并没有什么回避的。朕由此知道了自己的过失,但天下人却不知道,难道这不能说是忠心吗?” 与高允同时被征召的游雅等人,全都做了大官,被封为侯,部下们官至刺史、有二千石俸禄的人也有几十成百名了,可是,高允还仍然为著作郎,二十七年从来没有升过官。高宗对各大臣说:“你们这些人虽然每天手持刀箭,站在朕旁边侍候,却不过是白白地站着,没有一个人劝谏过我一句话。而只是在看到我心情高兴时,要求赏赐一官半爵,现在,你们全都没有什么功劳,却做了王公。高允仅用一支笔辅佐治理国家几十年了,他的贡献不小,可他仍然不过是个郎官,你们这些人难道不感到惭愧吗?”于是,提升高允为中书令,赏赐给他家五百匹绢帛,一千斛粟米,任命他的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高允竭力推辞,但高宗不同意。高宗很器重高允,平时经常称高允为令公,而不叫他的名字。 游雅常说:“从前史书上曾经称赞汉代卓茂、刘宽的为人,心地狭窄的人不相信那是真的。我和高允相处为官四十年了,从未看见他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为此,我才知道古人古事都不是假的。高允内心美好光明,外表温和柔顺,他说话时总是慢腾腾的,就好像不会表达一样。从前,司徒崔浩曾经对我说:‘高允博才多学,是一代俊杰,他所缺乏的,恐怕只是一点儿刚毅的风骨。’我也认为是这样,直到崔浩犯了罪,不过是因为一些细微小事,可是,皇上亲自审问时,崔浩吓得浑身发抖,声嘶力竭说不出话来。宗钦以下的官员,也都吓得爬在地上,汗流浃背,个个都面无人色。只有高允一人站在那里详细陈说事件的经过,进一步阐述是非曲直,表达 清晰而有条理,阐明的事理清楚有深度,且声音高亢、宏亮,连皇上听着都为之动容,听的人没有不为他捏着一把汗的,这种行为,不是刚毅的风骨又是什么呢?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